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落后的猢化选才方式,遗祸无穷

经济观邦 2024-11-08 11:02:44

科举制源于猢化政权

科举制萌芽于鲜卑北魏时期,正式开始于比较猢化的隋朝,完善于有些猢化的唐朝。这种简单粗暴,狭隘单一的选才方式,从它诞生之时起,就有猢虜风味,并不是华人的传统选贤方法。

中国古代无论是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都不会简单化的以书面考试来选拔经世治国之才。

儒家孔子的学堂会教学生“六艺”,除了书本知识,还有驾车、射箭等武艺,还有思辨、言谈等一系列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艺。

道家更是讲究浑然天成,无所不知。

墨家更是要求身体力行,武力超群,必要时还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法家也是提倡经世致用。商鞅甚至精通道家、儒家、兵家各领域的知识和应用。

中国传统各家都是主张将学问首先作为修身的用途,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考察德、才和行为来选拔治世贤才。

没有科举的时代,华夏文明达到了顶峰

虽然现在出于政治目的,政治学者和官吏们都批汉朝的“察举制”选才方式对平民不公。但不可否认的是,实行综合考察“察举制”的汉朝的辉煌延续了四百年,让后世华人都以“汉”的名字为荣耀。

可以说,崇尚儒家的汉朝的辉煌是华夏文明的顶峰,后世历朝历代的文治武功都没有达到汉朝的高度。

文化上的兴盛不必多言,就连科技的开创性发展也是后世难以企及的。九章算术、伤寒医学、炼铁技术、造纸术、印刷术、浑天仪、地动仪都诞生在汉朝时代。地动仪是怎么运行的,至今现代人也没能想明白。

因为真正的崇尚儒家理念,以综合才能选贤,汉朝人在思想理念和气节上更是后世所无法相比的。前汉已灭还能众望所归的恢复;枭雄董卓、曹操虽然肆意妄为,但却不敢正式取代汉朝小皇帝,还不断有人舍命的要兴汉;关羽还以汉朝末代傀儡皇帝加封的最小侯爵而沾沾自喜;强行替代汉朝的曹魏和司马晋,得不到民众的真心拥护,最后都死的很惨;东晋年轻皇帝读到自家发家史后甚至羞愧的掩面大哭,说自家以后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汉朝在武功上的高度更是后世难以相比的。就不说卫青、霍去病、窦宪和班超的远征了,即便是东汉行将灭亡时的群雄逐鹿和三国时代,对外敌作战的战绩也是辉煌的。北方的曹魏政权轻松打败乌桓,西南蜀汉政权轻松打败后世引发唐朝灭亡的南蛮,东南孙吴政权扫荡南夷,让东南地区以后永久成为华人的后方,还远征台湾。

就连不入流的幽州公孙瓒政权,也能在东北地区称霸,轮番痛扁后世成为中国大患的鲜卑、高句丽等部族,并降服朝鲜;交州的士燮政权也能牢牢掌握后世蒙元和明朝都打不动的越南。

没有科举的汉朝是个文武兼备的朝代。

科举兴,文武衰

科举制经过北魏和隋朝的初创,到了唐朝初年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唐太宗私下闲逛,看到全国进士鱼贯而入宫廷,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句话虽然表现了人才选拔的盛况,但也表明皇家对掌控了天下人才的得意之情。

确实,通过科举制,皇家和顶层权贵把人才掌握在手了。科举人才,虽然书本文化知识掌握的优秀,但其他文治武功方面则未必擅长,而且往往名望根基等方面弱,只能成为皇家和顶层权贵的附庸。

这样的情况下,顶层有能力还好,附庸也可能发挥出不错的效果。但若是顶层腐化堕落,这些附庸科举人才就发挥不出什么作用了,只能成为随波逐流的飘零,发挥文采写一写过零丁洋的哀叹。

唐朝号称兴盛,但也就兴盛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且还华夷不分,养虎为患,以可笑的方式突然崩塌。中原大地如同炼狱,中后期的唐朝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猢虜藩镇割据攻伐,甚至用汉人民众来做军粮。如此混乱凄惨的局面,也没见哪个科举人才站出来试图力挽狂澜的。

反倒是在科举不盛的偏远西域敦煌地区,出现了张议潮这样的驱除猢虜恢复汉家政权的人。

宋朝和明朝这样科举发达的时代问题更加严重。人才几乎全部纳入科举体系成为皇权的奴仆,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科举制严重的把学术活动功利化了。

学术活动的初衷本来应该是认识世界和个人的明理修养为主,附带的作用是或许能带来些名利的好处。但是功利化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学术活动失去了初衷,只剩下功名利禄了。

在皇族和高层权贵的引导下,社会形成了普遍性的通过学习追求利禄的风气。学习知识就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去追求功名利禄。科举的考试范围在哪里,学子们就专门的反复练习哪里。这样学子们的独立思辨能力就失去了,智慧也没有了,只剩下要么只学科举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要么就是沉迷于消极昏昧的印度狒法了。

唐朝学者韩愈,宋朝学者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等人虽然曾经努力过,试图通过自己的民间影响力发起的“文艺复兴”来改变知识界的愚昧,恢复先秦那样的学术繁荣,但是在官方强大的科举体制下,他们还是失败了。

当时的中国,急需经济模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但却没有学子去考虑这些。他们的眼里和脑子里只有科举利禄。

威尼斯和阿拉伯的海上贸易活动已经登陆了中国,却没有多少学子去考虑主动开展海上贸易的事情,将远洋贸易的主要利润拱手相让给给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

宋朝外患压力巨大,却没有多少学子去研究城防攻守技术。面对契丹、女真和蒙古这些游牧部落的进攻,居然连城池都守不住了。“回回炮”这样的核武器式的大杀器居然是文盲野蛮的蒙古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引进用于进攻宋军城塞的。这直接导致了据守多年的襄阳城失守,进而很快宋朝灭亡。

科举制度引导的文武分家、重文抑武理念,其实不但令中国武备衰落,连学术也是衰落的。

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虽然在这个时期的中国产生,但却没有得到深入、持续的研究。反倒是流传到欧洲后获得了不断的迭代升级。欧洲利用火药技术发展出较好的火枪和野战炮方阵,再也不怕与游牧民族的重骑兵或轻骑兵野战了。活字印刷术也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技革命,以至于后来产生了大航海和工业革命。

科举制并不有利与底层民众

很多人以为科举制对底层民众是有利的,因为科举选拔的人才很多出身于底层民众。朝为放牛郎,幕登天子堂,是很多底层学子的梦想。

但其实长期来看,科举制对底层民众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实际上是对底层民众的操控和驯服。科举上位者,虽然号称熟读圣贤之书,但那只是功利性的为了应付考试,实际上大多心中并没有对圣贤思想和理念的崇拜,反倒是充满了对最高权势的崇拜,因为是高层权贵设置的考试在录用他们。

通过科举选上来的底层学子,也没见几个关心底层民众的。相反,认为自己是底层之鹤,余者皆为鸡鸭的倒比比皆是。他们把国家搞得倾覆了,受损最大的还是底层民众。

现在的应试教育,只不过是不得不拓宽了考试的知识范围,但实际的深度和效果甚至还不见得比科举制度强。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4-11-11 09:19

    科举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是打破阶层固化保持社会活力和稳定最有效的制度。

  • 2024-11-08 21:53

    察举制最终造成的是氏族坐大,阶级固化,科举制打破了氏族垄断,给了平民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历史进步。

经济观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