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发展的风向标。
很多国家对于中国迅速发展成为超级大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在短短40年之内,发展的如此迅速。
有相关学者和专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观察和研究,最终他们得出结论:中国能够迅速崛起,依靠的是文化自信。
这样的文化自信根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中,从古至今,不管经历如何的苦难和分崩离析,中国人总能迅速团结在一起,成为统一和谐的一家人。
“炎黄子孙”是中国人共同的名字,也是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中国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文化。
“家”“国”文化 凝聚中国人在英国,有一位对中国颇有研究的学者他的名字叫马丁,他对中国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评价:国家大多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民族国家”,可中国却演绎了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文明国家。但最可怕的是,中国明明是一个文明,却“伪装”成一个国家。
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马丁对中国给予了特殊的评价和认可,他认为中国与其他世界上的大国不一样。虽然所有大国都难免在历史上有过分崩离析的时候,但是每当中国在面临分崩离析的场面时,能够迅速再次整合,这是其他国家很难办到的。
而能抵抗这种分崩离析对国家的伤害,源于中国独有的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文明。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经历过许许多多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场景。就从最著名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来说,中国人的智慧和思想就可见一斑。
在战国时期之后,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六国,分别为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国皇帝嬴政秉承着“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战略指导思想,最终将六国统统纳入了秦国麾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在统一国家管理权之后,秦始皇嬴政还将思想统一了起来,这才是嬴政最大的政绩。为了传输自己的思想,嬴政推行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和语言。因为这些手段顺利的推广,秦朝统一思想的目的也达到了。
从有中华文明开始,中国人就将中国看做一个大家庭,将所有同胞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也就是“炎黄子孙”这个词语的意义。虽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56个民族都同是“中华民族”。
中国人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认同,把整个国家当做一个家庭的整体,所以在秦朝这个中央集权国家产生以后,很少能有分裂国家的势力能够形成气候,这样的社会风气,将曾经在战国时期朝不保夕的中华儿女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
从秦朝这一“成功案例”开始,往后的各朝各代帝王,都很注重文化宣传和教育,他们统一都认同一个思想,就是推行中央集权认可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尊重各地各民族独有的文化,整合统一的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对于其他民族的尊重和包容,是形成独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条件。就在这一点上,很多其他国家都做的并不好。在古代,中国就很少出现民族清洗的事件,从建筑风格也能窥探到各族人民相互包容融洽生活的景象。
比如在北京旅游,您就一定会知道有一个著名的美食聚集地叫“牛街”,这里就是在京的回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在牛街,可以看到很多充满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而著名的牛街清真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这说明早在公元996年,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包容多民族的风气。
在这样包容和谐的气氛下,人民很容易的将身边的朋友、邻居,在异乡生活的同乡人当做自己的家人或兄弟姐妹。这种从古代就根植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习惯,一直影响到现代的中国人。
比如我们经常发现,刚进入大学,如果能遇到跟自己是一个城市出来的老乡,就会迅速产生亲切感,对这所陌生的大学都会瞬间生出许多亲近。在国外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留学生组织这种同属性人员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的组织之外,大家经常会听说,某某地区人自发建立的同乡会,这种组织大多来自华人。
心往一处想 劲儿往一处使除了“家”“国”文化将中国人紧紧的凝聚在了一起,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对外的良好品德,也为中国崛起创造了很多可能。从西周开始修建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修建长城是从西周开始的,是当时的帝王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开始建造的防御工事。后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不同程度的引领了这个伟大的“人类奇迹”的诞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保卫家园,为长城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虽然帝王一直在更新换代,但是长城却没有停止建造和发展,这在当时很多国家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虽然曾经处在封建社会,受到帝王的统治,但是引领我们的帝王在治国思想上差别都不是很大,都是强大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国家。
直到清朝初期,万里长城才被修建完成,形成了一条长达21196.18千米的人工防御屏障,后来经历了清朝和民国的灭亡,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今天,长城仍旧屹立在中国的大好河山之间,成为了全球人民纷至沓来的奇迹景观之一。
如果不是中华民族的超强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长城可能并不会修建的如此气势磅礴,令人震撼。像这样一致对外,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利益的事情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在发生。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成立,与千千万万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解放军战士脱不开关系。
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军队,在并没有优质的战斗条件的情况下,不断壮大,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原因就是我们的士兵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推翻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击退侵略我国的日本战犯们。
有军事评论员曾说,在抗战时期与内战时期,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共产党的军官都是跟战士们生活在一起,一起吃糠咽菜,一起穿着朴素的军装,而国民党军队的军官,穿着呢子大衣和皮靴,吃着精细的食物,国民党士兵却穿着最普通的布鞋。
共产党的军官与士兵共进退,与老百姓共进退,这无形中成了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站在了共产党一边,共产党将每一位老百姓都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亲人朋友,家国情怀与团结一心,成为了共产党真正赢得老百姓支持的原因。
共产党军队和普通中国老百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建立之后,情况也并不乐观,社会运转百废待兴,得益于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方式,中国一步一步通过团结协作,慢慢的改善了国家状态。
在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虽然吃的不好,但是也没有忘记生产劳动。慢慢的,中国社会的秩序逐渐恢复了起来。
在这个期间,虽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错误,但是总体看来发展是向好的。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为新中国的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政策引领 加速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1979年7月,广东,福建两省率先成为了拥有对外经济活动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为了吸引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增加经济市场活跃度,也为了中国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了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4月,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于是国家决定再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改革开放不仅活跃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也让全国人民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人心里都对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劳和智慧改善自己的家庭条件。
而普通老百姓们积极向上的干劲儿,也带动了国家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在20世纪以后逐渐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直到今天,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成为了全世界不可小觑的重要市场。
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我国政府不断为中国在世界争夺话语权。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这使得世界贸易市场中,会听到中国的声音。而且中国也会因为加入了这个组织,充分获得自由贸易的权利。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也感受到了很多利好之处。最直接的就是,很多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建立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很多在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工作的职工纷纷“下海”,有的人选择到南方加入改革开放的浪潮,有人跟随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进入外企工作。
踏着时代的洪流,迎着国家政策,很多人都迅速成了“万元户”,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也正应了邓公的那句“让一部分先富起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之后,普通人身边开始出现了个体户老板,私企老板和活跃在国贸的外企白领。很多人家里买了小轿车,住上了小洋楼,人们的生活随着经济的活跃开始丰富多彩了起来。
综上所述,英国学者眼中“中国的迅速崛起”其实并非突发事件,而是一种刻在中华民族血脉中必然的现象。
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深刻的明白团结各民族,重视血脉亲情对于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同是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虽然在悠悠5000年的历史中,遇到了很多坎坷,但是每一次分崩离析,都会在中华儿女的团结奋进中迅速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今天,还有很多境内外势力企图用文化入侵、间谍行为来分裂我们的国家,挑拨我们各民族之间的感情。
他们有的伪装成学生、普通白领接近无知的年轻人,腐化经不起考验的领导干部,为的就是煽动一部分人的情绪,扰乱社会安定。
据传,中国境内的间谍数量近12万。美日间谍逾4万,中国人被策反成为间谍的数量将近8万人。
面对这样令人憎恶的行为,我们应当提高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对这种恶势力的警觉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祖国,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团结一致抵抗思想入侵,做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给罪恶势力可乘之机,我们美好的生活还需要大家一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