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考后我写了一篇“爆文”,内容是“福工奇迹”叠加“张雪峰效应”,使得我省各大高校分数线“大洗牌”,福建工程学院改名福建理工大学的第一年分数线就暴涨,甚至逼近福师大。这种现象固然跟校名改得“高大上”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因素在于福工是工科院校,这两年毕业生工作很难找,大家都能明白填志愿要以就业为导向,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之时,普通人必须选择能让自己吃饱饭。
这种就业导向也直接体现在高中文理分科上,往年福建文理分科的比例大约是1:3,而今历史类考生显著减少,很多学生明明“数理化”不擅长,也硬着头皮往物理类去卷。纯文科固然竞争人数少,但可选专业也少,好就业的更是凤毛麟角。
正因如此,我对近年泉州五中争状元的做法很不认同,在大家都在“重理轻文”的时候,泉州五中另辟蹊径大力培养文科生。这样做确实收效显著,这几年历史类排名前五十的高分考生以泉州五中为最多。但本末倒置有何用?将来这些文科生的出路在哪儿呢?
正因以就业为导向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今年各地考生不约而同热衷于报警院,这阵子大家都有看到新闻,江苏警官学院投档线暴涨,甚至超过部分“985”大学。福建警察学院也同样被考生们挤爆,招女生的分数线还比男生高出几十分。而且警院有招文科生,算是读文科难得的好出路,所以文科生们更会趋之若鹜。
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已改变很多人的观念,就连中考也受影响。在6月24日文章里,我已介绍过今年福建中考进行了划时代的重大改革,一方面普高中大幅扩招,确保七成学生有高中念,并且增设综合高中班,再给初中没好好读书的学生提供一次上高中的机会。另一方面启动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试点项目,简称“中本贯通”,也被称为“七年本”。
不用高考也能上本科,看起来相当吸引人。于是这段时间不少人问我怎么看“中本贯通”的分数线。起先我觉得今年试点名额虽少,但趁很多人没反应过来,按说会有一个“机会窗”。将来“中本贯通”的分数线超越除“老八所”外的大部分高中毫不奇怪,然而录取结果令我震惊,压根没有窗口期。
由于泉州、厦门的两所是民办本科,而福州的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是公办高校。所以今年福州学生想上“中本贯通”需要的分数相当高,投档线最高的福建工业学校676.5分,最低的福建理工学校也要650分,相比以前的中专可谓高到天上去。而且福厦泉三地试点校都在一志愿招满,令人感慨现在的家长们真和以往不一样。
那么,今年福州“中本贯通”的生源质量有多高呢?根据福建工业学校发布的录取情况,本次录取最高分高达740分,录取平均分也有701.9分。这是什么概念啊?要知道福州二中统招线是718分,福州七中正好是676.5分。
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中分数考最低的也可以进福州七中,虽然不是名校,但最起码是“一类校”,是福州市区比较好的老牌高中。其余大部分人凭定向生(或者裸分)能进“老八所”,甚至有人够得着“一三附”。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感到无比震惊。放着“老八所”不读,去报“中本贯通”,这就和高考不上“985”而去报警校一个道理。有人忍不住想问:这样填志愿明智吗?放着很好的高中不上,居然跑去读中专?
我认为这些学生和家长们在填志愿前经过深思熟虑,这样选择当然很明智。试想,“老八所”的学生考不上本科都多的是,其余高中又有多少学生够得着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呢?看起来人家进了中专,实际上提前报了本科。“七年本”远非“五年专”可比,将来毕业拿的是正儿八经的全日制本科文凭。
试点第一年就收到取消“包分配”以来最好的一批中专生,令人感慨这就是现实。将来“中本贯通”必然还会逐年扩招,像上海的招生计划已经增加到2202人。从今往后,中专不再是大家想象中的太妹黄毛打架斗殴早恋流产的学校。
怎么改都没有用[点赞]来一点实际的东西[点赞]没关系没金钱都扯蛋[点赞]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