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十字路口,曾是山东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如今为何默默无闻

旅途琪遇记的探险 2024-04-18 05:31:31

“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这两句话就是对山东临清的历史最准确的评价,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十字路口,曾经的临清是繁华的水陆码头,可如今的临清又让人唏嘘不已。

探索临清的旅程,是走大运河的关键一站。走进临清市区,感觉并不繁华,普普通通宁静且祥和。走在街头你绝对想不到就在几百年前这里是北方地区最富庶的区域之一。那临清到底经历了什么。

了解临清,那就一定要先了解运河,中国的大运河最早可以追溯到吴王夫差修筑的邗沟和魏国为了运粮修筑的鸿沟,无一例外这两条古老的运河都是为了沟通水系,从而运兵运粮。到了后来,隋炀帝大兴土木,修筑大运河也是为了把江南的粮食、手工艺品运到洛阳,进而运输到长安,通济渠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从洛阳到北京的永济渠也同一时间动工。贯穿南北的隋唐运河正式贯通。

到了元代,政治中心由中原转移到了北京,但运河的作用让常居汉地忽必烈深刻认知。裁弯取直的京杭大运河诞生,从杭州直达北京。隋唐的永济渠、通济渠依然保留使用。这时候两个不同时期的大运河交汇出两个十字路口,南边是淮安、北边是临清。临清一下子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末的思想家顾炎武曾言:“山东要塞之地凡五,而临清首当其沖。”明王朝主要军事威胁来自北方,临清作为南北运输的关隘,备受注目。徐达、常遇春北征燕京前,曾在临清练兵筹粮。

这也就有了“先有临清仓,后有临清城。”这时起,临清在南北漕运中的作用突显,临清仓吐纳储粮达300余万石,占运河漕运全部输粮的四分之三,守粮仓士兵达3000余人,临清的重要性凸显。朱棣迁都北京后,南来北往的客商汇聚临清。临清作为大运河旁的重要码头,钞关、鳌头矶都向我们讲述着曾经属于这里的辉煌。

钞关是明代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明初因为财政紧张,政府开始发行大明宝钞,禁止用金银交易,但是由于大明宝钞一直贬值,商贩都拒绝使用,宣德四年 (1429年),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地点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一是为了疏通大明宝钞,而是想趁机增税。所以就在这些地点设立了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因此就有了“钞关”的名字。

临清钞关就位于大运河旁,河水潺潺流过,漫步在街巷之中,学习几句当地方言,周围到处都是和钞关相关的元素,游客来来往往,了解着这座城市的过往,但空荡荡的河面却再也不见当年的繁忙景象。

明代的关税分别隶属户部和工部,有户部关和工部关之分。户关在明代时称榷关,所征税称为榷税;工部关则是明代的工部抽分,所征税又称工关税。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隶属于户部,宣德十年(1435)升为“户部榷税分司”。

设置钞关是要征收船税,而临清、杭州两关也兼收货税。临清钞关是设关最早、撤关最晚的运河钞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临清钞关征税银十一万七千八百六十一两,占运河钞关全部税银的四分之一,比京师崇文门钞关还多,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税收金额一直位于前列。运河八大钞关分别为: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关、北新关(杭州)、九江,九江是长江上的钞关。

临清钞关是大运河沿线现存的唯一钞关遗址,如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地标遗迹和复原的建筑,走在钞关里我们仿佛还能够看到曾经大运河上的繁荣贸易。

转完钞关几百米外就是鳌头矶,据说是当年的会通河在靠近卫河附近分为两支,分别在南北两处流入卫河,因此,在河流之间形成了一块周围环水的狭长陆地,人们称之为“中州”。

鳌头矶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占地1200平方米。会通河南、北交汇处,为防止洪水冲刷而建。其名缘于此处原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其形状如鳌头,两支运河上的四处河闸象鳌的两对足,广济桥在鳌头矶后面象其尾。

运河漕运鼎盛之时,文人骚客常登上鳌头矶眺望运河,舳舻往来,帆船如织,即兴赋诗唱和,寄情抒怀。乾隆皇帝巡幸临清,也感慨吟诗:“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

临清的美食特色南北交融,烧饼夹肉、八大碗、什香面、烧麦、捶鸡面、托板豆腐等等都值得品尝,尤其是进京腐乳,也就是臭豆腐是临清一绝,曾经的临清臭豆腐也被称为臭豆腐的起源。

0 阅读:1

旅途琪遇记的探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