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斗机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之时,俄罗斯人一度勃然大怒,民间甚至有人扬言要向高层请愿,停止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否则俄罗斯的军用技术将被中国全部抄袭殆尽。
但很快中国人做出的一番承诺,却让克里姆林宫回心转意,还创下了中俄军事互信的一番神话。
(苏27战机)
中俄合作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开启了军事合作的篇章。
当时,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不得不依靠销售武器来维持国内开支。
而中国在海湾战争中见识到美国空中作战力量的强大以及制空权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后,也开始考虑引进先进战机。
(海湾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了制空权的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两国一拍即合,苏-27战斗机被引进到了中国。
由于在合作过程中,中国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所以俄罗斯不仅提供了成品的武器出口,还在1998年帮助中国完成了第一条生产线的搭建。
随后,在俄罗斯的授权下,中国开始生产苏-27战斗机。到了2004年,中方共组装了105架苏-27战斗机,而这些战斗机几乎全部基于俄罗斯的帮助进行组装的。
与此同时,从2000年开始,因为感觉到苏27战机的局限性,中国开始秘密开始了歼-11B战机的研制工作。
一开始,俄罗斯并没有对这件事上心,他们只觉得中国研制国产战机和自己卖中国武器并不冲突,他们也没有将俄制战机与中国的国产战机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战机)
毕竟,苏27在当时仍然称得上是一款先进装备,即使中国有了生产线,他们也觉得中国在没有俄罗斯帮助的情况下,造不出这样一款先进战机。
可他们哪里知道,歼-11B战机是中国改用西方军用标准,在苏-27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的,在诸多方面的性能比起原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的战机)
俄罗斯的愤怒回想起当初中俄两国有关于苏27的买卖合同,俄罗斯人自然有动怒的理由。
合同中白纸黑字地规定了中方组装数量的上限,并对雷达和发动机的国产化生产有所限制。
再加上此前2004年,中方以雷达技术落后为由,停止了从俄罗斯购买苏-27SK战斗机的成套组装零件,并终止了苏-30MKK战斗机的采购计划。
同时,中国开始加强与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等国的合作,大量进口发动机、个别组件和航电系统等关键部件。
(中国开始大量进口零部件)
俄罗斯人怀疑中国可能是在秘密抄袭俄罗斯的战机技术,意图通过逆向工程全面掌握苏系列战斗机的核心机密。
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随着中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主能力的提升,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出口市场上的地位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为中国可能会将歼-11等先进战机出口给其他国家,从而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的战机)
当时,包括塔斯社在内的俄罗斯主流媒体,都曾以大篇幅的长篇报道持续抨击中国,“未经允许便仿制俄罗斯战机,抄袭俄罗斯军用技术的丑恶用心”。
甚至俄罗斯官方也是这么认为的。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的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防止俄制武器被非法仿制。他还要求对中国仿制苏-27战机一事展开彻底调查,誓要查个水落石出。
(俄罗斯苏系战机)
而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在访问中国时更是严正指出,中国必须充分尊重俄罗斯的知识产权,坚决反对任何未经授权即对俄罗斯武器进行仿制的行为。
同时,他呼吁中国继续遵循苏-27战斗机的许可生产协议条款,确保在歼-11B战斗机的研发与生产上不偏离原有合作框架。
(俄罗斯苏系战机)
俄罗斯的顾虑但很快,中国便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对俄罗斯的顾虑。
首先,中方证明了抄袭的说法并不成立。
中方表示,歼-11B战斗机的尺寸相较于其原型苏-27或早期引进的歼-11型号有所缩减,而且除了发动机仍采用俄罗斯制造之外,雷达、航电系统等主要设备均已被换装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实现了全新的设计。
(歼11B战机)
所以,中国的歼11只是对于苏27的合理借鉴,远远谈不上什么抄袭。
其次,中国方面在了解到俄罗斯的关切后,明确表示将继续进口苏-27战机的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并承诺不会将基于苏-27研发的歼-11B战机对外出口。
俄罗斯由此意识到,尽管中国进行了在苏-27基础上的研发,并且歼11在诸多领域上完成了对苏27的超越,但整体上仍然需要依赖俄罗斯的先进技术进口,并且中国制造的战机并不会用于出口,抢占俄罗斯的份额,这反而有助于保障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俄罗斯的苏系战机)
此外,中国研制的歼11采用了西方标准,并达到了高度国产化的水平,这也让俄罗斯人意识到,与中国保持合作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技术水平,并为未来的更深层次合作打下基础。
所以,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逐渐缓和。
(苏27机动性很强)
而除了经济利益和技术合作外,国际政治和战略考量,也促使俄罗斯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受当时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俄罗斯需要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
通过与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可以加强与中国的互信和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安全威胁和挑战。
(俄罗斯战斗机生产车间)
基于这样的考虑,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战机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两国通过协商和沟通,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书写了一段中俄合作的佳话。
参考资料:
1、环球网《俄媒曝光中国苏27及苏30战机国产化过程细节》
2、光明网《苏27的“前世今生”》
3、环球网《专家:歼11B战力远超苏27 性能接近苏35最新型》
从苏27开始,我国才真正了解飞机的现代设计和原理,才有了后来的歼11B,歼10ABCD,歼16,歼20,引进苏27是我国空军现代化划时代的分水岭
拿到这笔单子苏霍伊真活得滋润了,要知道那可是俄罗斯整个国家最低谷的时候。
俄罗斯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咱们中国也应照顾其感受,毕竟当年咱们中国只有歼七、八时,只有俄罗斯敢卖给我苏一27(侧卫)战机,人要懂得感恩!
苏27是一个好的项目,花了点钱,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一个里程碑的重大项目
中国是在俄最困难的时候助其走出困境的。苏联解体大批退役军人包括高级将领三年没有工资,不卖军工他们怎么生活!97年我从黑河去海兰泡(现俄布市)买废钢,那里国营农埸把完好的农机,汽车拖拉机拆了当废铁卖。经济崩溃了没办法,买俄战机帮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应感谢中国才是
虽然当时俄罗斯很生气,但相对于即将要失去的中国军机市场和囊中羞涩,他们还是选择了忍而未发。可随着歼20的问世,他们心里也明白,中国市场他们永远彻底地失去了
还有中国对俄罗斯经济提升,最后完结的,总之中国对这件事付出了代价,才让俄罗斯闭嘴的
我只想问,歼十一,歼十六,歼二0战机的发动机是进口的?是国产的?
刚开始是仿,后来就是借了壳,但这壳真的香,毕竟是苏联航空工业,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的结晶。
我听说的可能是另外的版本。虽然一开始我们把27当做宝贝,后来慢慢的发现不香了。因为出了两次国,和泰国、土耳其各搞了一次军演,输得很惨,发现27的航电太烂,太丢面子了,所以两次军演的结果都不敢宣布。所以如果继续歼11A相当于生产出来即落后,所以果断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