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割据乱世中的人性曙光,三国时代因为有他变得格局高大

小瑀说史吧 2024-08-28 14:45:40
导语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辈出、诸侯割据的大动荡时代,各路诸侯为了地盘和利益而展开残酷的斗争和屠戮。

在这个礼乐崩塌、秩序沦丧的纷繁乱世,却始终有一个人为了心中的道义和执念而奋斗。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大忠大义,同时凭借复兴汉室的信念成为乱世军阀中的白月光,这个人就是汉昭烈帝刘备。

后世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曹操身上,魏武挥鞭,统一北方的恢宏气度使他充满了人格魅力,相比之下,刘备的星光黯淡许多。

但放眼整个中国历史,每逢乱世就会出现类似曹操的枭雄,换言之,时代不缺曹操,但像刘备这样纯粹的政治家却是古今中外所罕有。

正因为有刘备这样惟贤惟德,坚持仁义的人存在,才使“礼乐皆崩坏,可怜百姓苦”的三国乱世变得浪漫和令人心驰神往。

否则三国时代不过是和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的黑暗岁月,曹操也不过是苻坚、朱温之流。

作为帝王,明明为了权力和刘禅上位放弃良知底线,就像刘邦、朱元璋等开国皇帝屠戮功臣,但他没有这么做,也许他没有这些开创大一统帝国的君主的赫赫武功和杰出能力,

为国尽忠:复兴汉室,一生不改的初心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史上记载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不过祖上辉煌时代久远,家道早已中落,相传刘备父亲早逝,刘备小时候只能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处于社会最底层。

然而穷困没有消磨刘备的志向,反倒磨练了他坚韧不拔、深沉稳重的意志品质,关于刘备的性格,史上记载:

“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善结交豪杰,年少争附之。”

反正刘备这个人不爱吱声,对下等阶级民众非常友善,和社会活跃之士和有名望的豪侠打成一片,其出色人格魅力为日后成就霸业奠定非常有利的基础。

所谓时势造英雄,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怀揣救国济世之理想毅然组织义军参与到镇压黄巾的队伍中来。

在随后的几年里,刘备带着队伍南征北战,平定冀州、中原各地贼寇,188年刘备凭军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只可惜好景不长,东汉朝廷很快下诏令将所有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都精选淘汰,刘备很不幸被裁掉。

由于刘备没有强大的人脉背景,也没有深厚的财力军队,导致他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状态。

他先后依附幽州牧公孙瓒、徐州牧陶谦以及曹操、袁绍、荆州牧刘表等,总之刘备的足迹踏遍了从塞北幽州到南方荆楚等广大区域。

真可谓奔亡不暇,播越失据,其发迹过程之艰难曲折远超过曹操、孙权等三国创一代。然而在刘备的心目中,始终有一个人生信条让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他自起兵时起就立下报效国家、复兴汉室的诺言。

多年来他一直努力的践行下去,这一信条犹如一团燃烧不尽的火焰照亮他笃定前行,并养成折而不挠,不为人下的品质。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吕布偷袭他从陶谦继承的徐州,他不惜反主为客,向吕布求和,居于小沛,寄人篱下。

在曹操势力如日中天时,他不惜以卵击石,和国舅董承密谋衣带诏诛杀曹操,事情败露后逃亡。

他寄居刘表荆州七年,不顾蔡瑁等荆州士族排挤,始终坚挺在荆州北部前哨新野,与实力强大的曹操对峙。

要知道,刘备不过是寒门子弟,与四世三公家族的袁绍和大官宦家族曹操等世食汉禄的豪门显贵相比,实在是卑微,但即便如此也未能影响刘备事汉的决心和纯粹。

207年,刘备启用诸葛亮,终于迎来事业上的转机。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刘备在联手孙权打赢赤壁之战后,成功取得荆州,在此后的几年里,先后夺取益州和汉中,最终形成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之势。

至此刘备一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221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当曹丕篡汉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痛哭流涕,又闻汉献帝已被毒害,更加愤恨。

刀光剑影数十载,刘备想要的可不是这个结果,他要为大汉复兴而战,如今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了让大汉政权延续下去,必须挺身而出。

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并指责曹丕窃居神器。而刘备的这些举措论证了其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和无与伦比的仁义道德,更体现了其对汉室的忠贞。

223年四月,刘备向诸葛亮托孤于白帝城,在这之前他经历夷陵大败,蜀汉五万精锐被消灭殆尽,刘备羞愤难当,一病不起。

在诸葛亮见到刘备时,刘备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此时的他形容枯槁,卧在病榻上苟延残喘,挣扎着对诸葛亮说起最后的嘱托: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是的,刘备为了理想直接让诸葛亮“自取”,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复兴汉室更加重要的,即便是骨肉亲情,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要去努力实现。

兄弟义气:君臣彼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讲到刘备之义,首先会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虽然只是《三国演义》的情节典故,但在真实历史上,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确实情同手足。

