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观点,只要明军军饷给足了,打赢女真不在话下。建州女真战斗力强完全是因为给钱,给粮比较舍得。这样看问题就容易把一件复杂无比的事情简单化了。似乎穿越回去能把钱解决了,辽东的危机就能解决。
但历史上,明朝为了解决辽东花的钱比女真多得多,最后结局我们也看到了。
努尔哈赤建国时只是东北的一个割据政权
回到明末辽东的战场,明军不单单是缺军饷的问题。是战斗力、组织力军事斗争方向全部处于下风。加上辽东的政策几十年时间变了很多回让不少人无所适从。
就大家关心的军饷问题来说,辽东明军有欠饷,但实际他的对手建州女真也好不到哪里去,为啥建州女真的战斗力高了一大截。
明军的可战斗部队的规模远不如后金在没有农药、化肥、先进水利和育种的古代农业社会。一亩地的粮食也就是1、200斤。即使再精耕细作也翻不了天。所以古代一个农民家庭有几十亩农地,也就刚好养活一家5口人,风调雨顺能挤出一些余粮,换点东西。
所以即使是太平盛世,也就是逢年过节能置办点东西。日子远不算宽裕。如果换成明代的军户家庭,日子则更紧凑一些,因为还要负担出征的行粮和装备、承担徭役等。明代的军户日子远远没有唐初的府兵家庭过的潇洒。
唐初富户强丁,皆从戎旅
因为唐初的府兵算是参股了李唐王朝的一份子,出去打仗的战利品是可以分红的。想想唐初的一系列战斗全是砍瓜切菜的灭国战,那会儿是“富户强丁,皆从戎旅”。明朝军户发财的机会少得多。
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国防转向保守。军户的出行因为被限制,没有迁移、择业的自由。而且大量军户的土地被兼并。明初那支能打穿漠北,恢复云南、河西故土有赫赫武功的军队基本消失了。
明朝中期军户的战斗力不如人意,戚继光开始采用募兵取代世袭军户清剿东南沿海的倭寇
普通军户成了没啥战斗力的杂兵,精锐部队成了将领手下训练的家丁。而家丁部队可以看成特种作战部队,人数不多。多的也就2、3000人。而明朝对手女真是一支能打5、6万人野战的硬核部队。明军多次集结的部队人数不少,但是总的野战部队人数并不占优势,而且部队来自全国各地,配合极差。
相当于十几个互不隶属的独立团去冲击后金的集团军。
前往辽东的明军是各地征调的精锐,但是面对女真难求一胜
从萨尔浒之战就能看出来,八旗军几天转战400多公里,打了三场硬仗,击杀了4万多明军。明军士气最高的杜松一队,打2000多人防守的界凡城打不下来。马林部据险防守了半天被八旗军打垮了。后面20多年的大规模野战打一仗输一仗。
小冰期下的明朝社会结构动员的弱点持续200多年的小冰河期
我说一个打破常识的观点,明朝相对于建州女真。恰恰是因为他不够残暴,不够有组织能力,没有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才输掉了明清之间的较量。
“清军满饷论”这种观点其实立足点就是错的。入关前的清军根本不存在饷银,所需生产物资全靠分配。普通军士也就是勉强吃饱饭。因为17世纪的东亚大陆全部都在经历小冰期的粮食减产,哪里都不好过。
相比较于关内,女真人生活条件更加艰苦,努尔哈赤早年也要去深山打猎,挖人参才能勉强度日
因为普遍的粮食歉收,明朝的农民不好过大明困难,辽东的女真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时官员看到努尔哈赤一路攻城掠地。接连拿下铁岭、沈阳、辽阳。但实际上建州女真仗越打越大,内部越来越不稳定。努尔哈赤去世前满汉的矛盾快压不住了。
皇太极上台后马上改了这些残暴的政策。缓和矛盾,还要是像努尔哈赤那种搞法。不用明军取得军事胜利,女真问题就自行消散了。
16、17世纪的中国正经历气温降低,粮食减产的苦难时期
“后金占领区逃回的汉人提供的情报中都有提到,后金占领区内物资匮乏、经济凋敝,无论满蒙汉生活都十分困苦,八旗军士尽管有分配的土地,但是要自己耕种,同时也要承担赋税和劳役,各种劳役名目繁多,例如打猎、制铁、修城、煮盐、运输物资等,压力同样不小。对于家中没有包衣的旗丁来说,负担尤为沉重。”
