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三学生李泰伯,在放弃北京大学的保送指标后,竟同时向美国11所高校,发出留学申请,结果让人很意外。
作为敢于放弃保送名校指标,挑战美国11所顶尖高校的学生,李泰伯的学习成绩确实足够优秀,历来都在全校列前茅。
最关键的是,他从不“死读书”,而且非常重视学习方法,不仅知识面很广,而且能够在课堂上,与每一门学科老师深度讨论。
同时,他还不偏科,从高深的数理化学科,到晦涩难懂的古文,再到体育、音乐和绘画,甚至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插花艺术,他都兴趣浓厚,学一样精一样。
在同学们眼中,他就是一个“学霸”级的存在。对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他也从不保守秘密,不管认识或不认识的,任何同学向他请教,他都耐心指导。
而且不忘叮嘱同学,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师生们心目中,他被保送北大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他偏不,倔强的李泰伯,就要挑战一下自己。
因为,按李泰伯的理想,去美国学习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科学知识,学成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同时,相对于北京大学而言,国外留学,更能发挥他的学习特长。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些负面言论,开始在他周围流传:有人说,他看不起北京大学,向往美国高校,是典型的“崇洋媚外!”
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个高分低能的“绣花枕头”,表面风光,其实不学无术。对此,他没有辩解,只是很快地调整自己的状态,静下心来认真备考。
正如中国青年报评论的,“你不能用别人的说法,来惩罚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让事实来证明自己。
而李泰伯的不同凡响,也表现在这个放下纠结、需要沉着冷静的关键时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6月底,高考成绩公布后,李泰伯以703分的高分,荣登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
他也因为有了这样的成绩,北大、清华都分别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前提是允许他在清华借读一年,他计划继续报考香港大学。
其实,他就是想借香港大学这个跳板,继续他去美国顶尖学府留学的梦想。于是,大二时,他顺利转入香港大学学习。
在此期间,他并不安分,又开始向往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在和导师商量后,他又向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留学申请,顺利地成为该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系的双学位学生。
如此转了两个弯,虽然迟了将近3年,他终究完成了自己一流大学的留学梦。然而,李泰伯并没有停止他“折腾”的脚步,为了接触更多的世界一流学府的知识宝库,他又向学校提出了去英国剑桥大学做交换生的请求,学习期满后,再回麻省理工读硕士。
就这样,他的大学生涯,走遍了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世界级名校。
而且,在他读完硕士,准备考取博士学位的时候,拒绝了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又报考了美国第一医学院一一霍普金斯医学院,攻读医学与哲学双博士学位。
2017年,顺利完成双博士学位的李泰伯,又开始了运用计算机和医学知识,对基因工程进行分析,希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科研贡献。
李泰伯的成长之路,确实不平常:就大学而言,他从纯物理学,到工程学,再到计算机科学,最后是医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每一步脚印,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而且,他最不平常的是,他和其他“学霸”相比,他不仅知识学科成绩优异,而且体育、音乐、美术等综合素质,也不同凡响。
他还非常注重学习与艺术修养的“劳逸结合”,把艺术和体育等学科的学习,作为调剂知识学习的手段,既休息了大脑,又培养了艺术“细胞”。
比如说,在高三备考的关键时刻,他每天还能挤出两小时练习钢琴,这恐怕是许多高考学子的父母,想都不敢想的举动,在他那里,却十分平常。
甚至连父亲的手机铃声,都是他自主创作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担任着学生会的工作,在努力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难怪他们的副校长,称他为德才兼备的“领导级别人才”。
如今,还在继续深造的李泰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自己学成之后,一定会回归祖国,报效人民。
我们期待着,像李泰伯一样留学海外的莘莘学子,早日学成归来,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
回来了,就真自瞎了。
回来能干什么呢?
那年2010年,我高考才503,去了个三本,勉强拿到本科证学位证,目前在一家小公司,一档社保,早七晚五,双休,也就8K,一个人凑合着过吧。不知各位,同届的朋友过得怎么样了?
感觉学杂了 白瞎了一个人才
什么都学,成了杂家 希望日后有成就,不要浪费了好脑壳。
10年省理科状元化学B+无缘清北进的中科大,江苏高考最难,我弟16年考进的清华本校直博博三了
拒绝了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得瑟]
学得太多,多而不精,不一定是人才。
骨子里就想当汉奸!
说不定又是帮人家培养的人才
清华北大就是出国学前班,直接出国就是一步到位,
有多少人回来,
看评论区这么酸 咋滴 承认我们国家的大学比不过人家很难吗
回来个屁,还回来,怎么可能呢!
这么优秀已经是美国人才了吧
回来个头啊,不可能,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