三人的情谊始于黄巾之乱,刘关张均有报国之志,刘备是没落宗室之后,关羽因背人命官司从并州逃到涿郡,张飞是涿郡当地的地主豪强。

虽然背景不同,但共同的价值观让三人走到一起,相传三人同寝而卧,同席而食,刘备在外,关、张侍立左右。

当刘备被东汉朝廷裁撤时,关羽、张飞随其弃官逃亡,在苟全性命的乱世,刘关张为了兄弟义气可以抛弃所有荣华安逸,只为实现同生共死的誓言。

刘备在得知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杀后,他没有怪罪关羽的战略失误和败仗责任,反而因关羽战死哀嚎痛哭,史载其哀痛嚎哭几乎昏厥于地。

在他称帝后不惜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只为给二弟报仇,从政治上来说,刘备的确感情用事,你可以说他分不清主次矛盾,也可以批判决策严重失误。

但他的快意恩仇和十足的人情味却是古往今来政治家罕有,除了关、张,刘备对其他部下同样感情深厚。

这些属臣也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比如徐州士族麋竺在得知刘备被吕布偷袭无所依,倾家财相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时,荆州名士集团抛弃家乡,倾巢入川助其一臂之力。

而刘备早年在居无定所时,收到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余党包围的求救信后,义不容辞带领仅有的少数死党前往营救,刘备的贤明从此在中原流传。

除了关、张和荆徐士族,刘备和诸葛亮的感情同样真挚,两人不仅是君臣,还是良师益友。

在很多重大战略决策上,刘备无条件的听从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倾尽所有才智为刘备打拼。

在白帝城托孤得到“可自取之”的圣命,诸葛亮依然践行蜀汉臣子的本分,从南征孟获到六出祁山,还留下了至今都在传诵的《出师表》。

对于强大于己的曹魏,一次又一次的征伐,只为了保住蜀汉这个脆弱的政权,帮助刘备实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而这一切都是刘备用忠义二字塑造的人性的纯粹。

名将为了忠义放弃功名利禄千里走单骑,君王为了义气举全国之力为将军报仇,权臣为了忠义,明明可取而代之却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坚持仁义近乎奇葩的热血团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用说朱元璋屠杀功臣饱受非议,“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历来封建君主的一贯做法。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被传为佳话,可见刘备是有多么不易。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杰出君主比比皆是,雄才大略者亦是多多,把刘备放进去着实不显眼。

但作为政治家,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性温暖却是那么的独树一帜,也正是刘备的衬托,才使三国这个大动荡时代充满魅力,没有像五胡乱华、八王之乱那样不堪。

仁者爱人,只有刘备做到了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的确,论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不如对手曹操,但刘备身上有一样东西却是其他同时代枭雄难以企及的。

自黄巾起兵以来,刘备坚持以德服人的原则,知人待士,宽宏仁厚,百折不挠。

191年,刘备担任平原国相时乐善好施,上至士人下至百姓,都可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并未因自己是官僚就高高在上。

他的仁义在当地收获很多人心,同郡人刘平不服从刘备治理,派刺客前去暗杀。

刘备对此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结果刘备的至诚仁义感动了刺客,最后竟不忍心杀害刘备而离去。

此后刘备奔走于中原各州郡,他的仁德重义为污浊乱世照亮一丝光明,许多名士对其倍加尊敬。

从徐州牧陶谦到荆州牧刘表纷纷表态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由刘备统领徐州、荆州。

虽然在诸葛亮出山前,刘备始终处于被曹操追着打的节奏,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始终高举复兴汉室的旗帜努力奋斗。

世人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徐州豪族陈登称其为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曹操更是借煮酒论英雄之际夸赞“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服荆州,当时刘备驻守新野,为躲避曹操追击,他带着数万百姓逃往江陵。

这些百姓都是自发跟随刘备,由于人数太多极大的拖延刘备的行军速度,有人劝他丢掉百姓加快行军,但遭拒绝。

刘备认为人才是做大事的根本,如今百姓为了自己抛家舍业,值此危难之际怎么能把他们丢下!

此时这位织席贩履出身的雄杰都死到临头了还在身系天下带着百姓逃命。

除了对待百姓仁爱,刘备对跟随他的下属大臣同样充满人情味。

当初自己手下没有谋臣,却依然放走徐庶以成全其思母之情,在夺取西川后,对待那些曾想置他于死地的益州本土派大臣都被安排在了重要的职位上,使他们各尽其才,互相勉励。

夷陵之战后他的益州心腹黄权投奔曹魏,他认为黄权是乃无奈之举,主要责任在于自己的战略失误,未迁怒于黄的家属。

到刘备临死之际,他反复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虽然刘备最后未能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但正是因为有刘备这种坚守忠义仁德的人物才知道一个伟大的国家应该是怎样的存在,才知道民族该如何挺起他的脊梁。

刘备死后的谥号为汉昭烈帝,由于没能完成国家一统,所以没有庙号,不过蜀汉政权没有给刘备奉上庙号,后来却有人这样做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族首领刘渊建立汉国政权,他有感于刘备的忠义,追加其庙号为“烈祖”。

从此蜀汉昭烈帝烈祖刘备与西汉高帝太祖刘邦、东汉光武帝世祖刘秀并列为大汉三祖。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