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半个月,3位知名女性都因流感而去世,令人惋惜。
2月2日,著名艺人徐熙媛因流感引发肺炎去世,终年48岁;
2月4日,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因甲流合并乙流去世,年仅41岁;
2月16日,有“中亚天籁”美誉的外国歌手诗琳去世,年仅20岁。
根据报道诗琳是因为脑膜炎去世,但诗琳还参加了2025年全球华侨华人春晚,登上了央视舞台,所以诗琳所患应该是急性脑膜炎,而急性脑膜炎的最常见病因则是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

这类消息很可能会增加人们对流感的恐惧,我在此写这篇文章当然并不是此意,而是希望人们对流感有更正确的认识。
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流感的治疗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但这一点需要建立在及时的、正确的用药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及时的就医、正确的用药,流感是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的。而如果没有及时的就医,或是用药错误,才会导致免疫力迅速下降或诱发其他疾病而产生严重后果。
流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延误治疗和错误用药。
当然,错误用药实际上也是延误治疗,但为了提起重视,所以在此仍并列提出。

根据媒体对徐熙媛救治过程的报道,很明显存在严重的延误治疗。虽然对其他两位逝者的患病过程并不了解,但延误治疗仍存在导致死亡的最大可能。
所以三位知名女性极有可能并不是死于流感,而是死于对流感的误治。
虽然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洗礼,但人们对流感还是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这也导致人们对流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应对方法,所以才出现这么多的遗憾和可惜。
古人有语:“病莫大于伤寒,而变证亦莫甚于伤寒。”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比伤寒更严重的疾病了,也没有症状恶化比伤寒更严重的疾病了。
所以《伤寒论》虽然论及百病,但却冠以伤寒之名。

或许有人会问很多疾病都要比伤寒严重,比如中风、癌症等,为什么要说病莫大于伤寒呢?
这是因为中风等疾病虽然发病甚急,但其实是有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发病过程的。而伤寒的发病却非常突然,基本没有任何预兆,发展也非常迅速,应对不及便可迅速恶化,这种特点是比其他疾病更为严重的。
当然并不是说感冒和流感之于所有人都会产生类似以上三位逝者的严重后果,这当然是因人而异的,正如小马过河一样,有的人不需治疗便可痊愈,而有的人则不会如此。
体质较弱的人群当然是最需要注意的,比如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的三种疾病分别是便秘、摔倒和感冒。

对于甲流的治疗,以前讲过很多,在此不多赘言,通过此文只是想说明对于甲流完全没有必要畏之如虎,但一定要重视,在出现不适时,如有发热、身痛等症,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药人士以接受正确的治疗,断不可讳疾忌医,自以为是,或人云亦云,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