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对吉林兄妹访朝,发现:已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家喻户晓

静守岁月常 2025-03-17 22:58:42

金日成在逝世前,曾留下一部回忆录。在回忆录中,金日成曾反复提及一位在中国不为人所熟知的中国共产党员,名叫张蔚华。金日成在回忆录中写道:“临近21世纪的世界局势极其严峻而复杂,但我和张蔚华一家的绵绵情谊是决不会改易的。我很早就表示过访问抚松的意愿,这个心愿至今仍没有变。我很想去抚松瞻仰坐落在南甸子的张蔚华之墓,只怕这一愿望终将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如果不能如愿以偿,但愿在梦中能去到老战友的身边。”从金日成这段发自肺腑的自述可以看出,他与张蔚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情同手足。“张蔚华”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在我们的邻国朝鲜,“张蔚华”这三个字绝对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朝鲜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不知道张蔚华,便不是朝鲜人。”张蔚华在朝鲜是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在朝鲜的知名度和地位就像是白求恩在中国那样,深受朝鲜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并得到朝鲜人民广泛纪念。在今朝鲜革命博物馆中,有一个陈列了60多位金日成亲密战友资料的展览室,这里面就包括张蔚华。

那么,张蔚华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能让金日成至死都念念不忘?他又为什么能得到朝鲜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今天,澳古要跟大家说的,正是这位在朝鲜深受尊敬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员张蔚华与金日成那段非同寻常又无比深厚的革命友谊。1913年,张蔚华出生在吉林省抚松县一户经商为业的殷实之家。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本是一个农民,因山东战乱举家离开故土,加入到闯关东的人流中,几经辗转来到吉林抚松县定居。后来,张万程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名叫“天成永”的杂货店,因张万程经商有道,目光敏锐且独到,很快张家就成为了抚松县屈指可数的富庶之家。除此,由于张万程为人诚实且和善,又经常仗义疏财,他就被抚松县商户推举为抚松县商会副会长,成为当时抚松县颇具威望的社会贤达之一。张蔚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所以张蔚华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并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位无忧无虑的富家子弟。然而,与张蔚华相比,金日成的童年生活却过得非常艰辛。金日成出生的那一年,朝鲜早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日本人的剥削下,朝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日本人的压迫。为了光复自己的国家,为了解救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朝鲜革命志士从未放弃反抗,一直在朝鲜各地坚持同日本人做斗争。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就是朝鲜革命领导人之一,他在平壤组织了地下反日组织——朝鲜国民会,参加组织反日革命运动。因为金亨稷是反日组织的领导者,日本人自然不会放过他,想尽办法想抓住他,为了逃脱日本人的追捕,金亨稷只能是四处躲藏,如此金日成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

1920年,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为躲避日本人的追捕,也为秘密发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力量,他带着一家人来到了中国吉林临江县,这一年金日成8岁,张蔚华7岁。此时,金日成和张蔚华还不认识,前者在临江初小读书,后者则是在抚松县第一小学读书,相隔两地,自然不认识。两人能成为挚友,与他们的父辈有关,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与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是挚友。1925年,金亨稷从临江来到抚松,准备在这里定居,但是因为他是朝鲜流亡者,所以抚松县政府迟迟不允许他们落户在抚松。人生地不熟,又落不了户,金亨稷在这里的生活状态可想而知,可谓是贫困交加,一时间金亨稷陷入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就在这时,因为一件善举改变了金亨稷在抚松的境遇。当时,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患有严重的伤寒病,遍寻名医诊治也未见好转,张万程被这个病弄得是叫苦不迭,深受折磨。金亨稷得知此事后,因为自己有治伤寒病的药方,便主动前往张家为张万程诊治,结果曾经无数名医都不能根治张万程的伤寒病,在金亨稷几味草药的调理下即得到根治。张万程病愈后,对金亨稷感念不已,加之金亨稷又与他有着相同的书法爱好,很快两人便成为了莫逆之交。后来,在张万程的打点下,金亨稷顺利在抚松落户,而金日成也在张万程的帮助下,进入张蔚华所在的抚松县第一小学读书,成为张蔚华的同班同学。金日成刚到抚松县第一小学读书时,因为不太熟悉汉语,上课时经常听不懂,张蔚华便主动帮助他提高汉语水平,经常陪着他练习汉语。课余时间,两人也是形影不离,经常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比如参加文娱演出、网球和游泳比赛等等。除此,两人不仅兴趣形同,且也有着相同的志向,都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都心怀振兴各自祖国的心愿。就这样,因为相同的爱好和志向,金日成和张蔚华便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

