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政府近期解除了常驻北约海军中将一职,拉开五角大楼高层变动大幕。特朗普上台后,对五角大楼展开大规模人事调整,诸多军方高级将领被解除职务,引发各界关注与热议。
特朗普上台后,五角大楼的“清洗名单”不断拉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岸警卫队司令等多位军方要员纷纷被解职。2月21日午夜,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突遭特朗普解雇,紧接着,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兰切蒂、空军副参谋长詹姆斯・斯利夫等也被卷入这场人事风暴,军队高层震动剧烈。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在五角大楼的历史上都实属罕见。
这场“大清洗”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原因。政治理念分歧是重要因素。特朗普与部分被解职将领在理念上冲突不断。以查尔斯・布朗为例,2020年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杀”事件引发全美抗议,布朗发布致空军的视频信,回顾服役期间遭遇的挑战与偏见,彼时130万现役军人中,非洲裔美国人占比17.2%,但军官中仅占9%,高层决策者多为白人男性,他承诺推动军队包容性,改善军队环境。
特朗普(资料图)
两年后,布朗又与太空部队领导人签署招聘备忘录,旨在提升少数族裔军官比例。然而,这些举动被共和党人指责破坏择优录取和晋升程序,将种族政治带入军队。特朗普对此亦心存不满,自布朗发布视频后,两人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长期以来主张军队应聚焦军事任务,对所谓“政治正确”的多元、平等及包容倡议并不认同,认为这干扰了军队的正常运作。
对权力掌控的需求,同样是特朗普推动这场“大清洗”的重要动力。军队作为国家重要权力机构,对总统施政影响重大。特朗普试图通过清洗军方高层,安插亲信,实现对军队的绝对掌控,进而巩固自身政治权力。过往经历中,部分军方高层对特朗普决策执行不力,让他深感不满。例如,特朗普推行从中东撤军计划时,遭遇军方内部阻力,一些将领并不认同该决策,执行拖沓,这使得特朗普意识到掌控军队指挥权的紧迫性。
再者,五角大楼长期存在的腐败和效率低下问题,也促使特朗普决心整顿。庞大的军事预算背后,存在诸多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特朗普期望精简机构,优化运作效率,减少不必要开支,将资源集中于关键军事领域,增强美军实际战斗力。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一过程中,有诸多人物与事件关联紧密。迈尔斯・泰勒曾发表匿名文章尖锐批评特朗普,特朗普得知后,指示司法部对其展开调查,内部“背叛”行为极大地刺激了特朗普。克里斯托弗・克雷布斯因反驳选举舞弊说法,直接被特朗普解雇,凸显特朗普对反对声音的强硬态度。这些事件无疑加剧了特朗普对五角大楼内部的不信任感,推动了“大清洗”行动的加速推进。
五角大楼“大清洗”引发各界强烈反应。内部而言,众多军方人员忧心忡忡,担心军队稳定性和士气受挫。军官们对自身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不知道下一个被解职的是否会是自己,军心浮动。外部,国会、媒体以及国际社会纷纷对特朗普此举提出批评质疑。五位前防长联名谴责,称特朗普将军队变为党派政治工具,要求国会举行听证会,并阻止确认被裁官员继任者。国际上,盟友对美国军队高层动荡表示担忧,担心这会影响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和可靠性,美国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面临潜在冲击。
五角大楼(资料图)
基于当前局势推测,五角大楼后续人事变动或仍将持续,特朗普可能继续推进对军队的整顿,更多符合其理念和施政需求的将领或将上位。军队发展方向上,可能更加聚焦本土安全防御,海外军事行动规模和频率或有所调整。美国军事战略走向也会随之改变,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军事干预方式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对盟友关系以及全球军事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