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将星璀璨的耀眼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为后世耳熟能详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近百年里,他们上演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热血戏码,而我们的主人公张鲁是存在感最低,也是最特别的一个。
张鲁割据汉中二十年,不和其他军阀争地盘,不与其他诸侯搞结盟,也不依靠高明杰出的军政手段,而是以五斗米教首领的身份探索性的实施政教合一的统治秩序。
在纷繁复杂的乱世中打造一片难得的世外桃源,吸引大量关中百姓前往避难,这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架构在封建世俗中国社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更难得的是张鲁不仅以此立足,还把汉中变成当时唯一的净土,而张鲁和他的五斗米教也成为三国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五斗米教的由来关于五斗米教还要追溯到张鲁的祖父张道陵,张道陵是五斗米教开山鼻祖,同时也是中国道教创始人,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八世孙。
五斗米教的创立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紧密联系。
东汉晚期,朝廷腐败,戚宦争权,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鸿沟巨大,社会阶级矛盾深重,时值水旱灾害频繁,疫病流行,百姓苦不堪言。
人们为了生存,也是出于精神上的寄托,只得求助于苍生鬼神,五斗米教(当时的标准称法为五斗米道)应运而生。
与五斗米教同时出现的还有太平道,两大教派都是通过造作符书降妖镇魔,达到治病除灾的效果。
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张角,在张角的带领下,太平道演化为黄巾军,并于184年发动起义,力图推翻东汉王朝统治。
与张角披着宗教外衣的社会革命者不同,张道陵是一个真正的宗教先驱。
道教开创者张道陵
张道陵家世代居于丰沛,传说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读通《道德经》,对长生不老和神仙之术颇有研究,到二十几岁时就有从其学者千余人。
之后张道陵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直到蜀中定居下来。
关于张道陵入蜀的原因,一是蜀人纯厚,易于教化;二是巴蜀瘴气危害严重,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他想用符、丹为人治病;三是巴蜀多山川,利于修行传教,张道陵入川后主要居于鹤鸣山。
在蜀期间,张道陵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如果治愈即为神仙显灵,未能愈者,说明信仰不够。
张道陵以此广收信徒,并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
除了治病去灾,张道陵还教授百姓用咸井水熬盐以及农耕水利技术,蜀中百姓得其益,奉其为天师。
张道陵死后,其子张衡继承。张衡死,其子张鲁继为首领,五斗米教传到张鲁手中,在蜀中社会影响力非常大,信徒亦有十余万之多。
至于张鲁又是如何将五斗米教带到世俗政权中呢?
传言张鲁的母亲“有少容”,“兼挟鬼道”,与时任益州牧刘焉关系亲密,张鲁正是通过其母的关系攀附到刘焉,从而得到信任。
对于张鲁的母亲,史书仅有寥寥数语,但从中不难推测张鲁的母亲应该颇有姿色,粗略懂得一些占卜通鬼神的巫术,能够往来于刘焉家里说明两人关系暧昧不清。
刘焉愿意结交张鲁,可能是看中五斗米的影响力,而张鲁也愿意借助政府力量,巩固五斗米的地位。
191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率军攻打汉中太守苏固,至此张鲁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张鲁割据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刘焉命令张鲁讨伐汉中与当时的国家局势有重要关联。
189年,汉灵帝病逝,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发生火并,何进被诛杀,随后袁绍带兵斩尽宦官,戚宦两大集团同归于尽。
西凉军阀董卓趁机掌控权力,废少帝立献帝,引起天下诸侯不满,190年,以袁绍为首的十一路诸侯组成关东联盟讨伐董卓。
战争持续近一年,191年诸侯联盟因内讧宣告失败,从此中原各地陷入诸侯混战,争夺地盘的混乱时代。
刘焉远居益州,对中原形势十分关心,当看到群雄割据,大汉将亡时,果断命张鲁占领汉中。
张鲁在杀死苏固后,在刘焉授意下截断斜谷道,断绝与外界往来,刘焉则以“米贼断道,不得复通”为由上疏朝廷。
