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百家拳系列为各位拳友分享,绵拳!!!
绵拳,宋代时就有记载,相传为一僧人所创,后有一习绵拳者救了宋代的某一皇帝而御赐一匾称为“神拳”,因此被称为“神拳”和“江湖黑拳”,可惜绵拳拳谱《丝白巾》佚亡于文革时期,传承历史已无从以考。
绵拳最早在沪传播者为河北沧州孟光银,原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沧州顺德镖局的镖师,在山东、河南两地走镖,后拜一位经商翁得习绵拳,1920年前后孟光银来到上海教授绵拳,孙福海是孟光银在上海收的最早徒弟之一,在孟光银的悉心传授下,孙福海专习绵拳达八年之久,得其真传。孟光银逝世后,孙福海成为绵拳主要传播者,他专教劳动人民,既可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身。期间孙福海还将绵拳在原来所学基础之上进行了完善和创新,最后形成了符合上海地域文化、独具风格的上海地方拳种绵拳。

△一代宗师绵拳泰斗孙福海先生小影

△1985年上海市武术挖掘整理专辑绵拳研究小组成员合影

△武术挖掘整理专辑和绵拳部分

△1980年代绵拳弟子与李连杰(后排右2)合影

△1979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海队留念

△2014年11月绵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拳是我国武术中的一个能用于实战的传统拳种,不轻易外传,故流传不像其他拳种那么广泛。作为内外功兼修的拳种,绵拳技击上的特点是在对方进攻时柔而化之,防后发招。
基于此,绵拳无论在动作上和劲力上都要求先吞后放:
吞有收的意思,是防,又称蓄力;放即是发,在吞之后接着进行放而发招。
其拳法主要有崩、冲、搂、挂;
掌法主要有砍、穿、拔、捋;
肘法主要有顶、撞、拔、挤、靠;
腿法主要有弓步、马步、虚步、吞步等。
传统套路有两路:一路“六架式”,二路“大八折”。
绵拳强调柔韧性,而方法上又是先收后放,要求稳定,因此绵拳套路中有较多的平衡动作和对柔韧要求较高的动作,也有以抖臂、抓空为代表的柔中寓刚的动作。
绵拳基本功十二式
演示者:方 建

第一式 【摇手(摇膀子)】

要点:虚领顶劲,挺胸塌腰,气沉丹田。摇臂时,松肩伸臂,上举贴耳,掌型变换准确。
第二式 【马步冲拳】

要点:冲拳时,以腰发力,转腰顺肩,力达拳面;抓握时,要快速有力。
第三式 【马步双拳】

要点:双冲拳时,以腰催力发出,力要顺达;回拉肘时,应快速有力,力达两肘尖。
第四式 【马步通背】

要点:下摆臂时,应该快速有力;前顶肘时,应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第五式 【摩肩】

要点:上提肘时,应以肩带动。整个动作过程,身体保持正直,气沉丹田。
第六式 【千斤锤】

要点:双拳沿前胸直线向下发劲,与双脚蹬地之力形成对拔劲,手臂伸直,拳心向内。
第七式 【狮子盘球】

要点:两掌转换时,应注意始终保持抱球状。
第八式 【狮子滚球式】

要点:两手上下转换时,动作应该协调准确。
第九式 【撑排抖骨】

要点:弓步变换准确,两手动作自然协调,左右挑肘快速,发放劲力。
第十式 【拉弓肘】

要点:顶肘时,应短促有力。
第十一式 【双肘】

要点:扫肘时,应快速有力,力达肘尖。
第十二式 【牛角肘】

要点:下冲拳,快速有力;顶肘时,力达肘尖。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