努尔哈赤统治后期,出现了大量汉民杀死女真哨兵,和小规模起义的现象。大明屁股底下是大火山的话,后金屁股底下就是小火山。据记载天命年间的辽东饥荒,一石米的价格甚至超过了80两白银,人吃人的现象也不稀奇。不只是辽东的汉族人,八旗军中的在编旗丁也时有逃亡。
后金先吃掉其他女真各部,再掠夺蒙古、朝鲜和明朝边境
女真怎么挺过来的,就是全民动员搞抢劫,抢劫附近的明朝、朝鲜和蒙古各部。吃掉其他人的收获。这一步走成了,皇太极在崇祯帝登基不久就人关成功,随后又四次入关大肆劫掠。有效缓解了内部压力,没有在大饥荒中崩盘。
明朝这边就惨多了,粮食减产,出现无数流民。花了大量银两支援辽东和用于内地平定农民军。但是腐败的官僚系统,看风景的江南士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藩王。让明朝能动员的军事力量不能应付王朝的危局。
大明享福了几百年分各地藩王,将在明末迎来农民军和清军的屠刀
研究明代的历史教授李新峰,在谈论明代军事时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中原汉地国家的武力强弱,关键不在武器是否精良、风气是否剽悍,而在于国家榨取民力、调动资源的能力高低。”在的封建社会,一个政权剥削吸血能力越强,越专制,御下越严厉的政权,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反而越强大。
明末确实在江南有发达的工商业文化,有阳明心学,有走遍天下的徐霞客,有怼得皇帝不愿意上朝的文官,但这些在女真人的马刀面前啥也不是。甚至可以说晚明那种士大夫引以为傲的风气对王朝的动员力是有害的。
冷眼旁观明朝覆灭的士绅在清朝初期都老实了
而生于白山黑水,酷寒少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八旗军事集团就是那个时代,最能“榨取民力”的集团。他非常残暴和反动,但是组织力就是高于周边一圈政权。
大明的天塌了!
没用的白银帝国明末因为明朝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高,大量销往海外,造成了国际的白银汇入。
明代中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万历改革后,很多地方的税款全部折成银两。但是银两大量集中在东南,北方、西北的农民交税要额外付出更多的粮食才能换成足额的税款。顾炎武在关中就看到民众丰收,却仍然要售卖妻子。为什么呢?因为有粮谷却没有白银。明朝的官僚阶层完全不体恤这种情况,必须按照白银收取赋税,最后陕西能出闯王则是必然了。
明代50两银锭,白银易于流通,但是白银的发行权不在明朝政府手中
这种条件下,保持白银为交易手段的经济实际是没用的,白银作为货币的媒介相对先进但是在明末它缺越来越换不来生活必需品。
努尔哈赤还没有起兵的时候,辽东缺粮,白银买不到粮食。御史左光斗曾言:
“今日辽东之患不在无银,而在无用银之处,何也?辽自用兵以来,米粟涌贵,加之荒旱之余,石米四两,石粟二两,其一石尚不及山东之四斗,通计一百万之费,分十五万之军,每名约得六两,于银不为不多,而此六两者籴米才一石五斗耳。纵是富人,未免抱金饿死。”
同样在辽东,明军以白银发军饷,军人再以白银折价购买粮食。整个过程要被军官、奸商和上级军官盘剥几遍,军饷买粮食往往不够,过程受尽欺辱。这样士气低落的军队怎么打胜仗。
这就是明末,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地狱场景。
怎么获得足够粮食?我们现在复盘。明朝政府抛开白银恢复到朱元璋时代的粮食本位去搞生产和分配似乎更有效。
辽东物产不足,那就出去抢
建州女真就想到了更直接的办法,去抢。而且是直接进入华北腹地去抢,一方面能获得所需要的物资,另外又能降低明王朝的战争潜力。崇祯即位后,皇太极带着军队5次大规模入关,最南都打下了济南把华北蹂躏的一塌糊涂。
