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骑硬冲5000,史记敢写,老刘家也认了,羽之神勇真乃千古无二

史风人物 2025-01-23 16:46:06

垓下之战后的东城对决,无疑是极为耀眼的一刻。彼时,项羽这位曾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已至穷途末路。但就在这绝境之中,他率 28 骑硬冲 5000 汉军的壮举,如惊雷般炸响历史的天空,铸就了一段令人惊叹不已的传奇。《史记》详实记录下这一震撼场景,老刘家(汉朝皇室)也对这段彰显对手神勇的历史坦然承认。“羽之神勇,真乃千古无二”,诚不我欺!

在垓下之战前,楚汉之间的局势已然对项羽极为不利 。曾与刘邦达成鸿沟和议,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以为能就此获得喘息之机,率兵东归。然而,刘邦却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背约对项羽展开追击,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

此时的项羽,不仅面临着外部军事力量的重重包围,内部也危机四伏。楚军粮草短缺,士兵们饥肠辘辘,士气低落。韩信平定齐地后,势力大增,其麾下大军对楚军构成了巨大威胁;彭越则不断在楚军后方骚扰,切断其粮道,使得楚军的后勤补给陷入绝境。在这样的困境下,楚军的军心开始动摇,曾经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将士们,此时也对胜利失去了信心。

更致命的是,刘邦采用了 “四面楚歌” 的攻心战术。夜晚,楚地的歌谣从汉军的四面八方传来,那熟悉的旋律,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楚军将士的心。楚军听闻,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思乡之情与绝望之感交织,军心瞬间大乱。项羽听到楚歌,也大惊失色,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发出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的悲叹 。这一战术彻底摧毁了楚军的心理防线,让项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

在那四面楚歌的凄惶之夜,项羽深知大势已去,却仍怀一腔不甘。他果断跨上乌骓马,率领八百余精锐骑兵,趁夜从汉军的包围圈中向南疾驰突围 。马蹄声碎,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如同一支黑色的利箭,穿透了汉军的防线。

然而,天不遂人愿。当项羽一行人渡过淮河后,身边能跟上的骑兵仅剩下百余人。这一路的奔逃,不仅消耗了体力,更考验着士兵们的意志。在极度疲惫与紧张的状态下,不少人迷失了方向,或是体力不支而掉队。紧接着,在阴陵,项羽又遭遇了致命的挫折。他向一位农夫问路,却被农夫欺骗,误入大泽之中,陷入了泥泞的困境,行进速度大为减缓。待他们奋力挣扎出大泽时,汉军的追兵已然迫近 。

项羽带着仅存的二十八骑逃至东城时,身后汉军数千人穷追不舍。此时的项羽,已陷入绝境,前无去路,后有强敌。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展现出了一种超凡的豪迈与决绝。他深知自己已难以逃脱,但仍要以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失败绝非因能力不足,而是上天要亡他。他对手下的二十八骑激昂陈词:“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这番话,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将士们心中的热血,让他们在绝境中重拾勇气与斗志 。

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项羽精心部署,将二十八骑分成四队,朝着四个不同的方向发起冲击。他希望以此迷惑汉军,让敌军无法确定他的具体位置,从而制造突围的机会。他大声呼喊着,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汉军。其气势之磅礴,让汉军士兵们瞬间胆寒。在项羽的勇猛冲击下,汉军的防线如同纸糊一般被轻易撕开,一名汉将当场被项羽斩杀。而汉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顿时陷入混乱,四处逃窜。赤泉侯杨喜作为汉军骑将,在追击项羽时,被项羽那充满愤怒与威严的瞋目一叱,吓得连人带马倒退数里,可见项羽的威慑力之大 。

项羽与他的骑兵们在约定的三处成功会合后,汉军仍不死心,再次集结兵力,将他们重重包围。但项羽毫无惧色,再次发起冲锋。这一次,他如入无人之境,直捣汉军核心,又斩杀了一名汉军都尉,还杀死了汉军数十上百人。而项羽的骑兵们,仅仅损失了两名。当项羽再次与骑兵们会合时,他问众人:“何如?” 骑兵们皆拜服地回答:“如大王言 。” 这场战斗,项羽以区区二十八骑,对抗汉军数千人,却能多次取得胜利,斩杀敌将!

东城之战虽已落幕两千多年,但项羽的神勇之名却如黄钟大吕,在历史的时空里久久回荡。“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自他以后也多了一句,勿以成败论英雄!

项羽的神勇,绝非单一维度的勇猛,而是在武力、战术、精神等多个层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特质。

从武力层面而言,项羽天生神力,“力能扛鼎”,这在当时就已声名远扬。他的身高八尺有余,换算到现代,接近一米九的身高,在人群中本就鹤立鸡群。其手中的兵器霸王枪,重达一百二十九斤,换算到今天约六十多斤,且他能单手挥舞,在长时间的激烈战斗中,自如地运用如此沉重的武器杀敌,这等力量与耐力,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在战场上,他常常身先士卒,如巨鹿之战中,他冲入敌阵,以一敌百,其勇猛的身姿让敌人闻风丧胆 。

在战术运用上,项羽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巨鹿之战,他面对强大的秦军,果断下令破釜沉舟,只携带三日口粮,断绝后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激励士兵。他敏锐地洞察到秦军的弱点在于甬道,即秦军的粮草运输通道。于是,他先派英布等将领攻击甬道,成功切断秦军的补给线,使得秦军军心大乱。随后,他亲率主力与秦军展开殊死搏斗,以雷霆之势一举击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坚实基础。彭城之战同样彰显了他的战术智慧。

当时刘邦率领 56 万大军攻占彭城,项羽仅率 3 万精兵回援。他利用汉军在彭城胜利后骄傲懈怠、疏于防范的弱点,采取奇袭战术,日夜兼程,从汉军防守薄弱的萧县发起攻击。他一路狂飙突进,如入无人之境,汉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瞬间土崩瓦解。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以细腻且饱含情感的笔触,在记载东城之战时,司马迁详尽地描述了项羽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言语,从他的战前动员,到战场上的勇猛冲锋,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后人仿佛能亲眼目睹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 。司马迁对项羽神勇的肯定,不仅仅体现在对这场战斗的描述上,更是贯穿于整个《项羽本纪》之中。他将项羽列入 “本纪”,与帝王同列,这一破格之举,足以证明在司马迁心中,项羽虽未称帝,但其功绩与影响力却堪比帝王,其神勇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

后世的文人墨客、史学家们,也毫不吝啬对项羽神勇的赞誉之词。李清照曾留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千古名句,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项羽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在她眼中,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中豪杰,即便死去,也依然是鬼中的英雄,其精神永垂不朽。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清代女学者李晚芳更是对项羽推崇备至,她评价道:“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

  

汉朝建立后,老刘家对项羽的神勇并未选择避讳或贬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默认。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虽身为汉朝史官,却将项羽列入 “本纪”,详细且生动地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包括其神勇表现。

刘邦本人,在与项羽多年的争斗中,对项羽的神勇也有着深刻体会。尽管最终刘邦赢得了天下,但他并未对项羽进行恶意诋毁。

纵观项羽的一生,他从来不是莽夫,以韩信同等兵力,和项羽一战基本都不可能赢,神勇,更多是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