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闪击战苏联前,苏军主动进攻会如何?解析明斯克战役就懂了

阿斗不傻 2021-10-21 23:17:35
引言:

苏联史学家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曾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说过一个苏联主动进攻德国的计划,大雷雨计划,这个计划完全出炉是1941年6月,

在当时苏德边境兵力对比上,两方实力其实旗鼓相当。

首先兵力上:苏军268万,德军305万,德军占优。

其次坦克上:苏军有22000辆坦克,以老旧的T-26和BT-5型为主,战斗力强点的T-34/76 和KV1只有1475辆,对面德军更惨,只有3700辆坦克,其中三分之一还是不堪用的一号和二号坦克,坦克苏军占优势。

再次火炮上:苏军拥有各型火炮3.75万门,德军各型火炮4.72万门,火炮德军占优势。

最后飞机上:苏联部署在西部战区飞机有5000多架,但质量上,能和德国主力装备BF-109C/D抗衡的只有1540架,德军后续进攻苏联,总计出动了4980架飞机,空军上德国占优势。

双方互有优点的基础上,才有苏军高级将领,自认为对垒德国的时,不落下风的现实出现。

于是,1941年5月,刚刚履新总参谋长的朱可夫给斯大林写了封报告。

朱可夫:钢铁书记同志,听我一言可好?德国早晚会跟我们干架,在我看来不如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打下华沙,将德军主力一分为二。你说行不?

斯大林看着这报告沉默良久,最后回复说:亲爱的达瓦西里,容我寻思寻思。

斯大林这一寻思,就寻思了一个多月,然后德军来了。

(斯大林和朱可夫)一:被错过的主动进攻。

闪击波兰之后的斯大林,野心丝毫不比希特勒要小。

在德国闪击法国后,斯大林就开始调集重兵。。

但那时的斯大林,并没有预见希特勒可能发起的进攻,如果真预见到了,也不至于在德国不宣而战后,陷入手足无措境地,斯大林的真实想法是:趁火打劫。

他认为希特勒进攻英法是苏联机会,两线作战为兵家大忌,英法也非弱国,真打起来结局如何未可知。因此,才有了斯大林的两手准备出现。

明面上,他和希特勒达成协议瓜分波兰,暗地里,苏联也在积极备战,只要希特勒深陷欧陆泥潭之中,苏联势必会在合适的时候发起主动进攻,占据东欧窥伺中欧和西欧。

这样的判断,在希特勒闪击法国节节胜利,法国快速投降之后,依旧没有改变,

因为斯大林自信,希特勒在没有完全击败英国之前不会挥师东进。

由此,才有了1941年3月,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的“西线扩张战略计划”出炉,以及计划中明确的进攻时间6月12日的出现,只是这计划,因为准备不足,在5月15日商议之后,延后到了7月执行。

按进攻计划,红军主力将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区域发起进攻,切断德国和巴尔干联系后,转而进攻波罗的海方向,包围驻波兰德军。主攻方向上,苏军准备了152个师的兵力进攻德军100个师,指望一鼓作气歼灭驻波德军。

但是延期的进攻,让苏联的谋划落空了。

希特勒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五百万大军排山倒海而来,打得苏联人毫无脾气,就连强悍的斯大林,都在经历闷棍打击之后,颓废了一周才正式露面,发动战争动员。

那么,苏联如果没有延迟计划,真在1941年6月12日发起进攻,战场结局会有变化吗?

(苏德战争爆发前局势)二:德国的战术下苏军注定悲剧。

二战德军在欧陆战场战无不胜,关键就是闪电战的运用。

闪电战是什么?空中飞机掩护地面坦克突击,配合诸兵种联合的立体战。

这个战术的实质看上去是装甲兵快速突击,其实并非如此,而是一个有别于传统作战方式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方式。

一战之前,欧陆主流军事强国对军队兵种都有严格划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机枪连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名称就决定了部队的属性,多余的装备那是一个没有。

正儿八经的多兵种协同作战,也是德国在一战中首创发明的战术。

这里不得不说一只德国一战时的特种部队:暴风突击队。

那是战争史上第一支协同了步兵、工兵、轻炮兵的混合制军队,他们初登场就在1918年一战终局之战“皇帝会战”中打得英国人狼狈不堪。

只是这战术践行得晚了点,特种部队刚登场一战就结束了。

一战结束后,德国人虽备受制裁,却并没有放弃新战术的研究。反而专注于战术理论研究,并在多方启发和各路天才的创意之下,完善了诸兵种联合作战流程和闪电战战术。

这就给了德军,优于同时代所有军事强国的战术优势。

闪电战并不是单纯的坦克突击,从后方合围敌人的战术,反而是非常依赖装甲兵、炮兵、工兵、摩托化步兵配合,在空军辅助下,重点突破分兵合击,最后形成合围的战术。

苏德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军虽然看到了德国闪电战在欧洲大陆的巨大成功,却从未思索如何面对闪电战,以至于在战争初期,发起反击时,居然只出动坦克部队发起反击!

