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是明朝开国元勋宋濂,在晚年告老还乡之际,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
这篇文章宋濂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求学历程写起,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它传颂至今,不仅因为它的语言文字优美,更多的是它背后隐藏的深刻哲理。
它教会了普通人如何逆袭,如何迈向更高的天地。
那么,文中所写的普通人逆袭的3个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01
刻苦求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年幼时就酷爱学习,因为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于是我就向家里有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的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里的水都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
宋濂出身贫寒,家里连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更别提书籍了。
像他那样的出身,大部分都是种地,娶妻,生子,然后一辈子被穷困在一方土地之上。
但宋濂偏不认命,他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没有书,他就向有书的人家借,借回来,就一笔一划的抄录。
白天,他需要帮家里人做农活,晚上,就在煤油灯底下写书。
哪怕到了数九寒天,砚台上墨都冻成冰,手指都冻僵硬了,他也绝不放弃。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那一夜夜煤油灯下的身影,那一个个工整的笔迹,都在默默地述说着一个少年不屈的心志。
反观我们现在,条件已经非常优越了,即使是山里的孩子,也基本都能读上书了。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读书的价值呢?人想要突破阶层,唯有读书。
因为,书籍像一盏明灯,能让人寻觅到前行的方向,驱散内心的迷茫。
使人不至于被现实束缚住命运的翅膀,沉沦于暗淡无光的生活之中。
02
诚信,虚心
“录必,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把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余立侍左右,援疑置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声侧耳向他请教;
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辩驳一句话。
等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诚信、虚心,乃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只有秉持着这两个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好足。
宋濂始终保持着这两个品质,与人约定的还书日期,就算那天下暴雨,他都会准时上门送还。
最终他的诚信感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书借给他看。
而当他对书中的有些学问难以理解时,就外出去寻找老师求教,步行达上百里。
若找到一名老师,他就会用最虚心的态度向他求教,哪怕老师训斥他,他也绝不反驳。
他的虚心和诚意也感动了老师,老师就愿意把更多的知识教授于他。
“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普通人想要逆袭,就一定要学习宋濂的这种坚守诚信,谦虚低调的作风。
这是建立信任,赢得人心的最好方法,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
03
重精神,轻物质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配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同学舍的学生们,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中间,但我也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情,就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宋濂心中高兴的是什么事情呢?那就是自己的学问一天一天渐长。
他明白人生不能看表面的光鲜,唯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才是自己最大的底气。
所以,那些公子哥们,在他面前卖弄自己的财富,宋濂一点儿都不觉得羡慕。
因为他知道,他们学到的知识不如他,甚至有些人连基本的《论语》都读不通。
但他们却成天盯着别人的门第和财富,殊不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好逸恶劳。
做人的至高境界是:物质往下比,精神往上比。
当你羡慕别人住别墅,开豪车时,要看看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吃不饱饭。
而当你觉得自己水平很高,鹤立鸡群时,要看看飞得更高的还有鹄,鹄之上还有大鹏,精神的天空是无穷的。
能安分知足于物质者,是真正的富有;能不断追求精神的人,是真正的智者!
▼
宋濂在此文中,道出了普通人逆袭的3个秘密。
不仅向我们说明了寒门学子如何奋斗,更是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他用自己的人生写就的真实故事,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愿我们把他的教诲铭记于心,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