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米糊是否能替代奶粉和母乳的争议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医博主张玄化在视频中声称米糊喂养可以完全替代奶粉和母乳,甚至称喝奶粉的孩子易哭闹、水肿。然而,这一言论迅速遭到央视点名批评,相关视频被平台封禁,博主账号也被禁言。

争议焦点:米糊能否替代奶粉?
张玄化在视频中鼓吹古法米汤,称其营养价值优于奶粉,并列举了一些网友案例,如70后称自己喝米糊长大身体强健,甚至有被遗弃婴儿靠米糊存活至今。然而,这些个例被专家直斥为以偏概全。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钟凯指出,米汤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极低,且严重缺乏钙、铁、锌及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若长期以米汤喂养婴儿,必然导致严重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威胁生命。此外,婴儿消化系统在6个月前未发育完善,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

古代育儿方式并非科学
针对古代无奶粉,孩子靠米汤存活的说法,专家回应称,古代婴幼儿夭折率极高,米汤仅是母乳不足时的权宜之计,而非科学喂养方式。例如,雍正帝10个儿子中6个夭折,侧面印证古代育儿的高夭折率。
伪科学为何屡禁不止?
回顾2003年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劣质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头部畸形的惨剧仍历历在目。如今,张玄化的米汤育儿论本质与此无异——以低营养食物替代科学配方,无异于拿婴儿健康冒险。
健康谣言屡禁不止,暴露出平台监管缺位和公众科学素养不足两大问题。部分自媒体为流量放任伪科学传播,仅在舆论发酵后被动封禁。同时,网友易被传统、天然等标签迷惑,忽视现代医学的进步。
科学育儿,不容试错
育儿无小事,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生命健康。专家强调,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若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配方奶粉。添加辅食需循序渐进,4-6个月后可引入米糊,但绝不能作为主食。

面对网络信息,家长应擦亮双眼,优先参考权威机构指南,而非盲目追随网红博主。毕竟,孩子的健康,经不起一场伪科学的赌博。
央视的批评不仅是对一名博主的封杀,更是对科学育儿的郑重呼吁:别让流量,绑架了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