在父辈的影响下,金日成和张蔚华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见义勇为、扶正压邪的斗争精神,看不惯那些欺善怕恶、仗势欺人的恶人,只要看到就会挺身而出,想尽办法也要教训恶人一顿。因此,在抚松县第一小学读书期间,金日成和张蔚华一起干了许多让人敬佩的事情。有一次,抚松县第一小学的一位老师在街上办事时,被一个巡警无端殴打,重伤入院。金日成、张蔚华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当即组织抚松第一小学的学生,打着“严惩殴打教师的野蛮警察”、“保护教师的正当权益”等横标,一起走到县政府门前,呼喊严惩当事巡警的口号,要求县政府一定要惩办无端殴打教师的巡警。然而,县政府和警察局却是沆瀣一气,对待学生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不但不严惩当事巡警,就连出面回应学生的正当?要求都没有。抚松县政府的置若罔闻,让金日成、张蔚华明白要想让县政府出面严惩无殴打教师的巡警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要想让当事巡警受到应有的惩罚,只有靠学生们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们决定靠自己。某天晚上,他们在得知殴打教师的巡警要去戏院看戏,便决定趁这个机会狠狠教训他一顿。后来,在金日成周密?地?安排下,学生们不但给了那个巡警一个狠狠的教训,还全身而退。抚松县第一小学学生们的义举,受到了抚松县百姓的敬佩与赞赏,并也让抚松县巡警大为惊恐,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收敛自己的恶行,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胡作非为。1926年,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因病去世。金亨稷去世后,金日成一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辛,好在张万程对挚友一家颇为照顾,常常接济他们,这才让他们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对于挚友的儿子,张万程对金日成的生活更是百般照顾,一有时间就让张蔚华带金日成来家里住,对他呵护有加。张万程一家的悉心呵护,让失去父亲的金日成感到非常温暖,并为此也铭记了一辈子,这也是为什么他至死都没有忘记过张家的原因之一。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最苦难的时候尽心尽力帮助自己,这份恩情任谁都不会忘记,都是会永世铭记的。

1927年,金日成从抚松县第一小学毕业,准备赴吉林市毓文中学求学。当时,因为家境的关系,金日成只能去学费较低的毓文中学读书,而张蔚华则要去沈阳读国高,故而两人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再相见。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张蔚华早已将金日成看成自己的亲大哥,十分敬重,一想到要分开,他就很不舍,于是主动提出由他父亲出钱,让金日成与自己一起去沈阳求学。张蔚华的话,让金日成很是感动,可是他去吉林并非完全是为了求学,他还有其他的想法,那就是参加革命,继承父亲未竟事业,为光复自己的祖国而奋斗。因为这时吉林已经有了朝鲜共青组织,所以金日成就想着去吉林求学,这样求学之时也能参加革命。见金日成一定要去吉林,张蔚华想也没想,面露坚毅之色,语气坚定地与金日成说:“我想一辈子跟着你,你去吉林我也去吉林,你当共产党我也当共产党。”听到自己的挚友这么说,金日成感到十分高兴,但是他也明白革命是很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不测之渊,为了让张蔚华明白革命的危险,金日成义正言辞地说道:“当共产党要有个思想准备,随时都有可能蹲监狱,甚至有掉脑袋的危险。”张蔚华意志坚定地回答说:“我不怕!只要能和你在一起,蹲监狱、掉脑袋我都不怕。”见张蔚华如此坚定,金日成便也答应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去吉林求学并参加革命。然而,当张蔚华向父母告知自己的?打?算后,他的母亲却是强烈反对,毕竟谁愿意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太远呢!金日成也知道老人的一片爱子之心,便也劝说他留下来,待学有所成再参加革命。张蔚华也是一个孝顺之人,再加上金日成的劝说,他也只能放弃跟金日成去吉林的打算。然而,张蔚华投身革命的脚步却并未因此停下。金日成来到吉林后,很快便接触到了我党在东北的地下组织并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当中,他秘密在学校组织了“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会”和“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发展朝鲜爱国进步青年加入。

