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高温来袭,对人体皮肤是一大“烤”验,容易发生日晒伤。引起日晒伤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应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除了太阳照射,出汗也会加重日晒伤
日晒伤主要是由于皮肤暴露于户外紫外线(主要为中波紫外线)下造成的损伤。相比之下,长波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光损伤要小得多,因为长波紫外线需要高于中波紫外线1000倍的辐照剂量才可对皮肤造成同等程度的损伤。
在太阳照射的同时,出汗会加重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出汗会增加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角质层易吸收更短波长的紫外线,并导致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减少,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进而日晒伤所需的紫外线辐照量降低。
此外,服用或食用易引发光敏反应的药物或食物,可显著增高日晒伤发病风险。易引发光敏反应的药物包括多西环素、磺胺、灰黄霉素、胺碘酮、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部分人群接触一些特定的植物、蔬菜和水果后,如芹菜、香菜、酸橙、柠檬、莳萝和无花果树汁液等,局部皮肤就易出现日晒伤症状。
很多人对日晒伤认识不足导致日晒伤增多。类似于夏季游泳、训练等户外运动会接受大剂量的日光照射时,易被人们重视,并提前做好防晒措施。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雪地、白沙地、水面等紫外线高反射环境,则很容易忽略防晒的重要性。48%的滑雪者曾在滑雪时被晒伤,68%的滑雪者在滑雪时无防晒意识。因此,当人们处于特殊环境下时,更应注重防晒措施,预防日晒伤的发生。
预防日晒伤,应该做这些措施
1.避免长时间日晒,户外活动时选择在阴凉处。若无阴凉,则应尽量避开11:00—15:00进行户外活动。小于6月龄的婴儿应尽可能在阴凉处活动,避免阳光直射。
2.需长时间户外运动训练时,使用宽檐帽和长袖衬衫来保护和遮盖身体。织纱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紫外线吸收能力就越强,防晒效果越好。帽檐边长最好>7.5 cm,才有较好的防晒效果。
3.使用防晒霜是最常见的防晒形式,可根据不同的皮肤类型选择相应的防晒霜。将外用防晒霜与使用衣物、帽子等物理防晒结合在一起时防晒效果更佳。应选择防晒指数(SPF)30以上的防水防晒霜以及SPF 30以上的防晒唇膏,并覆盖在面、颈、肩等日晒伤好发部位。防晒霜应在日晒前30 min涂抹,并在每2 h或出汗及游泳后补涂。应避免给儿童使用含有维生素A、羟苯甲酮、香料、对羟基苯甲酸酯及其他防腐剂的防晒霜,防止诱发刺激性皮炎。
4.皮肤开始感受到灼热或刺痛感时,应立即避免日晒,回到室内或阴凉处。
5.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或患有结缔组织病等光敏感的人群,应遵医嘱避免日晒。
发生日晒伤后,如何进行治疗?
1.局部治疗
日晒伤后应尽快给予冷湿敷(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及2.5%吲哚美辛溶液等),或予以局部冷敷剂、冷凝胶等。如形成皮肤大疱,则应抽出疱液、保持疱壁完整,避免感染。已破裂的水疱应保持清洁,并使用湿性敷料覆盖创面。
日晒伤后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红斑及局部皮肤充血,抑制日晒后色素沉着,缓解局部皮肤疼痛感。可患处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2~3次/d。
局部外用NSAIDs可有效缓解日晒伤症状,可选用2.5%吲哚美辛溶液湿敷患处,2~3次/d。
严重者可选用用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敷创面,以促进受损皮肤屏障结构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凝胶制剂、喷雾剂或冻干制剂可直接应用于创面,必要时可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湿敷过夜。
2.系统治疗
NSAIDs是治疗日晒伤的常用药物,可以缓解中波紫外线诱导的超敏反应。口服NSAIDs可以减轻日晒后皮肤对热及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同时降低日晒伤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时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 g/次、2次/d。
较严重的日晒伤患者,可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抑制或减缓日晒伤发生及症状,可选用醋酸泼尼松片,15 mg/次、1次/d。但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泼尼松龙)并不能减轻日晒后导致的皮肤红斑和超敏反应。
刺痒感严重的患者,可予以抗组胺药减轻瘙痒症状,如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抗组胺药还可抑制日晒伤的皮肤炎症反应,抑制红斑形成。将抗组胺药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仅使用日晒伤常用治疗药物(吲哚美辛)相比,其抑制红斑形成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
对于疼痛感明显的日晒伤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可以减轻日晒伤后皮肤敏感性及疼痛感。
3.中医中药治疗
日晒伤在中医属“日晒疮”的范围,由于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复感风邪之热,致使热不得外泄,郁于肌肤而成。复方苦黄喷雾剂、京万红软膏、善宝气雾剂、紫草油烫伤膏、美宝湿润烧伤膏等中成药外用制剂,均有有效治疗日晒伤的相关报道。
大多数日晒伤对症处理后即可消退。急性日晒伤可作为激发因素,促使单纯疱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日光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白癜风等疾病的发生、复发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