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新能源汽车动力类型:纯电、混动、增程、插电全解析

林一侃车 2025-03-24 21:07:24

在当今汽车行业的发展浪潮中,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逐渐成为了市场的新宠。然而,面对纯电、混动、增程、插电等多种动力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很多消费者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些不同动力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为你的购车决策提供参考。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EV)比较好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只用电来跑的车。它主要有两个关键部件,一个是电池,另一个是电动机。就像我们给手机充电一样,你得用充电桩给车充电,把电存到电池里,然后电池再给电动机供电,车就能跑起来了。

代表车型:特斯拉 Model Y

特斯拉 Model Y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那可是相当火爆。它是一款 5 门 5 座的 SUV ,开起来视野好,空间也宽敞。外观设计特别简约,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线条,整体流畅又时尚,科技感十足,开在路上回头率超高。

走进车内,你会发现内饰风格简洁得不得了。中控台就一块大屏幕,大部分功能都能在上面操作,简单又方便,满满的科技氛围。座椅舒适,空间布局合理,一家人出行也不会觉得挤,而且还有 7 座版本可以选择,实用性拉满。

性能方面,Model Y 相当给力。它有双电机四驱和后置后驱等驱动形式,动力强劲。像 Performance 高性能全轮驱动版,零百加速只要 3.7 秒,一脚油门踩下去,推背感瞬间就来了,驾驶体验超棒。续航能力也不用担心,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车型的 CLTC 续航里程能达到 719 公里,日常上下班、周末周边游都没问题,就算偶尔来个小长途也不在话下。

价格上,它的官方指导价在 24.99 - 35.49 万元之间,不同配置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预算。要是你预算有限,又想体验特斯拉的魅力,后轮驱动版就挺合适;要是追求高性能和长续航,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或者 Performance 高性能全轮驱动版肯定能满足你。

适用场景

城市通勤:对于日常在城市中上下班、购物、接送孩子等短距离出行,纯电动汽车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且使用成本低。

有固定充电桩的用户:如果家中或工作单位有固定充电桩,能够方便地为车辆充电,那么纯电动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用担心充电问题。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EV),就是既有燃油发动机,又有电动机。这两个动力是怎么配合工作的呢?主要有串联、并联、混联这几种方式。简单来讲,有时候是发动机单独工作,有时候是电动机单独工作,还有时候是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工作。比如说在城市拥堵路段,车速慢,电动机就能派上用场;在高速行驶,需要更大动力时,发动机就会介入,或者两者一起发力。

代表车型:比亚迪海豹 06 DM-i

比亚迪海豹 06 DM-i 是一款极具竞争力的混动车型。它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的混动技术,搭载 E - CVT 无级变速系统,实现了发动机与电机之间的高效协作。外观采用海洋美学设计理念,线条流畅,造型动感。内饰方面,配备大尺寸中控屏,车机系统流畅度高,功能丰富。在油耗表现上,它在城市拥堵路况下,依靠电动机驱动,油耗低至百公里 4L 左右;高速行驶时发动机高效工作,综合油耗表现出色。在 2024 年混动新能源销量数据中,它的销量成绩突出,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

优点

燃油经济性好:在城市拥堵路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更多地依靠电动机驱动,减少燃油消耗;在高速行驶时,燃油发动机又能发挥高效的动力输出,综合油耗相比传统燃油车有显著降低。

动力性能提升:电动机的即时扭矩特性,使得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和加速时更加迅速、平顺,动力性能优于同级别传统燃油车。

无需外接充电: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外接电源充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发动机工作、制动能量回收等方式为电池充电,使用起来和传统燃油车一样便捷。

缺点

动力系统复杂:混合动力汽车集成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动力系统,结构相对复杂,这不仅增加了车辆的制造成本,也使得后期的维修保养难度和费用有所上升。

电池寿命有限:虽然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不像纯电动汽车那样需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可能需要更换电池,这也会增加使用成本。

适用场景

对燃油经济性有要求但又担心充电问题的用户:混合动力汽车既保留了传统燃油车的便利性,又能实现较好的燃油经济性,适合那些经常长途出行,同时又想降低油耗的用户。

追求动力性能的用户:其出色的动力性能,能满足用户对驾驶乐趣的追求,无论是城市道路的频繁启停,还是高速超车,都能轻松应对。

增程式电动汽车

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其实有点像一种特殊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它主要依靠电动机驱动,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辆行驶,而是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充当发电设备,给电池充电,从而让车辆能跑得更远。比如说,你在城市里开,纯电模式就够了;要是跑长途,电池电量快耗尽时,发动机就开始发电,给电池 “续能” 。