1928年冬,张蔚华趁着家里人没注意,连夜赶往吉林,从家里跑出来时他还把父亲随身带着的手枪偷出来。与金日成见面后,还没等金日成开口,张蔚华立即说道:“我终于逃出了家庭的束缚。你看,这就是我投奔革命的决心!”边说边将从父亲那里偷来的手枪拿给金日成看。见张蔚华是偷跑来的,金日成虽然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但是想着他偷跑出来,伯父伯母肯定很着急,便劝他赶紧回去,待征求伯父伯母的同意后再来参加革命。张蔚华从家里偷跑出来的那刻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跟着金日成干革命,无论前方有着怎样的危险也绝对不会回去。见张蔚华如此坚决,金日成也就不再劝说。之后,在金日成的安排下,张蔚华以教书先生的身份来到距离吉林不远的榆树屯进行地下工作。次年,因为金日成要去大山里拉起一支抗日武装,此行凶险万分,再加上当时张蔚华的家人也来寻他,金日成便让张蔚华回到抚松继续完成自己未竞学业。临分别时,金日成正式将张蔚华发展为“共青同盟”组织的成员,并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在抚松组织党的外围组织“共青同盟”开展地下工作。这一别,再次相见时,时间就来到了1930年。1930年8月中旬,金日成秘密从伊通来到吉林进行秘密活动,准备在这里扩大组织,积蓄革命力量。可是,当金日成来到吉林后,发现这里到处都有军警盘查,军阀在这里实施严格?的?戒严,根本就不利于开展革命活动,于是他便决定离开吉林,去敦化山区开展地下工作。8月13日,金日成准备乘坐火车前往敦化,可是当他来到吉林站后,却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军警和日本特务,他们到处搜捕革命青年,对来往的乘客进行搜查,尤其是朝鲜籍乘客。此时,金日成的身上可是藏着许多共青同盟组织的机要文件,一旦被军警或者日本特务搜查,自己被抓是小,组织的机要文化被敌人知晓是大,为了避免出现差错,金日成便决定转至距离10公里外的一个小站?登上火车?。因为这里是小站的关系,敌人对这里的搜查不是很严格,所以在共青同盟会几位同志的掩护下,金日成顺利登上了火车。

