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开盒行为,1000元就能查祖上三代:互联网时代谁在裸奔?

闲醉职谈 2025-03-21 10:56:44

2025年3月,一则“百度副总裁13岁女儿开盒孕妇”的新闻引爆全网。这名未成年少女因追星争执,竟将一名孕妇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公之于众,甚至怂恿对方丈夫“家暴”。更荒诞的是,她嚣张地晒出父亲的收入证明,称“不怕报警”——这场闹剧不仅撕开了“开盒”黑产的冰山一角,更让公众意识到:我们的隐私,早已成为黑灰产业链上的廉价商品。

“开盒”一词源自贴吧文化,最初只是网民间的人肉搜索,如今却演变成一条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央视《新闻1+1》调查发现,只需提供手机号,黑产从业者便能以1600元的价格查到住址,甚至“加钱”可解锁银行卡余额、酒店记录等敏感信息,而“祖上三代”的隐私,标价仅1000元。

这种“服务”为何如此猖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专家刘晓春指出,黑灰产业链已形成“源头盗取-中间商整合-下游贩卖”的闭环。黑客攻击、快递面单倒卖、企业内部人员泄密……信息泄露的渠道无孔不入。例如,某快递公司员工曾倒卖40万条用户数据,日赚数百元;某社交平台上的“信息查询”帖子公然标价,评论区充斥着“先查后付”的交易暗语。

更令人心惊的是,开盒者中不乏未成年人。他们躲在虚拟ID背后,用几百元的成本将他人隐私当作“玩具”——只因一句网络评论、一个不喜欢的头像,便肆意曝光他人全家信息,甚至用AI合成逝者视频取乐。一位受害者形容:“他们像暗处的眼睛,而你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开盒”的受害者不分阶层。2023年,演员张馨予、赵露思因反对虐待动物,社保卡、手机号遭曝光;主持人杨迪被电话骚扰至崩溃;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的隐私被恶意传播……而普通人的遭遇更触目惊心:一位两年内被家暴16次的女子小谢,户口本、孩子照片被挂上网络;长沙独居女孩因未撕外卖单,遭陌生人威胁“半夜进你屋”。

此次事件中的孕妇,正是黑产肆虐的缩影。开盒者不仅公开她的隐私,还骚扰其家人、挑拨夫妻关系。百度副总裁虽公开致歉,但网友质疑:一个13岁女孩如何获取他人信息?百度坚称数据未泄露,但公众的信任早已崩塌——当隐私能轻易被“打开”,谁还敢相信科技公司的承诺?

技术同样是一把双刃剑。AI让伪造隐私信息更便捷,匿名化处理的数据仍可能被算法还原。更讽刺的是,我们自愿用隐私换取便利——点外卖、收快递、注册APP时,无数人随手勾选“用户协议”,却不知这些数据正被暗中交易。

面对裸奔的互联网,普通人并非束手无策。专家建议:快递地址避免具体门牌号;旧手机彻底清除数据;谨慎授权APP权限;定期更换密码……这些细节虽小,却是抵御黑产的第一道防线。

但个体的努力终究有限。根治“开盒”乱象,需平台加强监管、执法部门严打黑产、法律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正如网友所言:“今天漠视他人的隐私,明天就可能轮到自己。”当每个人都在裸奔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