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需要太努力,爱需要更智慧。
青春期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不再愿意跟父母交流,不愿意听妈妈的唠叨和建议。有些孩子,还会跟妈妈对着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
经常有妈妈抱怨:孩子做错了事,反过来对我发脾气,我真是无法理解,忍不了。
怎么准确回应到青春期孩子,是家长最苦恼最困惑的问题。
01什么是共情
父母想要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建立好的关系,共情是基础。
共情是个心理学专用名词。可以理解为感同身受,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吧。
我女儿14岁时,脸上冒出很多青春痘。每次洗完澡,站在化妆镜前,嘴里抱怨:“满脸的痘痘,真是丑死了。”
我听到女儿这么说,会接过女儿的话说:“哪里丑了?不就是长了几个痘痘吗?这叫青春美丽豆。”
女儿多半会翻我个大白眼,不搭理我。
开始时我也挺纳闷。我说的没错呀,不就是几个痘痘吗?根本不影响你的美,说明你进入青春期了,多正常呀。
女儿之所以不愿意跟我再继续说下去,是我的话没有共情到女儿的情绪感受。
有人把共情打个形象的比喻:想要知道他的感受,请把脚放在他的鞋子里。
放在孩子身上,共情就是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情绪和状态,并作出回应。
02常见的回应误区
生活中父母经常出现的回应,多半会一句话把天聊死。回到刚才我女儿的例子:
回应一:满脸痘痘,真是丑死了!
——哪里丑了,不就是几个痘痘吗?
这是弱化和否定她的感受。
回应二:满脸痘痘,真是丑死了。
——谁让你整天熬夜不准时休息!
这么说,让孩子感受到指责。
回应三:满脸痘痘,真是丑死了。
——别整天盯着镜子看,不想那么多就不烦了!
这是提建议。
回应四:满脸痘痘,真是丑死了。
——美丑,这不是一个学生应该考虑的事……
这是跟他讲道理。
这些话,我们或许曾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说过吧。当我们看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多半觉得孩子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的,小题大做的,想替孩子出主意,想办法,讲道理,想尽快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如果是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没有被看见被理解。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不耐烦、和稀泥和满嘴无比正确的大道理。
沟通多半戛然而止。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在家长面前表达心声。
03正确的共情是什么样的?
第一,先放下父母的评价。
我们跟人沟通时,如果只看到他说话的内容,做的事情,很容易做出是非对错的评价。是的,人的行为有对错,但是,人的动机初心感受情绪没有对错。
“每天学习真的好累呀!”我们听到孩子喊学习累,我们立马跳出一个评价:学习累多正常,谁学习不累!我们小时候比你现在还累呢。
“我们的数学老师讲课很垃圾。”家长立马觉得孩子怎么能这么评价老师?你是去学习,还是去挑老师的毛病?!
这些,都是我们急于解决孩子问题时,给孩子的问题下结论,做评价,讲道理。
我们的眼里,只看到了孩子的问题,没有看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孩子的需要。
第二,看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昨天,一位朋友打电话说,12岁的女儿说她不想上学了。朋友很紧张:“我孩子是不是厌学了?”
我问朋友,你觉得孩子说这话时,她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
朋友说,女儿看起来很焦虑。很无助。
我说你能感受到女儿的情绪,就回应给她。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想上班的时候?你不想上班时,希望爱人如何回应你?
这位朋友很有悟性。马上跟女儿展开了一场对话。
“很多人都会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其实妈妈有时候也不想去上班。”这么一说,女儿满脸的生无可恋,秒变喜笑颜开。
很多时候,孩子跟我们一样,有情绪低落时,有心情烦闷时,来得快,走得也快,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是正当的,合理的,可控的,情绪就会大大缓解,甚至消失不见。
所以,家长看到孩子有苦恼有情绪,要承认孩子的感受是合理的,不要急着改变他们,否定他们,说服他们,而是要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你看着满脸的痘痘,心里一定很难过!
——遇到这样麻烦,确实会觉得很苦恼!
——上学的确很辛苦!
——这件事做起来的确太难了!
不管孩子说的、做的多么的不合理,不正确,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事情有对错,情绪没有。
第三,跟孩子在一起。
著名的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仅仅看到孩子的行为,你其实还没有看见孩子,当你看到孩子的情绪,你已经看见孩子了。当你看到孩子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才能真正的理解和共情到孩子。
演员孙俪曾在一次节目中说: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时,他需要的也许只是妈妈的一个拥抱。
有个很有意思的动画片。
一只狐狸掉进一股深井里。它大声呼喊救命:“有人吗?救救我。”
这时,一只笨笨的大熊也爬到洞中,对狐狸说:“我知道你在这里非常孤单,我来陪陪你。”
这个片段说的就是如何共情。
很多时候,孩子有情绪,发牢骚,我们要么想孙俪说的那样,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像大灰熊一样,坐在孩子身边陪陪他。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懂你的感受,让孩子感到支持和爱。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共情,很多问题的答案在孩子这里,他们就有力量和勇气去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