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归根曰静。”
世界纷纷扰扰,生活坎坎坷坷,人生平平常常。
人,要想避免陷入泥沙俱下的生活,那就只能苦修自己,把自己练出来。
那么,如何练就自我?
我想最好的答案就是静下来,慢慢、默默、静静地打磨自己。
如此,真正达到一种人静则安,事静则顺,心静则强的境界,靠自己也能活出人生的辉煌和灿烂。
人静则安
人的一生当中,难免在路途上邂逅激流险滩,遭遇生活苦难。
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或许会感到不安,惆怅,甚至是惊魂未定,煎熬困苦。
但是,我们又会觉得毫无办法,招架不住外界洪流的侵袭。
当然,越是在困境时期,我们越是焦躁不安,就越容易变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瞎折腾,瞎转悠。
唯有及时让自己静下来,不慌张,不畏缩,哪怕很难做到也要咬着牙去做好自己。
这样,一静方能制百动,静下来,一切的一切,才能好起来。
《大学》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做人,一定要有心静的力量和智慧,滋生顽强的能量,然后才能真正安抚心灵,安慰人心。
如此,才能让自己真正笑看人生风雨,看淡得失成败。
最终,在一种安静的心境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事静则顺
实际上,人生无常,变故多发的人生岁月里,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但其中的一些区别就是,有人在面对诸多不顺的生活,依旧保持乐观心态,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然后,该做好的工作,一件不落,该自己负责的事情,全程做好,甚至还会更加用心做好相关细节。
但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遇到哪怕一件再小的事,觉得麻烦了,没意思了,甚至没有看到回报,然后心态就炸了。
于是,不大不小的挫折和难关,就把自己彻底搞毛了。
其实,那些能干成大事的人,并不是不会遇到挫折和挑战,也不是天生就能干大事。
反而是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慌张,在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也能继续做好手头上的工作,继续让自己在背后好好打磨,争取哪一天爬出坑。
曾国藩曾言:“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不管生活多么难,人生多么苦,都要让自己保持淡定的心态,安静的态度,祛除浮躁,平静对待当下。
如此,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自然能够让自己越走越远,让自己的生活顺遂起来。
心静则强
心静,成就心境。
心境,便是一种强大的境界。
境界高的人,眼光高远,眼界辽阔,格局壮实。
总的来说,一个人越心静,则越强大。
翁同龢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诚然,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境,但凡我们能使得内心平静,外界便鸦雀无声。
如此,静下心来,修心养性,始终坚守“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的理论。
如此,在成年人的道场里,靠自己的心静,一点点地走上人生进阶之路。
最终,真正做到曾国藩所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自然,我们便能静而后安,静而能虑,宁静致远,真正把事情做好,把日子过好,把人生走好。
人生在世,能静下来,方能回归生命本然,静下来,才能沉着冷静地踏平人生坎坷,摆脱困境。
这样的话,心有多静,人有多强,路有多宽。
无钱则慌。[点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