苏军步兵跟随没有,炮兵掩护也没有,空中支援也缺乏。

这样的反击,面对德军的组合攻击,失败是必然的。

在吃过无数苦头后,苏军才明白,不能让坦克单独行动发动进攻,而是要配合步兵跟随,炮兵掩护,空降兵突袭,空军支援发动进攻。战术的改变,才有了苏军战场态势的改变。

由此可见,苏军真要在1941年6月主动进攻,结局只能是被反杀。

为何咧,我们分析分析苏德战争第一场大型战役,明斯克战役就懂了。

(闪电战)三:明斯克战役之-突袭。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随后德军一路顺遂,打得缺乏准备的苏军措手不及。

这场战争中,德军将闪电战的标准战术流程,突袭,合围,歼灭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苏军上了一堂战术理论课。

我们都知道,一战是静止的战争,二战是运动的战争。

一战德军的失败,就是因为无法突破英法联军的堑壕战。

因此,一战结束之后,德军将领们研究最多的就是如何突破堑壕战。

他们的研究结果就是,进攻主力要兼具机动性、强火力、高防护三重特征。

能实现这三重要求的只有坦克突击!

机动性上坦克足够快,火力上坦克炮比枪猛,防护上坦克装甲够厚,作为突击主力最合适。

(二战德军装甲力量)

所以明斯克战役一开始,德军先是出动空军,进攻了苏军机场,消灭苏军战机获得了制空权,随后又派出海量俯冲轰炸机,轰炸预设进攻地点的敌军装甲部队,减少德军坦克进攻时的阻力。最后再派装甲部队,进攻已然被轰炸机炸过的重点突破口!

为了保证消灭合围苏军,德军往往不会让一支部队单独行动,而是出动两支部队同时进攻,梯次前进,互相配合,这就是所谓的钳形攻势。

明斯克战役就是如此。

第二装甲集群,在古德里安带领下从华沙以东区域出发,迂回布列斯特要塞,转而快速通过斯卢茨克,向明斯克进攻。

第三装甲集群,这赫尔曼·霍特带领下从苏瓦乌基区域出发,进攻苏军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防御结合部,突破之后再转向维尔纽斯、明斯克方向。

这两支部队的目标非常一致,那就是在明斯克区域汇合,形成包围圈。

这两个装甲集群进攻同时,跟进的第九和第四混装步兵集团军也分别跟随装甲集群行动。

他们的战略作用有两个。

第一是防止苏军切断德军后路,第二是吸引苏军注意力,让德军突击力量更容易突破。

(明斯克战役动态图)

德军的进攻,简言之就是双重攻势,一个突击,一个尾随,层层递进。

面对德军突袭,苏军高层反应其实很快,只是方式方法很有问题。

主持战斗的铁木辛哥元帅,不仅不让苏军主力后撤,反而下令苏军就地反击。这下就如了德军意愿啊,德军战略要点就是突击合围在歼灭,你不走还原地反击,当然要吃掉你啊。

忠实执行命令的倒霉蛋巴甫洛夫大将,立马联系所有看得见的,能反击的部队发起反击,可笑的是,他这个区域最高指挥官,在关键时刻找自己的军队找了半天,调动这块慢了一截。

反观德军两个装甲集群,正犹如螃蟹的两个钳子一样,插入了苏军主力之中,速度快,攻击猛,阵地战完全挡不住。

挡不住有点慌的巴甫洛夫,在关键时刻又犯下大错,没有跟自己的友军西北方面军通气。

左翼,他下令机械化第14军反击,挡住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

但是右翼,他却过分依赖西北方面军,以为友军会帮助自己守护右翼,基于此,他将机械化第6军和第11军一起派出去,进攻德军担任掩护任务的步兵混装第九集团军。

德军波段进攻,苏军就波段反击,但是德军突击力量那么强,这仗咋打?

