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药品集中采购,为何没有北京同仁堂的身影呢?

钧翔说健康 2025-03-12 10:38:44

中成药的集中采购已经开展三批了,但作为中成药龙头企业的同仁堂药业,其产品却完全没有参与其中。

2024年的年底,本地医保局准备要求所有医保医院、医保药店在新年伊始就开始执行“不网采、不结算”的模式。

消息一出,同仁堂药业就慌了,因为同仁堂的品种都没有进入省招采平台,这意味着医保药店将不能通过医保销售同仁堂的品种了,也就是顾客只能用现金购买同仁堂的品种,而不能用医保卡购买。

好在医保局在最后关头给这项要求按下了暂停键,非统筹药店可以暂时不参与“不网采、不结算”。

这让同仁堂长长舒了一口气,不过中成药集采还会继续开展,“不网采、不结算”的方式也很有可能会重新启动,所以目前的这种舒心极有可能只是暂时的。

中成药集采当然还会继续进行,但同仁堂的品种应该还会是难觅踪影。

如果“不网采、不结算”的医保结算方式全面铺开,消费者或许真的只能用现金购买同仁堂的产品了。

为什么同仁堂的品种不能参与到中成药集采呢?又为什么不能在招采平台挂网销售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同仁堂的药品价格普遍远超同行。

同仁堂品种价格远超同行,一方面是因为其市场定位,再者可能是因为生产成本确实要高出同行。

如果同仁堂不放弃高端定价策略,或者不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做足功夫,是很难在集采中获得机会的。

而且,即便同仁堂的品种能够进入招采平台,但根据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价格最高的同仁堂品种的销售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同仁堂很难保证网采的供应。

同仁堂药业有800多个品种,如此多的品种肯定不能同时开工生产,而只能分品种分批生产。

一个产品的生产,从制定计划,到备料、生产、上市,最少也得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所以一个品种生产出一批后,可能再过两三年才会生产下一批。所以同仁堂的品种会经常断货,很多品种虽然很畅销但批号却很老。

这种生产模式是很难匹配当前网采要求的。

中成药集采,中成药龙头企业却不能参与其中,是不是有些怪怪的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