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并且很快蔓延到直隶、北京等地。此时,受狂热分子毓贤、载漪、载勋、刚毅等人的鼓动,因欧美列强阻挠而无法完成废黜光绪帝、独揽朝政目标的慈禧太后,打算利用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倾向,达到报复洋人的目的。为此,慈禧太后在1900年6月17日颁布诏书,宣布向美、英、法、德、俄、日等11国宣战。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使馆
在向列强宣战的同时,慈禧太后还公然置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下令清军联合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并放任拳民杀戮洋人和基督教徒。慈禧太后的疯狂举动给中国招致无穷灾难。很快,欧美列强组建八国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等地,使中国北方饱受兵燹之苦,并迫使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避难。直到1901年初,中外签订《辛丑条约》,战争方才结束。
对于慈禧太后的疯狂举动及其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满朝文武并非没有人预料到,但他们出于保命的考虑大都缄口不语。值此万马齐喑、国家走向浩劫之际,唯有时任吏部左侍郎的许景澄挺身而出,冒着杀头的危险向当权者示警,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孤勇者”。
许景澄是老资格的外交官,长期在总理衙门办事,后在“洋务派”首领文祥的推荐下,先后担任清朝驻法、德、意、荷、奥、比、俄等国公使。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让许景澄对西方列强的国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强烈地意识到,中国要想摆脱落后挨打的面貌,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各国友好相处,而非盲目的排外。
许景澄画像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许景澄奉调回国,历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兼管学大臣等职务。京师大学堂即今日的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管学大臣)虽然是孙家鼐,但真正担负起建设、管理职责的却是许景澄。在主持校务期间,许景澄殚精竭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终于把学校办得初具规模,堪称北大的功勋校长。
在许景澄的仕宦生涯中,得到过慈禧太后的大力提拔,但他并没有就此一味地逢迎、愚忠于太后,而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内政外交方面多有建言,生怕这个老太婆把国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慈禧太后是个刚愎自用、杀伐果决的女强人,但凡敢于违逆其意志的臣僚,不管亲疏远近都不会有好下场,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许景澄自然很清楚这一点。不过,就在慈禧太后主持的第一次御前会议上,当载漪正式提出“请攻使馆”的动议时,唯有许景澄独自一人站出来反对。许景澄言辞恳切地跟慈禧太后讲:“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请求她驳回载漪的动议。
慈禧太后
第一次御前会议结束后,许景澄又与太常寺卿袁昶联名上书,认为“春秋之义,不杀行人”,要求朝廷停止围攻使馆区,保障洋人和教徒的安全,以免激怒各国,给中国招致战争的危险。与此同时,许景澄还指出拳民不过是一帮思想狭隘、只懂得破坏的乌合之众,其所谓的“刀枪不入”神技都是骗人的鬼把戏,倚重他们来“扶清灭洋”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尽管许景澄言辞恳切地请求朝廷不要在狂热派的怂恿下做出种种极端举动,使得国家走向浩劫,但慈禧太后对此置若罔闻,依然坚持在6月17日的第二次御前会议上做出对外宣战的决定。
虽然局面无法挽回,但许景澄并没有就此沉默,而是依然在公开场合大声疾呼,恳请慈禧太后悬崖勒马,尽快收回足以使国家走向浩劫的成命。许景澄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以至于 “数日之内,鬓发尽白”。然而,在举国癫狂的情况下,理智清醒的许景澄无疑成为“异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盲目排外派一定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
京师大学堂
对于自己的危险出镜,许景澄了然于胸,但他并没有选择闭嘴,也没有伪装潜逃,而是冷静地向家人交代后事,静待死亡的来临。在此期间,许景澄曾赶往华俄道胜利银行,将存在这里的40万两白银折子取出,然后归还给国库。原来,这笔钱是京师大学堂的办学经费,许景澄担心自己死后俄国人会赖账,所以才将取出。许景澄对北京大学始终倾注满腔心血,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7月28日,许景澄因“勾结洋人,莠言乱政,语多离间”等罪名,被押赴菜市口斩首,终年才56岁。同时遇害的,还有跟许景澄一同上书的袁昶。不久,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也因反对清廷联合义和团对各国宣战而被杀,他们跟许景澄、袁昶一起,被后世称为“庚子被祸五大臣”,又称“庚子五忠”。
菜市口围观群众
根据史料记载,许景澄受刑时,前来围观的拳民、市民极多,他们在狂热情绪的驱使下,不停地咒骂许景澄是“汉奸”、“卖国贼”。由于刽子手在行刑前向许景澄索贿不成,恼羞成怒之余,便在行刑时故意将刀砍在他的脊椎上,导致其颈椎虽然断裂,但气管犹存。因此,许景澄是在受尽痛苦之后,才闭上眼睛的。
清朝联手义和团围攻使馆、肆意捕杀洋人及教民的行动,引发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最终导致清朝一败涂地,并签署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大变脸,在下诏惩罚主战派、剿灭义和团的同时,还为许景澄等人平反、褒赠,并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此时,距离许景澄等人遇害,仅仅半年时间而已。
东南互保与慈禧西迁
据史料记载,当许景澄的灵柩被官兵护送南下时,沿途各地均出现万众瞻仰的动人局面。等到达江苏、上海时,“江督以下官吏,及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往助执绋。祭奠成市,哀挽盈途,所谓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者”,可谓备极荣哀(见《许景澄集》)。此情此景,再联想到许景澄受刑时,狂热的群众围观叫好的场面,不能不让人心生无限悲凉。
参考书目
1.【清】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2.【清/民国】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3.【清】许景澄:《许景澄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