然而,正当金日成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突然发现列车上也有军警和日本特务在以检票的名义对乘客进行搜查,且距离自己越来越近,随着敌人渐渐朝着金日成走来,金日成的气息越来越重,脸上虽然没有流露出任何慌张的表情,但是内心却已是无比紧张。就在这危急关头,金日成居然遇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他就是张蔚华。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不明白,张蔚华不是回到老家抚松了吗?怎么会在吉林,而且还好巧不巧地出现在与金日成同一辆列车上呢?原来是他在家待了不久就再也不想待着,想着去找金日成一起革命,当他获悉金日成正在吉林附近活动,便果断来到吉林想找金日成。可是,他寻找数日都没有找到金日成,便决定先去海龙再赴沈阳求学,待有金日成确切的消息再去寻他。就这样,金日成和张蔚华两人在同一列火车上奇迹般地相遇。张蔚华见到金日成后,看见前方不远的军警和日本特务就明白金日成现在面临着十分危险的境地,于是赶紧将他拉到自己乘坐的一等包厢里。因为一等包厢坐的基本上都是有钱有权有势之人,所以这里的军警和日本特务对于这里的搜查很是宽松,就这样金日成侥幸逃过了搜查。列车上的搜查,金日成虽然侥幸逃过去了,可是到了海龙站后,如何出站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守在车站门前的军警和日本特务也很多,他们就守在检票口,紧盯着来往行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尤其是朝鲜人。当金日成和张蔚华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幸运的事情发生了。恰逢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准备经海龙去营口贩卖人参,张万程也恰好得知张蔚华要在海龙站下车,便雇了一辆豪华马车来车站接他,为了保证儿子的安全,他还特意让七八个身材高大的保镖前往护送。此时,守在检票口的军警和日本特务一看见这架势,在不知道马车主人真实身份前,他们也不敢对金日成和张蔚华怎么样,只能是随便搜查下就让他们离开车站。就这样,在张蔚华、张万程的鼎力相助下,金日成化险为夷,成功逃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金日成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

张蔚华对于金日成的帮助远远不止这一次,他对金日成最大的帮助就是协助金日成建立起了一支抗日武装。正如金日成在接见张蔚华遗孀时所说:“没有张蔚华送的枪,就没有今天的朝鲜人民军。”1930年,张蔚华就为金日成带去了12支手枪,这是金日成展开抗日活动以来得到的第一批武器。次年,张蔚华又动用家中大批资金,为金日成送去了40支步枪。正是张蔚华送去的这些枪,金日成才得以建立起一支抗日武装,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后来的朝鲜人民军。除此,张蔚华也曾数次让金日成转危为安,摆脱危机。1937年7月,金日成的部队在抚松马鞍山区时,被日寇围困,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时,张蔚华得知此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掏空家底,冒着生命危险,为金日成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去棉花、鞋袜、药品、粮食等物资,金日成和其部队得以转危为安。张蔚华和金日成的革命友谊,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生死之交”。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对生死之交却未能一起见证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起迎接各自祖国的繁荣昌盛。1937年秋,因为叛徒郑学海的出卖,张蔚华不幸被捕。在狱中,日寇为了让张蔚华说出金日成和其他抗日游击队队员的下落,对他严刑拷打,可是任凭敌人如何拷打,张蔚华都坚贞不屈,始终未说出半点游击队的秘密。日寇见到张蔚华怎么拷打都不屈服,为了能得到金日成的下落,便想出了一条毒计,日寇故意让他保释,然后利用他诱捕金日成和抗日游击队队员。日寇的毒计,岂能瞒得过张蔚华。回到家中,张蔚华就明白日寇放自己走,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罪,而是想利用自己去诱捕金日成和其他战友。此时,张蔚华明白自己身份已经暴露,日寇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他决定自杀,用自己的死来换取金日成和其他战友的安全。

