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跑步的网红,是分享数据还是变相的炫耀?

是小璐啊 2025-04-11 19:46:43

今天跑了12公里,配速4′50″,状态很好!你刷社交媒体时,可能经常看到这种分享。你为TA点赞的同时,也会有一丝不安地看看自己的5公里快走。跑步,什么时候变成了社交竞技场?那些网红,最初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自律分享 VS 虚假繁荣

社交媒体的本意,是鼓励大家记录生活、互相激励。但当运动成果被量化、被点赞、被排名,一切就开始变了味。

有人跑步的初心是健康,但当点赞数多了、评论里夸奖变多了,配速和步频就不再是身体的需要,而是社交的门槛,谁不愿意被夸一句:你好优秀啊!

某种意义上,跑步成了精致人设的一部分。就像你晒健身餐、咖啡拉花、读书打卡一样,跑步打卡也成了展示自律生活的图腾。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社交比较理论,也就是你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他人做对比。在跑步圈里,它的表现尤为明显:

他跑了15公里,我才跑了6公里

她配速5′20″,我怎么永远突破不了6′

昨天没打卡,感觉自己已经退步了……

这些心态,会让你从我喜欢跑步变成我不能不跑步。久而久之,跑步不再是快乐的源头,而是焦虑的起点。

看到那些网红的社交平台,往往都是充满了各种比赛,漂亮帅气的身姿,甚至让人妒忌的跑步数据。这些都会让人感到困惑,自己跑步并且发在了社交媒体,真的是对的吗?这是一种自我分享自我激励,还是一种焦虑制造机?

如果不能变得更优秀,那么跑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种感觉肯定会侵蚀你,让人变得不自信,违背了跑步的初衷。

如何回归纯粹的跑步初心?思考到这个问题,如果你也有社交媒体焦虑症,不妨试试以下几种做法:

偶尔不打卡:你可以试试跑一次消失的长跑,只有你自己知道。

只和昨天的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多跑1公里,那就足够好了。

分享失败和过程:别总晒成绩单,分享过程中的起伏,反而更真实、更有共鸣。

用反向打卡:比如没有跑步,但好好休息了,也是一种进步。

跑步是自我对话,不是表演舞台。当你不再为别人的点赞跑步,也就找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奏。你跑的每一步,不用任何人看到,也同样值得骄傲。

0 阅读:1

是小璐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