更让巴甫洛夫难堪的是,西北方面军老大库兹涅佐夫上将想的和巴甫洛夫一样,两方人都将目光盯上了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却忽略了霍特带领的第三装甲集群。

(巴甫洛夫上位史)

霍特一看,瞧不起人是吧,立马开始闪击穿插,没受多少阻击就穿插到了西方方面军侧后。

更悲催的是,西方方面军阻击古德里安的反击也失败了。

机械化14军先是遭遇了德军的空中轰炸,后又被德军火炮狂轰滥炸,不久后面对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力量,完全无法抵抗,败下阵来。

负责进攻古德里安身后第九集团军的机械化第6、第11军,也同样在格罗德诺遭遇重创,要不是23日中午,支援的苏军前来帮忙,估计也要崩。

战至6月23日晚,形势已非常不利,但是面对内务部重重压力的巴甫洛夫为了保命,又一次下令反击。

在他的要求之下,第十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奉命出击夺回格罗德诺,同时他还让新组建的第十三集团军出击,增加反击力量,这命令直接让苏军后方失去预备队,给了德军突击良机。

后方大门洞开,无人防守,霍特带着第三装甲集群突击向空白地带。

苏军就在这指挥失误,互相依赖顾此失彼之下,被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完成了突破。

(德军装甲集群)四:明斯克战役之-合围。

在完成了战场突袭之后,占尽优势的德军,开始了闪电战下一阶段:合围。

唯有合围才能歼灭敌军。

德军准备合围的关键时刻,苏军忙中出错,又犯了错误。

对德军右翼力量的不重视,让苏军仅仅只有坦克第5师和21步兵军,能抵挡步步推进的霍特装甲集群。这两只部队,面对霍特的四个装甲师三个摩托化步兵师当然打不过。

仅仅一天,德军就击溃了苏军坦克第五师,霍特拿下维尔纽斯后,也彻底切断了苏军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联系。

随后霍特狂飙突进,持续突击三天。

6月26日就冲到了明斯克城下,身后的德国第9集团军,则完美地担当了掩护重任,吸引了苏军大部分力量。

左翼霍特狂飙突进,右翼的古德里安也不遑多让。

在突破了苏军第14军的阻击后,占领别廖扎后就兵分两路。一路去往明斯克跟霍特军会和,一路去往博布鲁伊斯克,彻底堵死了苏军的退路。

合围形势已成,巴甫洛夫急忙请求撤退,可惜的是,为时已晚!

6月27日,德军第二装甲集群17装甲师在明斯克城下和霍特第三装甲集群会师,苏联西方方面军40万人陷入了德军包围。

那时的苏军指挥混乱,后勤被切断,连逃跑机会都没有。

(德军进攻)五:明斯克战役之-消灭。

6月28日,德军占领了明斯克!

这个时候战场形势是,从比亚韦斯托克一路到明斯克,这片区域的苏军全部被德军包围了。

包围了之后咋办,当然是消灭。

明斯克陷落同时,德军第四、第九集团军也在沃尔克维斯克汇合,将苏军西方方面军主力一分为二。随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坦克飞机还有火炮的配合下,开始了对苏军的歼灭战。

苏军就这样在前后左右都是敌人,后勤断绝的情况下,失去了抵抗信心。

战至7月8日,苏军大部分被消灭或被俘,小部分突围出包围网。

按事后德军战报说法,苏军被俘32.4万人,缴获坦克3332辆,火炮1809门,白俄罗斯陷落。

反观德军,前线损失合计4.9万人,势均力敌的战争却打出了近七比一的交换比。

巴甫洛夫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或许是主因之一,可战术层面的落后,才是胜负关键。

原因无他,战前实力对比看,苏德其实旗鼓相当。

尾声:

明斯克战役,是德军闪击战,钳形攻势,波段进攻,突袭合围歼灭的集大成战役。

这场战役上德军充分展现了战术战略上的优越性,教了苏军一把,如何打大纵深机动作战。

那么回归主题,面对这样的德军,苏联真要主动进攻,结果很更好吗?

很多事情思索之后,就显而易见了。

答案是,估计亏吃得更大。

原因无他,战争经验是败仗败出来的,战术经验是受攻击后总结出来的。

越战越强的本质,就是如此。

24 阅读:10670
评论列表
  • 2021-10-22 10:18

    大雷雨计划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开战时苏联的部署和表现说明了什么?就是西方扯出来的计划

    苏粪都是粪 回复:
    那苏联陈兵300万到德国边境是来看戏的[得瑟]
    苏粪都是粪 回复:
    德军巴巴罗萨时东线也只有300多万,剩下的都是仆从军,哪来500多万
  • 朱舟 18
    2021-10-22 01:05

    斯大林的大肃反造成的后果严重:70%的团长,90%的师长,几乎所有的军长以上(包括苏联的装甲之父)遭到清洗,接任的基本上都是听话的政委,这既是苏军在芬兰这个小国受辱的主因,也是希特勒敢于冒险进攻苏联的主因(一战德国战败的主因就是东西两线作战)!

