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海网报道,2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彭博社提问时指出,美方修改"美台关系事实清单"的行为已严重违背国际共识。这场围绕台海局势的外交交锋,揭开了华盛顿在台湾问题上精心设计的战略棋局。
美国国务院官网的页面更新看似技术性操作,实则暗藏历史性转折。自1972年《上海公报》确立"一个中国"原则以来,美方在官方文件中始终保留"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核心表述。这种政策延续性在2022年首次被打破——拜登政府曾短暂删除相关表述,面对中方强烈反应又匆忙恢复。如今相同戏码重演,暴露出美国对台政策的系统性调整。
美国国务院(资料图)
五角大楼的军售记录最能说明问题。拜登任内累计批准19笔对台军售,总金额约合90亿美元;而特朗普政府虽次数较少,但单笔交易规模更大,总额高达183.3亿美元。最新曝光的台当局"愿望清单"显示,民进党当局正谋求采购E-2D预警机、MH-60R反潜直升机等尖端装备,单笔交易可能突破千亿新台币。这种军火交易的升级速度,与美方在政治表述上的倒退形成鲜明对照。
半导体产业正成为华盛顿操弄台海局势的新抓手。台积电在美新建的亚利桑那工厂虽投资400亿美元,但实际产能仅占其全球总产量的2%。美国政界人士近期频繁施压,要求台积电将3纳米制程技术转移至美国本土。这种产业掠夺与军事讹诈形成双重绞索,正在掏空台湾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智库的战略推演暴露其真实意图。兰德公司最新报告建议,若台海局势恶化,美军应优先摧毁台湾的芯片工厂和港口设施。这种"焦土战略"的构想,与特朗普政府放风要对台芯片征收100%关税的表态形成呼应。华盛顿的算计很明确:既要最大限度榨取台湾的战略价值,又要避免为"台独"承担实际风险。
美国五角大楼(资料图)
台湾民众正在为这场危险游戏付出代价。岛内防务预算占GDP比重已从2.5%攀升至3.2%,若按美方要求提升至5%,相当于每年多支出4000亿新台币。台积电被迫赴美投资导致岛内工程师外流,仅2024年就有超过2000名半导体人才迁居美国。这些数据背后,是台湾社会资源的持续失血。
中国外交部的严正表态具有坚实法理支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将台湾归还中国,这两个国际文件都有美国签署。华盛顿现在玩弄的文字游戏,实质是在否定自身参与构建的战后国际秩序。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操作,正在动摇中美关系的根基。
解放军东部战区的实战化演练传递清晰信号。2024年全年,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组织联合战备警巡36次,海空兵力常态化抵近台湾本岛24海里线。这种战略定力与战术威慑的结合,有效遏制了"台独"势力与外部干涉的冒险冲动。
国际社会的反应值得关注。东盟外长会议最新声明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欧盟委员会则明确表示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就连美国传统盟友日本,其外务省官员私下透露对美方操弄台湾问题的担忧。这种外交孤立态势,凸显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日渐失道寡助。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缩影。从"第一岛链"到半导体供应链,从军事同盟到科技封锁,华盛顿试图将台湾打造成遏制中国的"超级棋子"。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将中国核心利益工具化的企图,最终都将反噬操弄者自身。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北京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在坚决反制美台勾连的同时,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2024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台胞在大陆设立企业新增1.2万家。这种以经促统、以惠促融的策略,正在夯实和平统一的民意基础。
华盛顿须认清现实:台湾地区从来不是美国棋盘上的卒子,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从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到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国际社会早有定论。美国若继续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终将引火烧身。正如郭嘉昆所言:"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认,是非不容歪曲。"这是中方的底线,也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