代表车型:理想 L6

理想 L6 是理想汽车旗下的五座中型 SUV ,也是理想首款 30 万元以内的车型,性价比极高。它采用家族式设计语言,前后均为贯穿式灯光,车身侧面是隐藏式门把手,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车内配备 Nappa 真皮座椅,具备通风、加热和前排座椅十点按摩功能,搭配高清四屏交互以及超高清 HUD,科技感与舒适感拉满。动力上搭载 1.5T 增程器,最大功率 113kW,前 / 后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为 408Ps ,最大扭矩 529N・m,0 - 100km/h 加速仅需 5.4 秒。WLTC 纯电续航达 182 公里,综合续航为 1160 公里 ,在 2024 年 8 月国内增程式电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中夺冠,月销量超 2 万辆 ,实力强劲。

优点

解决续航焦虑:增程式电动汽车结合了纯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和燃油车的续航优势,在城市中可以纯电行驶,享受零排放和低能耗;长途出行时,发动机发电为电池补充电量,避免了续航焦虑。

驾驶体验好:由于主要由电动机驱动,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同样具有安静、平顺的特点,驾驶感受与纯电动汽车相似。

技术相对简单:相比传统混合动力汽车复杂的动力耦合系统,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成本控制和后期维护保养更有优势。

缺点

发动机效率受限: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主要用于发电,其工作状态并非始终处于最佳效率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能源利用效率。

电池容量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纯电行驶里程和整体性能,增程式电动汽车需要配备较大容量的电池,这增加了车辆的成本和自重。

适用场景

经常有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增程式电动汽车很好地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续航问题,同时又能在城市日常使用中享受纯电驾驶的优势,是这类用户的理想选择。

对车辆舒适性和驾驶体验有较高要求的用户:安静、平顺的驾驶体验,以及媲美纯电动汽车的车内静谧性,能满足用户对高品质出行的追求。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同样是既有燃油发动机,又有电动机。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不同的是,它的电池更大,还能通过外接电源充电。在纯电模式下,能够行驶较长的距离。比如说,你每天上下班路程不远,纯电模式就能满足日常通勤,还省钱;要是周末想出城游玩,跑个小长途,电池没电了,发动机就接着工作,保证车子正常行驶。

代表车型:比亚迪秦 L DM

比亚迪秦 L DM 是插混市场的明星车型。2025 款车型提供多种配置选择,价格区间在 8.98 - 13.98 万 ,十分亲民。它是 4 门 5 座三厢车,采用前置前驱和 E - CVT 无级变速 。外观上延续了比亚迪的家族式设计,时尚且大气。在性能方面,馈电油耗仅 2.9L / 百公里 ,经济性极佳;纯电续航里程分为 80KM 和 120KM 版本,满足不同用户日常通勤需求。自上市以来,销量成绩斐然,2024 年 10 月插电式混动车零售销量中夺冠,本月销售 39316 辆 ,6 个月中有 4 个月位居混动车型销量榜第 1 。

优点

纯电续航满足日常需求:大多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在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对于日常城市通勤来说,完全可以实现纯电行驶,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长途出行无压力:当电池电量耗尽后,燃油发动机可以介入工作,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不会出现续航焦虑的问题,适合长途旅行。

享受新能源政策:在很多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视为新能源汽车,能够享受购车补贴、上牌优惠等政策,为消费者节省购车成本。

缺点

电池老化问题: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频繁充电和放电,电池的老化速度相对较快,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纯电续航里程。

价格相对较高:相比传统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加了电池、电机等部件,成本较高,导致车辆售价也相对较贵。

适用场景

城市通勤和偶尔长途出行兼顾的用户:既可以在城市中使用纯电模式,节省日常出行成本,又能在长途旅行时依靠燃油发动机,满足出行需求。

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的用户:对于那些所在地区有新能源政策支持的消费者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既能享受政策福利,又能兼顾多种出行场景的选择。

总结

不同动力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各有优劣,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车辆,主要取决于你的个人需求、使用场景和经济状况。如果你日常通勤距离较短,且家中有充电桩,像特斯拉model y 这样的纯电动汽车可能是最佳选择;如果你经常长途出行,又担心充电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如比亚迪海豹 06 DM-i,或增程式电动汽车如理想 L6 更适合你;而如果你想要兼顾城市通勤和长途旅行,同时享受新能源政策优惠,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如比亚迪秦 L DM 则是一个不错的折中方案。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建议你多了解不同车型的特点,进行试驾体验,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会更加完善,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选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