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学完《边城》,老师带我们到多媒体教室看了它的电影版,要求是,写一篇作文《边城后续》。我数了数作文本剩下的页数,11页,于是一口气刚好写了11页。
那篇作文得了95分,老师拿着我的本子在班上大声念着,一边点评,情景描写很到位,和主人公的心情相得益彰,故事情节也十分有趣,一边不忘指责我,作文归作文,不能拿同学的名字开玩笑。只因为我加的那个女配,名叫胜男,刚好和我班上一女生同名。
底下的同学早已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有的人是因为那个名字,还有的人是因为那个故事。而我明明是在续写一个悲剧,不过用了一些喜剧的元素。
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讨所有人的欢喜,小说如此,电影也是如此,但总有一些人会对某部作品特别欢喜,因为它恰好就像在描述自己的情怀。而我对《边城》就有这样的欢喜。
当然更巧的是,我也叫翠翠,我也有个十分爱我疼惜我的爷爷。翠翠的爷爷是在安抚完她打雷别怕,并看着她入睡后想着她的归宿心忧而死,而我的爷爷是在临终前想见我最后一眼而不得见的遗憾中去世的。
前天晚上,睡着睡着突然哭了,我一直在努力说服自己,爷爷走的时候没有遗憾,也似乎已经说服自己了。却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明白,也许他们没有遗憾,但这却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最深的最痛的永远都挥之不去的遗憾。
爷爷下葬的时候,翠翠哭喊道“别埋,别埋”,可是爷爷已经不复存在了,从此以后只剩她一个人坐在溪水楼前等着花谢花开。
那条小溪承载着他爷爷作为摆渡人的一生,也淹没了她父母的生命;它孕育出这片仙境,也断送了有情人对爱情的憧憬;它创造了最淳朴的民风,却依旧有人因误解自责牵挂抑郁而终。
我想,总有一些年轻的生命会逝去的,所以有了世间千千万万的意外;总有一些年老的生命会离去的,所以有了永无止境的后来。也许生命易逝,但遗憾不会,它只是从一个生命转移到了另一个生命里,于是便有了世间更多的遗憾。
大佬闯滩淹死了,二佬自责,甚至迁怒到翠翠的爷爷。为了弥补哥哥的遗憾,他放弃了翠翠远走他乡,因此有了爷爷的遗憾,翠翠的遗憾,甚至他自己的遗憾。
故事的结尾,旁白“也许他明天回来,也许他永远不会回来。但翠翠一定会等他的,就好像等待门前那年复一年的花谢花开,等待平静水面总会再来的起起落落。
在某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她也会想到爷爷,想到爷爷那句“打雷,别怕”,但她还是会害怕的,她在害怕中失去,在害怕中孤独。就好像爷爷自己也会害怕的,他在害怕中回忆生前的点点滴滴,在害怕中离开了最牵挂的那个人。
大雨过后,溪水混沌翻滚,但是很快它又会恢复平静的。但是它的内心真的如表面一样平静吗?它还是从前的那条河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