这极大加强了后金的军事贮备,皇太极内部改革,取消努尔哈赤时代针对汉人的歧视性政策才能持续。
皇太极对于构建清朝的政治架构,取得对明朝的军事优势起了极大作用,他的能力远远强于崇祯皇帝
皇太极不是大善人,他并不是同情汉人农民才放弃了努尔哈赤晚期严酷的剥削汉人的政策。而是他早就看到了。女真这几万人的军事力量靠着辽东当时的生产力一定是最后走向分裂和垮塌。必须去明朝内地获取“增量”。
更残暴,更反动,更有杀伤性努尔哈赤、皇太极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其实就是将整个国家打造为一支军队。是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这个制度下的士兵,只能平尽全力去明朝统治区抢劫,或者击败明军才能走下去。
八旗制度把普通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加以控制,比如旗人的婚丧嫁娶都由旗主管理,旗人战死后,妻儿会被旗主像配种一样的分配给其他旗人。
直到清代中晚期,旗主依旧很威风。本旗的旗人不论朝廷官做的多大,面对旗主还是的低声下气
当时的满清就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大军营。
有专门战场的督战队,会严厉惩罚作战不利和临阵脱逃的部队。
厦门海战后被掳掠放回的清军就被全部处死。
镇江之战清军战败后,参战的20名清军军官,其中10人战场上被杀死,幸存的10人中,5人被罚没家产贬为奴隶,另外5人被清廷绞死。
皇太极对比崇祯皇帝,除了更有政治头脑,他麾下的部队更残暴,更反动,但更效率。
后金的大兵团作战优于明军
八旗对内这么严酷为什么投降的明军战斗力反而吊打以前的袍泽呢。这个原因比较复杂,但是有几点是可以确认的。
小规模明军战斗力不俗,特别是直属于将领的家丁部队,不论是沈阳会战贺世贤部冲击八旗军,还是松锦大战早期明清的接触战,明军打的都不错。明军拉跨的是各部队之间的配合和主力之外的部队战斗力太差了。
披甲,装备三眼铳的明军
投降的明军被打散,拉进了八旗这个系统,差不多一样的赏罚机制。在这个新的平台上不用担心队友突然把你卖了,所以战斗力提升了很多。
对于普通投降明军,投降八旗虽然也就刚吃饱饭。但是打仗不能耍滑头了,无故弃阵真的会连坐杀头。
而且作战优秀真的有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奖励,这个上升渠道不分满汉。你做到100分,给100分的奖励。(反正奖励也是抢来了,皇太极不心疼)
曹雪芹的祖先是辽东汉人,后来编入了八旗。在大凌河之战中隶属后金炮兵部队。这一仗老帅孙承宗把攒了几年的车营炮兵全部押上,反而是后金的炮兵先声夺人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吴三桂老爹率先逃跑,导致明军士气崩盘被收割。
曹雪芹的祖先因为大凌河之战表现出色,获得抬旗
曹雪芹的祖先归附后金后参与了多场战斗
曹雪芹的祖先因为这一仗表现出色得以抬旗,是他们家族在明末清初崛起的关键。
人类群体的斗争就是这么残酷,明朝从大部分方面来说都是优于建州女真的文明人。但是面对组织严密,效率更高的军事集团时,文明陷落于野蛮是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的事实。
满万无敌是那时候的敌对国传的,什么最有血性、骨气、天子史社…… 都是现代人胡咧咧的。要不是我搅屎棍据实力争都成了真的。带着敌国武装力量攻自家,挟天子礚关、一月降两朝,军队百官争先投降的恐怕也只有大明朝
就别扯了,你知道清朝前期汉八旗的待遇吗?30亩免税的绶丁田,每月二两银子的响钱,还有打仗可以分30%的战利品,而且清朝本来就不征役,这个待遇几乎是历代之最了,你还想怎么样?
明军投降满清是为了对付当时的明朝皇帝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