牛肉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陕西小吃,也叫“千层牛肉饼”。此饼据说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时曾为宫廷御点,在安史之乱之际,宫中御厨们流落到民间,在长安城内出售牛肉饼,此饼才得以传到民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诗中所指的胡麻饼就是如今的“香酥牛肉饼”,也就是现在的千层牛肉饼。图为即将出锅的牛肉饼。
在陕西各地做牛肉饼的店面很多,虽然用料大同小异,但给人的味觉享受差异很大,大都是吃过一次就忘记了。但在咸阳市玉泉路(毛条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这里的牛肉饼让人吃一次就忘不了。店面虽然不大,只有八九平方米,但在咸阳以及周边的区县很有名气。不少人在逛玉泉路的义乌商城时,都忘不了买一个牛肉饼尝一下。有的甚至一次买几个,带回去给亲人和朋友品尝。图为一位年轻妈妈正在给孩子买牛肉饼。
一般的牛肉饼店只卖早上半天,把牛肉饼当早餐卖,同时要搭配上稀饭豆浆等。而这一家小店只卖牛肉饼,从早上八点多卖到晚上七八点。由于是手工制饼,速度比较慢,一天只能卖30锅左右,一锅19个饼,一天也就卖600个左右。价格还不贵,一个3.5元,而不少地方都是4元一个。虽然来买饼的人经常要排队、等待,但大家都很有耐心。图为一位美女先买了一个牛肉饼,一边品尝着,一边又掏钱买了一个饼子,带回去给家里人。
经营这家小店的是一位来自西安的中年妇女,名叫马青莉,今年46岁,回族。马青莉的祖辈也是做饮食的,但在建国后公私合营时家里把店面交公了。1986年,马青莉初中毕业干过一段时间列车员,不久国家允许个人开饭店了,马青莉就辞去了列车员,跟老一辈开饭店,那一年她才16岁。干了几年觉得太辛苦,又尝试其他工作,开过出租车,卖过保险,送过煤气罐,什么苦都吃过之后,觉得还是自己创业比较好,又重操旧业做起了饮食。
这一次是马青莉自己单独干。她先后开过泡馍馆、拉面馆,卖过早点。无意中接触过牛肉饼,她发现这饼子味道独特,肉香面酥,对消费者来说也很实惠。于是她下决心开一家牛肉饼店,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擅长做牛肉饼长孙师傅来帮忙。这一眨眼之间,她已经卖了十三年牛肉饼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掌握了让牛肉饼更加美味的诀窍。
牛肉面制作的技艺也很有观赏性:醒过的面团在他们二人手中仿佛变活了,一拉一扯就变得又宽又薄,呈牛舌形,将面皮扯得越薄,牛肉饼的层次就越丰富,口感就越酥脆,所以这是牛肉饼的关键手艺之一。接着在面片的一头放入牛肉馅、油酥面(用清油、水将面合成的面团)、葱花等调料,迅速边扯边卷成筒状,然后将面筒竖起来用手掌垂直用力压下,再擀几下,饼胚就好了。
旧式的烙饼锅多使用木炭炉,这个在西安、咸阳街头都找不到了。目前大部分都使用了效率更高更专业的电饼铛,一次能烙十几个或者更多。将做好的饼胚整齐地放在已注入清油的大锅中,一面煎四五分钟,再换一面再煎,前后10分钟左右牛肉饼就呲呲叫着出炉了。图为马青莉正在翻牛肉饼。
马青莉制作的牛肉饼外皮薄如纸片,口感酥脆,内里柔软细嫩,层次丰富、油而不腻、香味独特,真是“薄如秋刀,形如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特别是刚出炉时,令人垂涎的香气四逸,真是好闻好看又好吃!要注意的是,牛肉饼是宜现买现吃的好东西,带回家放冷了就怎么都品不出刚出炉的那种美妙滋味了。
回想起自己走上社会的这三十年,马青莉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可以自主择业,发挥自己长处的好时代。虽然现在的店面不大,但靠着稳定的顾客群,她的生意一直不错。尽和别的店面都不约而同地以物价涨了,煤改气了等等理由,把牛肉饼的价格涨到了每个4元或者更多,她还是只卖3.5元。“对我来说,薄利多销是最基本的原则,大家实惠了我也才能得到实惠。”这也是马青莉做饮食的秘诀之一。图为马青莉正在出锅牛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