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近代的前夜,乾隆力排众议出兵准格尔汗国,在经历了准格尔多次降而复叛和南疆的和卓叛乱后,一举收复天山南北。此时国土面积近1300万平方公里,东至日本海西抵帕米尔高原南至南海北接西伯利亚。这个时期的中国国土在地缘上几乎没有短板,囊括了地面上大部分隘口和屏障。
1820年清代版图
不过乾隆中后期,历经乾隆时期高强度作战的一代人故去后。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快速滑坡,同时期的欧洲在经历拿破仑战争。部队组织力,武器装备迅速超越清朝。3000年未有的变局即将到来。
乾隆之后,清军战斗力迅速下滑
在1858年到1864年,清廷分别和沙俄签订了数个条约,割让了144万平方公里土地。东南五省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面积合计为51.5万平方公里,割让的面积接近3倍东南五省地面积。
《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被割让的外东北
《北京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外西北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从沙宾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新界以西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归俄国,面积达到44万平方公里。
可能有人觉得外蒙独立是中国丢失领土最多时期,不过外蒙从被沙俄煽动动力、北洋军阀短时间恢复,中国军队再次被赶出外蒙,直到1945年后民国政府正式承认外蒙独立,时间跨度近40年。远没有这几个条约大笔一挥丢的那么轻易。
徐树铮曾短暂收复外蒙,但在1921年被迫退出
还有很多人说因为当时外东北、西北人少所以守不住。但其实沙俄和日本(日本当时也有殖民分队偷偷入侵库页岛)人也不多。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手下的士兵才千把人,所以他签了条约后没有进一步没刺激中方。
当时清廷完全是在“精神失常”状态下把领土丢了。如果态度能强硬一些,沙俄就缩回去了。
还有一个可以从侧面说明沙俄在外东北统治不牢靠的事实。几百年来外东北和库页岛的土著一直有向清廷纳贡的传统。外东北被割让后,俄国在此地的军事存在并没有很强。这些土著还是按照惯例跨过黑龙江给中国缴纳贡品。
东北土著向黑龙江将军进贡海东青
甚至更远一点的库页岛的当地酋长也定时给黑龙江将军上缴贡品和海东青。说实话库页岛的这些酋长还真是尽了义务,他们的朝贡一直持续到1875年,才被沙俄强行制止。此时距离清廷正式割让都过去十多年了。后面左宗棠收回新疆也看得出来。但凡军事态度强硬一些,不至于这么窝囊的把100多万领土扔出去。
这几次条约割让领土面积之多,答应条件之苛刻。让人觉得当时清朝皇帝和文武大臣的脑门子是不是被挤了。后面1870~1910的晚清最后四十年,连续遭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这样的打击。割让领土面积也没有这几次割让的多。
1851~1861年执政的咸丰皇帝
我们现在回看那段历史,能得出结论。1860年左右清廷面对的局面之复杂让他们觉得能苟活就是万幸了,割让领土换取时间完全能够接受。
精神失常的咸丰皇帝咸丰帝奕詝被视为清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咸丰登基时,手上的牌的确不好。国家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吏治腐败,官军战斗力低下等一系列王朝末期的问题也在凸显。他这十几年的时间算是爱新觉罗家生死存亡的十几年。
他在位期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马上演变成波及东南半个中国的运动。从广西一路杀到南京的太平军,控制了清朝赋税最集中,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能和清廷分庭抗礼后甚至组织了一支北伐军,一直打到了天津附近。
太平天国运动
江南几座重镇被太平军打下来后,里面住的满人都倒大霉了。不论男女都都躲不了一刀。这些惨状北京的满蒙勋贵看在眼里,凉在心里。为了能活命清廷要竭尽全力。
为了遏制太平军,东北、西北驻防军人南调,这导致北疆的防御空虚,给了俄国人可乘之机。
但东南地区一波未平,1862年西北又乱了。西北爆发内乱,这次波及领土、人口同样惊人。这次危机在咸丰皇帝死后多年才逐渐平息。
更雪上加霜的是1860年,清廷直面英法在海疆的肆意侵略,一切政治安排都被打乱了。这些年一系列事故让满朝文武有了要亡国的预感。
首先1860年3月,太平军攻克杭州,清廷的浙江巡抚、布政使都死于城内。随后,清军守卫多时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捣毁。
英法在沿海如入无人之境
6月,英法联军接连占领浙江定海、辽宁大连、山东芝罘,将大清的海防扫了一遍。
八里桥之战
8月英法联军攻击了天津海岸的北塘、塘沽。并在通州八里桥将清军杀的大败,此役3万清军,损失1200人(清朝自己估计为3000人)。而联军损失极小,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英法还抢到了清军的皇旗。
圆明园遗址
很快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高强度应对危机十年的皇帝,结果把国家搞成了国都沦丧,天子出逃这种能上历史耻辱柱的成绩。加上国内到处失火的情景,皇帝如今也颓了。在承德避暑山庄期间天天跪在祖宗画像面前痛哭忏悔,觉得自己要当亡国之君了。精神都有些失常。
“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咸丰帝)以醇酒妇人自戕。”
1860年代皇兄主持北京事务的恭亲王,照片中恭亲王这状态也是一言难尽
当时上层普遍的是这样惊弓之鸟的状态,就不要指望能强硬起来了。所以当俄国人跑来“调停”时,留在北京负责谈判的官员不但批准了《瑷珲条约》(之前签约的是东北驻防大臣和俄国总督的私约,清政府一直没有承认)。还又加上了新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的全部区域。双方分界线来到了兴凯湖。
1864年的《西北勘分界约》签订时,清朝官员也基本是这个心态。能用领土换时间,别再出大事就可以了。
在清廷看来北面和西北人口稀少,原本也是作为战略安全屏障的,现在要体现安全屏障的作用了。这里割让出去没有东南地区的损失感觉那么痛。
清军丢了镇江,漕运被切断,清廷立刻求和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其实在东南打了很长时间。但在北京的道光皇帝一直很强硬,可当英军拿下镇江,切断了漕运的入口,清廷马上怂了要求议和。
所以说北面这么大片土地丢失不是清廷不心疼,而是这里的优先级比不上东南。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杀进北京了。当时清廷普遍都觉得离着亡国就一步之遥。那会儿沙俄提啥条件都是应允的分,只要能保住爱新觉罗的神主牌,能跪就跪能割地就割地。
只有打赢才能搞发展一切历史悲剧都能从过往中找到答案,宋代苏洵就写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在19世纪西方大搞殖民入侵,在奉行弱肉强食规则的世界里,妄图用土地贿赂侵略者,换取永远的清净是不可能的。侵略者只会得寸进尺。
尽管后来的1870、1880这20年,国内的各处起义被扑灭,拿回了新疆,还进行了洋务运动。看似王朝中兴,一切走向正轨。但是军事上击败侵略者,彻底断了殖民者打断中国发展进程的任务没有完成。
甲午战争中日军进攻威海卫
1894年甲午战争再次惨败于日本,进行了20年改革再次被打断,列强又掀起了新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沙俄觊觎东北和蒙古;日本割占台湾;英国盯上西藏;法国渗透云南。连我老家江西九江的庐山上,各国都开始圈地修建避暑别墅,要营造一座排除中国人的山中之城。
晚清时局图
近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解决挨打的问题。不解决这个,什么保国土,保文化,谋发展都是虚谈。中国人什么时候让列强不再敢懂歪心思。那应该是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
志愿军跨过冰封的鸭绿江,中国人重新掌控自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