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社会参与涵盖了多个相互关联但独立的领域,包括结构性方面的社交活动、社交网络规模、婚姻状况,还有功能性方面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心理体验(比如孤独感)。
在这些社会参与中,社交活动是认知健康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相较于其他方面,社交活动更容易进行群体层面的干预。
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拉什阿尔茨海默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拉什记忆与衰老项目”研究中,发现了社交活动与认知衰退减慢有关。他们讨论了社交活动与新发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关联,估算了不同水平的社交活动与痴呆症平均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发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上。
结果显示,社交活动最少的老年人,痴呆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为87.7岁,比社交活动最多的老年人发病早约5年(痴呆症平均发病年龄92.2岁)。不同水平社交活动导致的MCI发病年龄也存在大约5年差异。
据悉,拉什记忆与衰老项目(Rush MAP)开始于1997年,是一项纵向临床病理学研究。参与者来自芝加哥,每年进行一次临床评估。认知评估包括情景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记忆、知觉速度和知觉定向,并由神经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分类。
社交活动以6项常见社交活动的频率来衡量,具体活动包括:去餐馆吃饭/参加体育赛事或场外投注/宾果游戏,;一日游或过夜旅行;进行无偿的社区/志愿工作;拜访亲戚或朋友家;参加团体活动;参加教堂或宗教仪式。活动频率按照每年一次或更少;每年几次;每月几次;每周几次;每天或几乎每天等进行评分(分值1-5),分数越高表示社交活动越多。
除社交活动以外,还对社交网络规模、孤独感等社会参与进行了评价。
患者基线特征
最终分析共纳入1923名基线无痴呆症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0.4岁,平均随访时间6.7年。随访期间,545名参与者确诊痴呆症。
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平均社交活动得分为2.6,表示普遍的社交频率大约为“每月几次”。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条件后,社交活动分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与痴呆症风险降低38%有关(HR=0.62)。分析还发现孤独感与痴呆症发病率显著相关,孤独感评分每增加一个单位,与痴呆症风险增加40%有关(HR=1.40)。
估计的痴呆症发病年龄
根据社交活动三分位数绘制Kaplan-Meier曲线,社交活动较少人群的痴呆症发病率显著高于社交活动较多的人。调整混杂因素后,对固定人群(女性,受教育年限为15年,丧偶,非拉丁裔白人)的痴呆症确诊年龄进行估计,社交活动最低三分位数参与者痴呆症平均发病年龄为87.7岁,最高三分位数参与者痴呆症平均发病年龄为92.2岁,社交活动最少人群比社交活动最多人群早4.5年确诊痴呆症,比社交活动中间人群早2年确诊痴呆症。
估计的MCI发病年龄
基线无MCI的1425名参与者中,有695名确诊MCI。社交活动与MCI风险降低24%有关,社交活动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与MCI风险降低21%有关。根据模型估计,社交活动最低三分位数参与者MCI平均发病年龄为74.2岁,比最高三分位数人群早2年。
总的来说,研究通过量化社交活动与痴呆症和MCI发病年龄之间的关联,首次为社交活动与认知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公共卫生指标。不同社交活动水平人群发生痴呆症和MCI的年龄差异很大,为基于社交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了动力。
退休后的老人,大部分面临着社会关系整体衰减、生活圈从职场缩小到家庭的困局,缺少能够发挥社交性的场景,而网课正逐渐成为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交关系的新载体。
根据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西城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最新发布的《2022西城区健康养老白皮书》显示,11.2%的老龄群体认为,“对外界失去好奇心”标志着老年的到来,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孤独感”。据调查显示,除了出门遛弯和适量运动,老年人缓解孤独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培养兴趣爱好”。
如今,老年人对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边界感正在加强。老年人需要把被压抑的兴趣、被忽视的能力开发出来,找到适合学习、交流、创造的文化空间。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要从为他们构建良性社交环境开始。
资料来源:奇点网、中国城市报、中国青年报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