刘焉的用意很明显,他希望在乱世之中割据自保,而汉中是连接中原与益州的重要通道,只有把汉中拿到手才能巩固益州安全。
而张鲁深受信任,社会影响巨大,被派去镇守汉中既能够发挥其能力,又能够消解其在蜀中影响。只可惜刘焉低估了张鲁的野心。
张鲁入驻汉中后发现这里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还是一块适宜割据的风水宝地。
汉中,即今天的汉中盆地,位于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板块之间,也是连接长安与成都的必经之地。
同时汉中的地理条件也非常优越,这里是汉江源头,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周围又有群山环绕,既满足自给自足,又易守难攻。
张鲁在除掉苏固后又反手干掉张修,侵夺其兵众,从此占汉中为己有。
194年,刘焉病逝,其子刘璋继位,刘璋性格柔弱,且与张鲁关系冷淡,张鲁遂借此机会自立,张、刘从此交恶。
刘璋尽杀张鲁母亲及家室,又率兵攻打汉中,但多次被张鲁击退,至此汉中从益州屏障变为地缘威胁。
而失去益州支持的张鲁正式割据,以五斗米教为基础,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先是废除汉朝现行政治制度,以五斗米内部组织架构取而代之并加以完善。
张鲁本人同时担任政府和宗教的双重领袖,自号“师君”,信徒皆称“鬼卒”,张鲁从鬼卒中选拔出首领者,称“祭酒”,祭酒之上又设“治头大祭酒”。
同时张鲁不设置官吏,由祭酒以上宗教头目管理地方,从而实现政府与教派并行的政教合一治理模式。
在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张鲁一手抓精神,一手抓物质。
精神层面归根到底就是纯洁思想,张鲁要求信徒以诚信为主,不许欺诈,由于五斗米道的初衷是治病救人。
对此,张鲁让有病者居于静室之内,沉思己过,当面陈首祈祷,并由主祈祷的“奸令祭酒”作文三通,分别奏天、奏地、奏水,痊愈者即是笃行笃信之人,否则便是修行不够。
物质层面在税赋、福利保障和法制上,财税方面,张鲁要求入道信徒和家中有病者交五斗米即可,以此作为农业和粮食积蓄,这样的赋税在汉朝其他地区应该是极低的。
当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义舍制度,张鲁盖大量义舍,舍内米饭、肉食、柴火一应俱全,过往百姓根据自身量食,自取而食,多取者被谴责天诛。
这套制度为乱世之中贫苦百姓提供最基本的安身保障,以至于伟人称之为“社会主义作风"。
而对于犯法者,必宽恕三次,而后再犯才给予刑罚。
张鲁的这一整套制度在当时是破天荒也是独一无二的,但在战乱频仍的特殊年代,这里却成为劳苦百姓期盼的祥和乐土。
在张鲁治理汉中的二十年里,来自关中的成千上万人前来投靠,史载“汉川之民,户出十万余众,财富粮足,四面险固。”
而张鲁在汉中百姓中积累很高的威望,虽然势力不大,却称得上三国乱世的一股清流。
降曹北迁,张鲁成就道教宗师张鲁统治汉中的二十年里也是中原地区由乱到治和整合兼并的过程,曹操虽然把持东汉政权,但有各路诸侯挟制,因而无暇顾及汉中。
随着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三足鼎立之势渐渐形成,曹操开始把目光瞄向汉中,汉中地区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既可拱卫关中,又可震慑益州。
公元215年,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进攻张鲁,七月抵达汉中首府南郑的门户阳平关。
面对曹操的进攻,张鲁并不想抵抗,在他看来,曹操以朝廷之名讨伐汉中是道教世界观里的天命所归。
再者,早在曹操发迹的时候,对太平道黄巾军就很宽容,他收降三十万黄巾余党,重新组建青州兵,所以张鲁对曹操颇有好感,想要投降曹操。
但其弟张卫想倚仗险要继续割据,坚持与曹操对战,张鲁拗不过,便派他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
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双方僵持数十日,曹军仍无法入关。后来曹操作退兵假象,使张卫放松警惕,而后发起反攻,一举荡平阳平关。
张鲁闻讯,又想称降 ,其谋臣阎圃献计,现在主动前去投降,肯定得不到重用,不如先到巴中抵抗一阵,然后再献礼称臣,这样身价才会涨起来。
于是张鲁率军前往巴中,在走之前把所有府库财货档案封存,以便曹操入南郑能够顺利过渡接管。
一波操作下来使进入南郑后的曹操大为赞赏,于是派使臣前去招降,张鲁有了台阶下,自然不再刻意伪装,他带着全家离开巴中谒见曹操,曹操任命他为镇南将军。
随后,张鲁携家眷随曹操一同回到北方邺城,由于曹操对张鲁印象不错,再加上五斗米教很有社会影响力,便给予其优厚待遇,封官加爵,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
公元216年,张鲁病逝,一代传奇枭雄走完了他独特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