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拿破仑带着6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军俄国。
一开始顺风顺水。
但等他占领莫斯科时,胜利已经离他而去。
严冬、补给线断裂、游击战和哥萨克骑兵的追击,让这支不可一世的军队在撤退路上几乎全军覆没。
60万大军,最后只有3万人活着回到法国边境。
这位“欧洲霸主”,最终被流放到遥远的小岛上孤独死去。
129年后,希特勒重蹈覆辙。
300万大军突袭苏联,一度逼近莫斯科,离克里姆林宫只有30公里。
然而,莫斯科会战后,德军不得不放弃“闪电战”计划。
斯大林格勒的惨烈巷战、列宁格勒的900天围城、库尔斯克的坦克大会战......
一步步摧毁了这个狂妄者的帝国梦想。
希特勒最后在柏林地下室自杀,第三帝国轰然倒塌。
但俄罗斯的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
拿破仑战争中,俄军牺牲超20万人,莫斯科几乎被烧成灰烬。
一战中,俄国伤亡225万人,国力耗尽,沙皇政权被推翻。
二战中,苏联付出了更惨痛的代价——915万军人阵亡,近2000万平民死亡,1710座城镇和7万村庄被毁,国家财富损失四分之一。
在塞瓦斯托波尔的纪念碑上,有一段铭文:
“任何进攻者都将像这样灭亡”。
俄国社会的“两层皮”俄罗斯和欧洲,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远房亲戚——住得近,沾点亲,但谁也看不上谁。
这是为啥呢?
说白了,就是信仰不同。
西欧信天主教,俄罗斯信东正教。
这就像两家人过不同的年、说不同的话,连婚丧嫁娶的规矩都不一样,自然亲不起来。
历史上,欧洲人一直瞧不起俄罗斯。
法国人管俄罗斯人叫:“北方的野蛮人”。
英国人则说:“俄国人比欧洲人落后两百年”。
当16世纪的西欧人已经穿着讲究、谈论艺术的时候。
莫斯科的贵族,还留着大胡子、穿着长袍,跟中东的商人差不多。
西欧贵族看到这些“乡巴佬”亲戚,自然是敬而远之。
直到18世纪,彼得大帝看不下去了,硬是把俄国往西欧靠。
他干了啥?
简单说就是逼着全国学西方:
剃胡子、穿西装、跳交际舞,甚至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了更“欧洲化”的圣彼得堡。
有趣的是,当时很多贵族宁愿交“留胡子税”也不愿意剃胡子,可见这改革多不受待见。
这种强行“装欧洲人”的结果是什么呢?
俄国上层精英是学会了讲法语、读莎士比亚,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根本没变
一个农民还是过着几百年前的生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欧洲文明。
这就造成了俄国社会的“两层皮”:
表面像欧洲,骨子里还是俄罗斯。
普希金就曾写道:“我们像欧洲人穿衣,但像亚洲人思考。”
地缘政治的竞争西欧国家之间打仗,再怎么打也有个底线;
但西欧跟俄国打仗,那就像跟外人干架,下手特别狠。
这种排斥感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欧美领导人开G7峰会时,俄罗斯总统压根就不在邀请名单上;
当欧洲人谈论“我们欧洲人”时,潜台词里就没算上俄罗斯。
从根本上说,俄罗斯就像是站在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既不完全属于欧洲,也不完全属于亚洲。
要想真正统一欧洲,就必须拿下俄国和德国。
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国,位于广袤的东欧平原上,四面无险可守。
缺乏高山、大河等天然屏障。
使得莫斯科历史上频繁遭受入侵——从蒙古铁骑到波兰军队,再到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大军,都能长驱直入。
同样,德国(尤其是普鲁士)位于广阔的波德平原上,东面同样没有天然屏障。
这种地理环境,让德俄两国都极为渴望建立“缓冲区”来保护自己。
波兰、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命运也因此多舛,频繁成为两大国争夺的战场和缓冲地带。
在历史上,德俄关系经历了多次戏剧性转变。
1812年,俄国与普鲁士(德国前身)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拿破仑,最终粉碎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野心。
当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在蒂尔西特会面,结成反法同盟。
这次合作让两国认识到:
联手可以抵抗任何外来威胁。
然而,地缘政治的竞争,又让他们无法真正成为永久盟友。
俄国向西扩张需要控制东欧,而德国统一后也同样需要向东发展。
一战前,德俄曾有过“三皇同盟”(德国、俄国、奥匈帝国)。
但最终,还是走向了对立。
二战初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更是两国之间的战略算计——临时合作分割波兰,却无法避免最终的生死对决。
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俄罗斯给德国供应能源,德国给俄罗斯提供技术和工业产品。
仅是天然气,德国在2021年,就有超过一半都是从俄罗斯买的。
两国还一起建了“北溪”天然气管道,投资高达95亿欧元。
这关系看起来铁得很。
德国人讲究事事都要按规矩来,强调个人自由、民主法治。
而俄罗斯,讲究权威和集体利益,办事风格强硬直接。
历史上也有过节。
虽然两国曾经通过联姻拉近关系(比如1745年,俄罗斯公主就嫁给了普鲁士王子),但该打架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
一战和二战,两国打得你死我活。
二战就造成了2000多万人伤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
德国支持波兰加入欧盟,跟西方国家一起玩;
俄罗斯则想把波兰拉到自己这边。
普京和默克尔时期(2005-2021)是个特例。
这就像两个明白人,知道吵架伤感情,不如做生意赚钱。
但默克尔也很清楚,德国必须跟美国、北约这些西方国家站在一起,不能真的跟俄罗斯穿一条裤子。
再说英法这些西欧国家跟俄罗斯的关系:
这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就联手揍了俄国一顿。
冷战时,柏林墙就是最好的例子。
把整个欧洲分成了东西两个阵营。
表面上能做生意,能打招呼,但真要说三观和生活方式,那是南辕北辙。
一旦发生利益冲突,那些表面的和气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就像俄罗斯人常说的:“狼永远改变不了它的本性”。
这句话用在国际关系上也一样适用。
骨子里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才是决定关系走向的根本因素。
就像现实生活中,做生意归做生意,但真要处成铁哥们,那还得三观相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