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电影影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活着,因而我们不能背上感情这个重负,把根扎牢

刘浩聊电影 2023-07-16 16:32:12

这部电影取材于1928年德国作者雷马克的一部同名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18岁就参军了,受了5次重伤。在这本书里,他对战士们在沙场上的生活有了切身的体会。他的爷爷是法国人,或许正因此,他从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客观的视角来描写。这本书发表之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不满,于是他退隐到了瑞士与美国。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新政权又拒绝了他的回归。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了。雷马克的长篇小说在发表之后,已经被拍成了好几部影片。目前我手上有三本书,不同的版本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重点。和往常一样,他首先看的是小说。三种不同的说法,他都一一看过。当然了,这些评论大多都是关于2022年的。这部电影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九一六年,包括保罗在内的一群刚从中学毕业的同学,被他们的导师忽悠去当了一名义务兵。

在法国北方的拉马尔迈松之战中,在1918年的时候,他被调到了香槟区之战中。它离德国签订了投降协议的冈比尼树林只有70多公里。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是关于1918年十一月三日至十一日的。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不错。电影里的旁白是这么说的:“一直到1918年11月,这场战斗才告一段落。毋庸置疑,这部电影的题材是反战的。但是,编导却不会直接去讲道理,反而会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对军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战斗进行描写,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在激烈的战斗中,在防御与反击之间,保罗的同伴不断地倒下。凄厉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敌人的战车毫不留情的从他们的身上碾过。在作战的空档,他被命令去搜集那些死去的战士的勋章,当他慢慢地走过去时,我们看见了躺在壕沟里的那些令人作呕的尸体。

一根根断臂,悬挂在枯枝之上。而在一座废弃的工厂里,六十名战士在不知不觉中被毒气杀死,这一幕看得人毛骨悚然。保罗在加入这场战争之前,内心充满了骄傲。在亲自体验过真正意义上的战场后,他曾说过:“与我想象中不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保罗正在与一名法国战士厮杀。突然,另外一名法国战士从后面给保罗一刀。正如马大师所说的那样,“没有道义!”双方都变成了一台杀戮机器,比拼的就是杀戮的数量。没有任何规则可言。那还有什么节操可言?而在战争之中,每天都过得很不舒服。在保罗入伍那天,他拿到的衣服上有一个牌子,牌子上有一个阵亡战士的姓名:海因里希葛柏。将上方的弹孔补好,再分发下去。那位警官向保罗说:“经常这样,”但不知他所说的“经常这样”,是指忘了摘掉贴纸呢,呢,还是指死者经常这样呢?

他们与耗子为食物而斗争,与虫子为食物而烧油。而且,他也要尝一尝身为官员的苦头。“只要稍微有点力量,人就会变成暴君。”日复一日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负责抢救病人的医生,也一本正经的清点着自己一天的死亡数量:“16例,这位是17例,明早前20例。”在连绵不绝的大雨中,每一个人都是灰头土脸,沾染着泥土和硝烟。看着这些画面,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在越南的时候。一连数日,都是如此。他们都是一副脏兮兮的样子,但当他们看清自己是谁的时候,都会咧嘴一笑,露出三个白色的眼睛和白色的牙齿。而那些士兵更是狼狈,在大雨中跋涉了一段时间,终于在一处沟渠里停了下来,队长一声令下,所有人都躺在地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到了同样的一幕。

经过这一切,保罗已经从最初的激动,变成了苦涩,无助。比起对死亡的畏惧,这种心理上的煎熬更让他难以忍受。“这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往外丢武器,”他想,“和一只可以轻易脱掉的脏袜子不同,我们是不可能把它赶走的。”保罗在一个大坑里,打死了一名法国人,那名士兵也是一名青年,用一种无助的眼神看着他,直到他死去。可此时保罗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赢了一个人有多高兴,反而觉得自己很可怜,很纠结。在军队里,只有同生同死的兄弟才能给战士们带来安慰,他们保持着这个世界上难得的纯朴与赤诚。但是在一次次的射击中,他的同伴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而克罗普也在他的面前,因为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凯特,在胜利的前夜去世。

那些同伴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他。他曾想过,有一天,他会回来,可是,他和她,只是一个路人。一名退伍军人对他说:“在战场上,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化身为一头畜生。”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这让保罗很是郁闷,也很是不解。在上一次的战役中,保罗跟随部队向前冲,他手持长矛,双目无神,脚步僵硬,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视死如归。那个时候,德国(以及其他参与战争的各国)的前线和后方,都陷入了极度的狂热之中。但保罗等人还是想不通,他们为何要参战?到巴黎来守卫德国疆域,究竟是为了什么?凯特把现在的情况告诉了旁边的人:“现在的情况,就跟热病似的。没有人真正希望发高烧,但是这一切发生得很快。我们不希望这样,别人也不希望这样,但是我们还是来了。

全球范围内,有一半都参与了进去。神在注视我们,注视我们互相残杀。在小说里,保罗和其他几个小队的成员,也多次谈论到了这一点。克罗普说:“你这样一想,真是太古怪了,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过,法国人也是来保护自己国家的。哪边有理哪边有理?”可是一群将领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我奉命打仗。"所以,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被送进了地狱,被送进了地狱。在这种狂热的战斗中,即使是休战的代表,也会说:“光荣地死去?我的孩子在战斗中牺牲了,可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荣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纳粹的反抗,是对善对恶的胜利,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毫无意义的杀戮。没有正义的战争,只有春秋。然后,他又看了看地上的武器。抛开步兵所用的火绳枪不谈,每一次大规模的战斗,都会动用上千座大炮,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个时候还没有炮兵,对机动能力的要求也不高。仅仅重视其功能。电影中的陨石坑又大又深,这门重炮有四百二十 mm,长度有三十六米,虽然精度不高,但杀伤力还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就是305 mm,149 mm之类的大炮了。

电影里的第一辆坦克就是一辆装有75 mm加农炮和4个机关枪的Santa·扎蒙德冲锋战车。这一幕,实在是太吓人了。也就是起到震慑的效果,效果很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里安人的统治下,它才得到了发展。电影中,法军的喷火器第一次出现在了战场上,对着那些裸露在外的士兵就是一通扫射。事实上,这玩意儿的射程仅为20米,今后的战斗中,更多是针对掩体和地道。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些特殊的战壕、德国人的头盔等,都是真的。最使我惊讶的是战壕里的炮兵瞄准镜。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也抱着这样的东西,在旁边看过。这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在这部电影里,这个版本的景色是特别的。这一点,和原版一模一样。

“我们面前是一片辽阔的平原。远方群山的身影渐渐出现在深蓝色的天空中。金红的夕阳西下,雾蒙蒙的洒满了整个世界。将不同的电影进行比较后发现,一九三○年的电影在剧情上与原作保持了绝对的一致。一九七九年的成绩,虽然有些夸张,但还算可以接受。到了2022,这个版本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主要的剧情被删去了。比如保罗拜访家人的那一幕。我认为这一部分才是重点。能反映出在前线和前线,人民对于这场战争的感情。不过,在和谈中加入了一些内容。这一点,在小说里是不存在的。我敢肯定,这部电影对冈比尼的这一幕是绝对忠诚的。德国使节们一脸的无可奈何,而法国的福煦将军则是一脸的高傲。非常的独特。这部电影增加了这个片段,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效果,也不错。但这一幕却是一个很大的失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