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夜幕降临,本应上床休息,却在准备入睡到真正睡着的这段时间里,拖着不愿睡去?即便困意袭来,神经却格外兴奋。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晚睡型拖延,也叫心理性晚睡。
我们常常在夜晚渴望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心理性晚睡。有时明明想着早点睡,却连洗漱都懒得动,只觉得浑身疲惫,只想一直躺着。
意志力资源的起伏:为何夜晚容易疲惫与拖延为什么晚上会感觉累呢?有一种有趣的观点认为,人的意志力资源,也就是心理能量,在一天中是不断波动的。所谓意志力资源,是指我们每天做任何事,包括吃饭、睡觉、处理工作,都需要消耗的能量。从心理层面来讲,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都离不开意志力的支撑,而人的意志力资源是有限的。
人的意志力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越用越少。早晨起床时我们的意志力满满,可一旦遭遇堵车,心烦意乱间,意志力便会减少几分;到了单位被老板批评,意志力又会继续降低;要是中午饭菜不合口味,意志力还会再受影响。如此一来,下午可能就没什么意志力了,只能靠睡觉来恢复。由此可见,晚上是我们一天中能量的最低点,意志力也相对薄弱。
在这个时候,人们不仅容易拖延,还容易陷入EMO情绪。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哪类人最容易出现拖延现象呢?很多人可能觉得是没工作的人,他们早上不用上班,自然可以多睡一会儿,尽情拖延。确实,那些彻底躺平、无所事事的人更容易拖延。
但实际上,拖延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有任务在身。除了这类躺平的人,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拖延症的高发群体。这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就像八分熟的西瓜。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大脑在25岁左右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在青春期,孩子大脑中的额叶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正常发挥,而掌控情绪冲动的边缘系统却过度生长,这使得他们在脑机制上,无法调用足够的认知功能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过也有人表示,自己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时期并不怎么拖延。这是因为当有明确的截止日期(deadline)时,我们往往不会轻易纵容自己拖延。中学阶段的生活相对更加有序,一切都由他人安排妥当,这也是我们在成年后更容易出现拖延现象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些人容易拖延,是因为他们特别恐惧失败。其是面对自己特别重视、感兴趣的任务时,他们害怕把事情做坏,于是选择宁愿不开始。但有时躺在床上却发现睡不着,这种情况并不属于恐惧。晚睡型拖延还有一种原因,与基因有关。有些人天生属于猫头鹰型,而有些人则是百灵鸟型。这两种类型的人在基因上存在差异,所以会有天生的晚睡型和早睡型之分。
完美主义与结构性拖延:利弊共存的拖延类型除了晚睡型拖延,完美主义也是导致拖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完美主义者通常对自己要求极高,希望把事情做到100%,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满分标准。然而由于标准过高,他们常常难以付诸行动。
研究发现,当完美主义者出现拖延行为时,其右侧大脑前额叶会出现兴奋的神经活动。右侧前额叶主要负责消极情绪、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意味着完美主义者在拖延时往往处于不快乐的状态,他们的拖延更多是源于焦虑和紧张。
但拖延并非只有坏处。有一种拖延被称为结构性拖延,指的是为了拖延而拖延。在截止日期前的一两天,这类人的工作效率会大幅飙升。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让自己兴奋起来,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渴求的激素,在交稿前的一两天,拖延症患者的多巴胺神经水平会达到最高,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工作速度也会加快。
这种方式虽然能提高效率,但过程会让人感到非常疲惫,而且在工作中拖着不做,还会消耗大脑的神经资源,这就是所谓的蔡加尼克效应,类似于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我们会一直想着还有未完成的事情,这会不断消耗认知资源,导致我们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无法集中精力。
当遇到多个截止日期紧密相连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对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将最重要的任务放在首位,优先完成。此外,还有一个解决拖延症的方法,那就是立即行动。例如,面对一项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就像要翻过一堵很高的墙,我们可以先把背包扔过去,这样就不得不逼着自己去翻那堵墙,让大脑进入行动状态。
对抗拖延的多元策略:从习惯到饮食与姿势针对因完美主义而拖延的人,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尝试。我们知道,这类人通常右侧前额叶比较兴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让左侧前额叶兴奋起来,从而降低右侧前额叶的活跃水平。由于四肢和大脑是交叉管理的,我们可以尝试让右手进行一些刻意的运动,比如握个小球、盘串或者转核桃,这样可以反向激活左侧前额叶的大脑,调动更多的积极情绪。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右手刷手机这类行为并不建议,因为任何与刷手机及屏幕时间相关的行为,都会加重我们的拖延。有研究表明,刷手机,尤其是看小屏幕的行为,会降低我们的自我意识,损害我们的时间感知,进而助长拖延行为。
习惯在对抗拖延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常说21天能形成一个习惯,但实际上,科研发现养成一个好习惯大约需要66天。对于有拖延症的朋友来说,如果想要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要给自己设定过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因为突发情况打破了规律,也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继续坚持下去。例如健身的人会有 “作弊日”,即便在这一天没有坚持习惯,也不会让整个习惯养成计划彻底失败。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脸皮厚一点,即使偶尔坚持失败,也要继续贯彻计划。
在对抗拖延症时,调整饮食和作息也至关重要。意志力资源具有生理基础,其中糖、脂肪和蛋白质是关键因素。糖分是意志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能充分补充糖分,其意志力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不过建议选择低升糖的食物,如面包,因为高升糖食物可能会导致葡萄糖水平波动较大。脂肪也是大脑所喜爱的物质,大脑大约80%都是由脂肪构成的。补充Omega-3脂肪酸,如鱼油,有助于让大脑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提升精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而蛋白质虽然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但与思维功能和脑功能的关联相对较小,不太能直接作为提升意志力的能量补充。
还有一个有趣的方法,当你不想行动时,可以尝试做一个高能量姿势。伸个懒腰,把肩膀挺起来,保持三秒钟,然后放下。这时你可能会先感到累,随后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其实是内在神经递质在进行自我调节。如果能坚持这个高能量姿势一分钟左右,身体中的睾酮素会加快分泌,而负责焦虑的皮质醇则会下降。睾酮素含量较高的人更具行动主义精神,更容易付诸行动,也就不容易被拖延症困扰。
总之,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判断自己是否容易拖延,是因为恐惧失败、完美主义,还是其他原因。思考生活中是否需要结构性拖延来激发自己的能量。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调节拖延行为。通过补充有益的脂肪、葡萄糖,以及在心理上做高能量姿势、掌握立即行动的哲学,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相信我们都能逐渐成为不拖延的人。
【文本来源@返朴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