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火车要想跑得快,还是要靠电
2019年11月20日,穿越沂蒙山区的鲁南高铁终于开通了,在下终于可以坐全程高铁回老家了,这距离北京到天津的高铁已经晚了11年。现在中国高铁的里程已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二。而这一切的开始的起点,可以回追到两个历史时间点。首先是,中苏友好期间,在苏联援助的专家帮助下,中国采用苏联部件组成出第一辆电力机车;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自行研发的电力机车——1968年最终定型的“韶山一型电力机车”,也就是电视剧《奔腾年代》中“奔腾一号”的原型。
王成刚编剧、徐宗政导演的本剧,就是艺术化的再现了新中国自行研发电力机车的全过程,无论是在苏联撕毁合同之后的谷底,还是在自然灾害期间的与饥饿斗争也不耽搁研发,或者其他种种风波之下,佟大为、蒋欣、梁爱琪、陈逸恒、李解饰演的留学归来的电力机车工程师常汉卿、志愿军专业的火车驾驶员金灿烂、名媛风范的机车厂董事常汉坤、江南厂厂长吴学签、内燃机专家姚怀民,都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火车跑得更快更准更稳定,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蒸汽机、内燃机,再到电力机车,客观的说,旧中国是全面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新中国要想齐头并进,是个非常困难的课题,但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中国人,从零出发,不怕艰难困苦,直面所有的难题,一一解决,在半个世纪内,终于实现了全面领先。
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细节,等、靠、要心态是不行的,必须向前才能解决实际问题。金灿烂作为大大咧咧的转业军人,即便是做保卫科长借调到电力机车研发部门时,也善于举一反三,尤其是她说在战场上一眼能够看到主官在场时、向前一步的战斗就更有劲。《奔腾年代》里面的领导,无论是部长还是厂长,都尽可能的在第一线,在试验车厢里不动如山,那就是相信手下的战斗人员。在奔腾计划里,提出中国方案,就是要吃透海外同行的技术,化为中国特色,这样才能将电力机车实现集成。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奔腾年代》里的中国工程师们,将满腔的热血和细致的科研结合在一起,他们不在乎工作的难度,只在乎能否成功。工程师这样的人才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是极其宝贵的。如常汉卿是用志愿军俘虏的美国兵换回来的,而他也确实在工作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电力机车既是英雄带领的,又是高度集体作业。本剧阐发了英雄和人民的关系,无论他的出身如何,只要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而奋斗,就是中国工业化、中国现代化、中国人民幸福的英雄。
以吴厂长为代表的领导,明白任何事业都是由人创造的,所以在事故之后,他总是首先要问人员的安全,“没有人,什么都没有”,这是中国革命的本质,从解放前的军事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都是如此。从常汉卿这样的专业素养极其高的专家,再到金灿烂为代表的转业军人,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所进行的学习,不仅是工作上的,也包括他们在相互接触中进行情感上的适应,毕竟新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新局面,其中所有的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精神定位。常汉卿和金灿烂在鸡飞狗跳的交往中,了解到彼此的梦想。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科研,要有更快的速度,更明确的方向。火车要更快,更快才能安全,人民才更幸福。
《奔腾年代》与《父母爱情》一样,走到一起的男女主角都是家庭背景差异极大,然而又能够在共同生活中实现幸福。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也是可以找到共同语言的。《奔腾年代》里的角色,多数都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然而也有太过执念成了偏执的,比如那位跑偏的政工干部、和被自己过往所困的播音员,他们的悲剧在于没有充分打开心扉。
电视剧《奔腾年代》体现的中国自行研发的电力机车核心技术,这个过程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公关的过程。在科学的进程中,人和车都是需要不断磨合、充分历练的。爬坡的角度大、下坡的里程长、转弯的角度锐,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人的努力,要在充分明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