    燕子 回复:
    没有肃反的法国被一波打崩了,肃反反的啥估计你都不知道
    昨晚 回复:
    斯大林只信任自己的嫡系,骑兵第一军的,所谓的装甲兵之父及朱可夫等等,都是玩骑兵的,拿骑兵战术硬套坦克,极其注重机动性
  • 2021-10-24 19:49

    其实苏联是跟愿意跟德国结盟的,但德国一直把苏联当成对手,结盟也是假意和短暂性联合,假如德国能真心跟苏联结盟,世界格局可能会是另一种局面,最起码二战晚很多年才结束,胜败真的是难料

    二哥 回复:
    很难。双方制度不同,野心又都极大,尿不到一个壶里。德国想控制欧洲,让苏联去占亚洲的伊朗阿富汗印度等地方,苏联又看不上这些穷地方一心想要巴尔干。双方根本谈不拢
    谜蛋 回复:
    你是在搞笑,两个人都要保加利亚,都要保证中东的通道,两个就结盟和谈过,最后不欢而散。两个国家都想当世界老大,怎么可能在一起,基本矛盾在。
  • 2021-10-22 12:34

    骄兵必败!苏联不吃一下亏是不会有太强的战斗力的。不想过早和德军开战是对的。关键是德军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提前开战了。

    燕子 回复:
    三德子是狂过头了,动不动就和世界第一,二打排位。不亡国才怪
    二哥 回复: 燕子
    不是与一二打排位。而是123你们一起上,单挑没意思
  • 2021-10-23 11:36

    两线作战,本身就是战略上的最大失误,还有一群人竟然说希特勒和德国有战略家?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双线甚至多线作战,德国人不失败,谁失败?完全没有战略观。

    慕先生 回复:
    那时英国几乎已经废掉了,德国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从北非战场看,英国陆军打德国能10换1就不错了,根本没能力登录西欧,是没想到美国参战了,所以又成了两线作战,美军和英军完全天壤之别啊
    燕子 回复:
    希特勒能上位说明德国气运绝了,看看二战后的格局,西方和东方对抗到那个程度。换俾斯麦重生光玩外交都能起飞[得瑟]
  • 2023-02-20 14:52

    苏联是没有准备好。德国突然进攻也是没太大准备。要不然冬天不会打的那么辛苦

  • 2021-10-22 00:18

    都不是好鸟

  • 2022-11-21 15:56

    换到现在,几辆蜂群车,就可以把一个装甲师打残。

  • 2022-09-29 17:00

    进攻和防守需要的兵力不一样,如果德国防守中再进行暴兵,德国在1943年才进行全国战争总动员的,苏联不会赢。

    小黄瓜 回复:
    苏联进攻德国,在德国多次击溃苏联后,苏联还有自信打德国?苏联就是入侵者了,苏联的补给,士气,再加上苏联半年就损失了五六百万的军队,苏联还打得下去?
    红茶不能撒 回复:
    德国不动员是不为还是不能?我以为是不能。
  • 2022-10-16 16:37

    提大雷雨计划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就算有也没有实施过,二战各交战国的作战计划名目繁多,当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还有打击以色列的作战计划。现在总是提这个无非是西方想把苏德塑造成狗咬狗的侵略者。而开战初的英法又是好人?

    用户46xxx80 回复:
    有,释放压力及扩大版图。
    二哥 回复:
    相对而言英法好一些,毕竟没有侵略他国。
  • 2022-12-05 21:17

    如果主动进攻,死得很难看!苏联只有绝境中才能激发恐怖的力量

  • 2023-01-10 10:01

    晚两年再打苏联,可能会不一样

  • 两页A4纸那么大的纸,而且都没有写满,就是一个谈话记录,你跟我扯大雷雨计划?跟河豚计划一样,不都是德棍们过度解读,强行洗白理由吗?

    苏粪都是粪 回复:
    你们苏粪真会给苏联洗白。苏联战前陈兵300万到德国边境难道是为了吃f
  • 2021-11-17 07:15

    [笑着哭]

  • 2022-09-20 12:57

    好文章。以弱攻强(战斗力),在二者综合国力差距不大情况下,不可能赢。以强攻弱(战斗力),综合国力差距不大情况下才有机会赢。

  • 2022-10-01 07:07

    玩政治的都脏

  • 2022-11-13 11:55

    看过这本书[得瑟]

  • 2023-01-19 04:16

    入侵和侵略

  • 2022-09-21 19:56

    德国只能单独打败英国 苏联 法国,加上美国就不行了。美国英国飞机参战50万架坦克20万辆,1800万士兵,航空母舰254艘,拿出百分之一给鸟克兰,就有5000架飞机,2000辆坦克,1800万士兵,俄罗斯都不好打了

    独孤冷藏 回复:
    德国拿英国没办法的,法国要和它死磕的话德国也不是百分百能赢。
  • 2021-11-17 15:18

    哈德都是群傻子,弱智

阿斗不傻

简介:多平台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