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见女朋友的父母,本应是充满期待和紧张的时刻,吴刚却经历了一场让他始料未及的“鸿门宴”。
精心准备的礼物,热情的招待,这一切的美好都在即将开饭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这顿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吴刚又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难题?
初次登门拜访未来岳父母,许多年轻人都会感到忐忑不安,担心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为了展现最佳状态,他们往往会精心挑选衣着,准备合适的礼物,甚至提前打听对方父母的喜好。
吴刚也不例外,他为这次见面做了充足的准备,希望能得到女友家人的认可。
吴刚家境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
而女友家住乡下,条件相对差一些,还有一个弟弟。
吴刚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来到女友家,受到了热情款待。
未来的岳父母和小舅子都笑容满面,嘘寒问暖,气氛十分融洽。
这份和谐并没有持续太久。
临近中午,岳母提议去镇上的饭店吃饭,理由是她不擅长做菜,无法好好招待吴刚。
小舅子也兴高采烈地表示赞同,并提议让吴刚请客。
吴刚欣然同意,心里盘算着要多点些菜,展现自己的大方。
就在这时,岳母开始打电话,邀请她的弟弟一家和女友的姑姑一家也来一起吃饭。
吴刚有些疑惑,但碍于面子没有多问,只能强颜欢笑。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镇上。
到达饭店后,吴刚才意识到这顿饭的规模远超他的想象。
看着坐满一桌的亲戚,他心里隐隐感到不安,悄悄询问女友缘由。
女友解释说,父母觉得找了个城里女婿很有面子,想借此机会炫耀一番。
她还鼓励吴刚好好表现,给家人长脸。
点菜环节更是让吴刚捏了一把汗。
岳父母专挑贵的点,各种海鲜应有尽有。
岳母还不忘向亲戚们强调:“我女婿是城里人,家里条件好,你们今天尽管吃!
”吴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虽然家在城里,但也只是普通家庭,并非什么富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岳母突然开口:“女婿啊,你和我女儿结婚后,可得负责小舅子的婚房啊!
我们要求不高,就在城里买一套,以后姐弟俩也好有个照应。
”女友的姑姑和舅舅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吴刚的“期许”。
小舅子更是迫不及待地问:“姐夫,你给我买多大的房子?
”
吴刚顿时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要给小舅子买房,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他尴尬地看向女友,希望她能帮忙解围。
女友却说:“你看我干嘛?
又没让你现在就买!
你先答应下来,等我们结婚后再买,钱不够的话,让你父母支援一些。
”
女友的态度让吴刚彻底失望。
他不想开空头支票,于是坦言:“对不起,我没想过要给小舅子买婚房。
我家虽然在城里,但也不是大款,经济条件一般。
”
此言一出,岳父母、女友和小舅子的脸色都变了,其他人也停止了交谈。
片刻之后,女友的舅舅和姑姑开始轮番劝说吴刚,希望他不要因为婚房的事情影响和女友的感情。
他们的劝说更像是变相的施压。
面对众人的“逼迫”,吴刚再也无法忍受,他起身说道:“看来,我没有实力做你们家的女婿,这婚事还是算了,分手吧!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饭店。
走到门口时,岳母追了出来:“吴刚,你不能走,还没结账呢!
这一大桌菜要好几千块呢!
”吴刚回过头:“我就喝了几口饮料,还没吃呢!
这些菜是你们点的,你们结吧!
”
之后,女友曾多次联系吴刚,希望能够挽回这段感情,但吴刚态度坚决。
这场以“买房”为导火索的见面,最终以分手收场。
吴刚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扶弟魔”现象的讨论。
在传统观念中,男方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无可厚非,但像这样无理的要求,无疑是对男方的一种剥削。
父母养育子女,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将压力转嫁给未来的女婿。
婚姻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一方无条件地付出。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城乡观念差异带来的问题。
一些人仍然抱有“城里人有钱”的刻板印象,认为城里人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
这种观念不仅不公平,也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那么,你认为吴刚的做法是否正确?
面对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