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唐朝著名将领、政治家,名将之一,同时也是忠臣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末年的战乱和政治变革,但最终他却得到了一个让人称赞的善终。那么,为什么他能赢得如此好的结局呢?从历史背景、个人经历、性格特点和与皇帝的关系等角度来深入分析郭子仪善终的原因。
首先,郭子仪出生在大周武则天神功元年,华州郑县人,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的小官)。后累积军功升迁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军职。天宝八载(749年)三月,郭子仪升任左卫大将军、横塞军使、安北副都护,又改横塞军使为天德军使。天宝十三载(754年)春,郭子仪兼任九原郡(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 不久,郭子仪的母亲、赠魏国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职返家守孝。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他听从唐肃宗的招致,回到中央任职,并成功地挽救了唐朝于危难之中,为岌岌可危的朝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次,郭子仪爱兵如子、身先士卒、乐于奉献,将士们都非常尊敬他;连叛军将士对郭子仪都是既畏惧又信服。这种行为受到了唐朝皇帝的赏识和器重,成为唐朝时期忠臣良将的代表之一。
此外,郭子仪与唐朝皇帝和宗室之间的关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唐肃宗朝期间受到了太子太师的任命,引导未来的皇帝入宫,之后又受到了唐德宗的重用和委任。唐代宗时,儿子郭暖和妻子公主发生争吵,打了公主(后来改编成了戏剧醉打金枝)。郭令公闻讯,亲自把儿子绑了,去向皇帝请罪。唐代宗很大气:“老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孩子闺房里的斗气话怎能当真?”郭子仪与唐朝的宗室有着很好的关系。在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以其为太子太师,引导未来的皇帝入宫。随后,唐代宗继位后,他担任了全国的镇守使,并成功地拯救了朝局的危亡。因此,他受到了唐代宗的赏识和器重。此后,他权倾朝野,数次担任大将军、尚书令等要职,后被封为汾阳王(郡王)。
最后,郭子仪终其一生的行为表现也十分值得称赞。尽管他曾经遭遇贬谪,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忠诚,不曾做出任何有损自己清白的事情。郭子仪一生多次被剥夺兵权,又多次在国家危难时,重掌兵权。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朝廷的一员,一切听从朝廷的指挥,渐渐地和朝廷建立了信任关系。他的退隐生活也表现出了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观念,他注重子女教育和培养,注重家族文化和家族传承,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郭子仪得到善终的原因是由于他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忠诚于国家,以及终其一生的行为表现,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钦佩。还有就是郭子仪此人一生谨慎,他这辈子遭受大的打击太多,之所以能化险为夷,除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外,跟他的忠心、谨慎有很大关系。总之可以用一句话来表明郭子仪能够安稳善终,那就是“明哲保身,不贪恋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