1937年农历十月初二下午,张蔚华给金日成写下绝笔信:“成柱:敌人正派特务秘密侦察朝鲜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请速迁司令部要紧!张蔚华绝笔。”写罢,张蔚华悲痛地对妻子说:“恨只恨我当初没能手握枪杆和金日成将军一起抗日到底,我只有用一人之死,换取同志们的安全,并以此报答金将军的信任和友情。你不要太难过。”言罢,张蔚华就走进屋内,将一瓶用于洗照片的显影剂喝入腹中,壮烈牺牲。张蔚华牺牲时,他的儿子张金泉才4岁,女儿张金?才刚刚出生。张蔚华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没有白费,在无数位像张蔚华这样的革命志士的英勇奋战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将日寇赶出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后,金日成虽国务繁忙,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好朋友、好战友张蔚华。1959年秋,朝鲜派出抗日武装斗争战迹考察团前往中国东北进行战迹寻访。考察团临行前,金日成特意嘱咐考察团团长朴永存:“你还记得抗战时我们在抚松马鞍山密营,在我们挨饿受冻时,给我们送物资的那个张蔚华吗?他牺牲已经20多年了,可我至今还没有好好问候他的父母妻子。你到抚松后,一定要替我看望张蔚华的遗属并转达我的问候。”之后,金日成还不放心,又叮嘱道;“如果他们现在已经不在抚松,你就请中国公安机关帮助,请求他们一定要调查清楚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幸运的是,朝鲜考察团来到抚松后,张蔚华的妻子和儿女依然住在吉林抚松县城,遗憾的是张万程在1954年因病去世。朴永存来到张家后就向张蔚华的妻子转达了金日成的慰问,张蔚华的妻子听后瞬间热泪盈眶,失声痛哭,她哭着对朴永存说道:“已经过去了20多年了,可是金日成将军还没有忘记我的丈夫,我不知该怎么感谢他才好。”说完,便将一张她珍藏已久的丈夫张蔚华与金日成胞弟金哲柱的合影交给朴永存,让他帮忙代交给金日成。朴永存回国后,便将这张照片交给了金日成。金日成看到这张照片后,瞬间就被勾起了往日的回忆,回想起自己与挚友张蔚华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为了保护自己牺牲的事,他的内心顿时涌起了一股难以言表的痛楚,眼泪从眼中夺眶而出。之后,他当即指示将这张照片陈列在平壤新建成的民族解放战争博物馆里,并批示:“我们越幸福越不要忘记像张蔚华这样的人,越不要忘记用鲜血支援过我国革命事业的中国朋友!”金日成的批示下达后,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部开始广泛宣传张蔚华烈士,使他的名字与罗盛教、黄继光一样成为全朝鲜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1984年,金日成向张金泉、张金?兄妹俩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他们来朝鲜访问。1985年,张金泉、张金?兄妹俩来到了朝鲜,金日成在平壤锦绣山议事堂接见了他们。见到张金泉、张金?兄妹俩,金日成以一种家人的姿态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不但用一句话中国话“欢迎你们”来欢迎他们的到来,更是主动张开双臂与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在为兄妹俩专门举行的欢迎宴席上,一向不在公众面前喝酒的金日成,不但破例喝酒,还喝了很多。金日成这些举动,无一例外不在说明他就是把张金泉、张金?兄妹俩看成自家人。在朝鲜进行的十几天访问中,让张金泉、张金?兄妹俩惊讶的,除了金日成对自己的热情招待,最让他们惊讶的就是已经牺牲48年的父亲在朝鲜居然是家喻户晓的国际共产主义英雄。每到一处,朝鲜人民都会在两旁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而从朝鲜人民激动的表情和敬佩的话语中,他们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在朝鲜是有多受朝鲜人民的尊重与爱戴。半个月后,当张金全、张金?兄妹俩即将返回祖国时,金日成百忙之中还特意抽出时间,亲自到新义州为他们送行。临行前,金日成就像长辈叮嘱自己的晚辈一样,叮嘱兄妹俩:“我明天就要离开新义州回平壤去了。你们回去后要好好工作,要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不要攀地位,不要出岔子,你们从小就没有父亲,现在我就是你们的父亲!”对于挚友张蔚华的一双儿女,金日成从内心深处将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儿女。

1992年10月27日,金日成?以个?人名义为张蔚华烈士刻制的纪念碑,立在了张蔚华烈士的墓地前。纪念碑上这样写道:“张蔚华烈士的革命业绩是朝中两国人民友谊的光辉典范,烈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业绩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金日成在回忆录中追忆起为张蔚华烈士刻制纪念碑的那一刻,他这样说道:“把纪念碑送走以后,我的心情轻松一些了。但是,即便?竖立?起了千万个那样的纪念碑,难道就能报答完张蔚华为我捐躯的恩情吗?”张蔚华烈士对自己的恩情,及为中朝两国人民作出的贡献,金日成从未忘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