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影人不讲电影,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我亲戚同村一姐们。
小姑娘能言善道又踏实肯干,是个厉害的角色,虽没念过多少书,但在村里口碑极好,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25岁那年,家里给她挑了一户好人家,男孩一家都在老挝做生意,家境比较殷实。
风风光光出嫁后,女孩跟着婆家去了老挝。但婚后小两口关系并不融洽,女孩有点嫌弃丈夫,
没少给丈夫脸色看。又因为在一起,时常吵架,怀孕后,女孩便执意回到了娘家。
期间,婆家一直催她回去,女孩不愿意,临生产时,男人回来照顾她,顺便装修房子。
房子装修好后,男人又去了老挝,女孩不愿过去,和孩子待在娘家。三个多月后,女孩的公公回来看病,就住在县城新装修好的房子里。女孩知道后,便抱着孩子去看望公公,想着,公公肯定也想孙女了。
哪知公公见到儿媳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来干什么?女孩说:您生病了,我来给你做饭,照顾你。公公说:这恐怕不方便吧?女孩说:儿媳妇照顾公公,有什么不方便?第二天,女孩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公公去医院后,她抱着孩子去她姐姐那待了半天,可是当她抱着孩子回来给公公做晚饭的时候,发现,钥匙打不开了,原来,她公公把锁给换了!而他自己也已经离开了县城。
女孩心里委屈,想着:她虽然没少和丈夫吵架,但怎么吵也是一家人,而且婚也结了,孩子也有了,吵架归吵架,也不至于要分手,现在好心好意过来照顾公公,他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
女孩找到她公公,把孩子扔给了他,说:既然你要这样做,那你的孙女,我也就不管了。公公说:孩子你自己带走,不然,我就把她送孤儿院去。女孩没有搭理,独自走了。本想着,公公第二天肯定会来她娘家送孩子,哪知他竟一个人回老挝了,将孩子留在了一亲戚家里。
几天后,女孩男人从老挝回来,经过一番沟通,女孩决定还是跟他去老挝。
女孩结婚前是把工作能手,但婚后尤其待产和生育后一直处于伸手跟婆家要生活费的状态。回老挝后有一天,女孩上街花了三十块钱,婆婆嫌她乱花钱,女孩争辩了几句,没想吵着吵着,差点打了起来,最后男孩一家人紧紧抓着她,并抢走了她的婚戒项链耳环手镯、身上所有现金还有护照和手机。
女孩身无分文跑出去,幸好碰到一老乡,借了个手机给她姐姐打了个求助电话,然后,用她姐姐给她打的三千块,偷渡回了国。
女孩如今,在县城上班。而至于那一段让人无言的名存实亡的婚姻,因为男方常年在老挝,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不由得又想起钱钟书那句经典的话:婚姻是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其实婚姻何止是围城,它是实实在在的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一直以为战争是为了和平,却忘记了和平的另一面代表着征服。
在这个故事里,强势的女主一开始想征服老公,拿到家庭主权,只可惜,她没有看清真正的“敌人”,因为在婚姻的围城里,住的从来就不止妻子和丈夫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