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粟裕向中央提出一请求,却被胡耀邦拒绝:你要做的是安心养病

围讯见闻 2023-04-10 12:57:42

1981年,粟裕大将住进了医院,这时他年过古稀,身体却越来越差。为了探望他,他老家的亲人来到了北京。

看着想念多年的家人,粟裕想回家看看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于是他不顾病体,向中央提出了回家看看的申请。

然而考虑到粟裕的身体情况,胡耀邦拒绝了这一要求,让他安心养病。但是中央派出了工作人员替粟裕回去了一趟,拍了照片希望能解一解他的思乡之情。

粟裕大将晚年身体状况为什么那么差?他在战争年代立下了多少功?晚年又拖着病体为国家做了哪些事呢?

满身伤病

作为一个征战多年的将军,粟裕的身体本来是很强壮的。只是在经年累月的战争中,他的身体受到了伤病与操劳的侵袭。

仔细算下来,粟裕大将从军近六十年。从刚入伍的普通战士,到后来的总参谋长,几乎干遍了部队里的各级职务。

最辛苦的时候,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粟裕必须带着战士们杀出一条生路。那时候一天行军上百里,还要连打七仗。

参与战争就很可能受伤,尤其像粟裕这样打起仗来不怕死的将军。他的手臂踝骨都受过伤,脚踝受伤时还没有消炎药,只能靠着树叶消炎止痛。

至于他左臂上的伤,让他住了半年医院,还落下了伤残。右臂虽然当时看着治好了,但直到1951年旧伤复发,才把残留的弹头取出来。

更惊险的是,在红军时期,粟裕还有多次头部负伤。1927年秋,朱老总率部在福建作战,粟裕就在队伍当中。

在战斗时,一颗子弹从粟裕右侧颧骨是穿过。他也直接因此昏倒,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

后来粟裕醒来了,凭着坚定的意志力爬了起来,追上了已经走出去很远的队伍,这才得救。

1930年,粟裕的头部又一次受到重创。那时粟裕担任红四军一纵第二支队政委,率部围歼唐云山旅。

战斗打响以后,部队发起了好几次冲锋,但是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见此情形,粟裕心急如焚。

于是他没再多想,直接夺过了一挺冲锋枪,想要冲出战壕。然而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他寸步难行。

好不容易缓过一波攻击,粟裕猛然挺身而出,扔了帽子高喊:“不怕死的,跟我上!”

然而话音刚落,敌人打来的一发迫击炮直接炸在了他身旁。粟裕的头部遭到重击,眼前一黑当场昏厥。

没过多久,粟裕逐渐恢复了意识。被迫击炮炸得满脸是血的他想站起来,却怎么也站不稳。

于是负责救治的战士们,急忙把他送到了医院里。可当时条件有限,弹片无法取出来。

也正是受到这几次头部负伤的影响,残留的弹片让粟裕在后来的工作中,总是被头疼的毛病困扰。

尤其战事吃紧和过度劳累时,头疼就会伴随着而来,常常让意志力坚定的他都难以忍受。

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时,粟裕所在的位置非常重要,容不得丝毫错漏。

他要率部围堵杜聿明的三个兵团,还要阻击南边的两个兵团,更要支援中原野战军围歼黄维兵团。

为了将指挥工作做得更好,粟裕恨不得不睡觉。极度紧绷的状态下,他的头疼也来势汹汹。

后来粟裕自己回忆起那段时间,也是颇为感慨。当时疼得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甚至头发都像针扎一样。

最严重的时候,连行走站立都成问题。但为了保证指挥工作的成功,他还是躺在担架上亲临指挥现场。

打完淮海战役以后,他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所以中央军委特批他到济南休整养病。

身体刚好了一点,粟裕就又回到了前线。这时他刚不惑之年,但头疼、高血压、肠胃病等等,已经蚕食了他的健康。

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指挥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以后,更是担起了主政南京的重任。

后来蒋介石败逃台湾,中央军委计划武力收复台湾,粟裕因此又一次站在了台海前线。

在这样的压力下,粟裕的身体濒临崩溃,但他依然勉力支撑着。1950年夏天,毛主席看重他的才能,让他去东北组建边防军抗美援朝。

可那时粟裕的头疼病更重了,甚至眼睛都不能往左右看。害怕耽误大事,他向毛主席报告了病情。

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毛主席写信让他好好修养。后来中央安排他到苏联养病,复位了他错位绞结的肠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病也找上了粟裕,和头疼一起折磨着这位英雄。1984年,粟裕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

直到火化以后,困扰了他几十年的三块弹片,终于被他的家人从骨灰了挑了出来。

总之,粟裕将军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容乐观,这离不开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活。那段时光蚕食了他的健康,但也留下了不少传奇往事。

峥嵘岁月

粟裕参加革命很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成为了我军的重要指战员。因而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义不容辞地成为了新四军的一员猛将。

1938年夏天,粟裕顶风冒雨地率先遣队急行军。三天以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江苏句容。

来不及休整,粟裕立刻指挥先遣队在下蜀车站实施破路作业。在他们的努力下,京沪线成功被中断好几个小时。

按照计划,先遣队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撤退了。但是观察过周围环境以后,粟裕决定要留下来打一场伏击再走。

句容的公路两边有高低不平的小土包和树木做掩护,再适合伏击不过。

先遣队也只有两挺轻机枪,和日寇的装备根本没法比。何况这是一次计划外的战斗,新四军就算埋伏起来,也未必能打赢。

而且本来粟裕做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先向上级报告的,敌我悬殊的差距上级未必能同意。

可是那天唯一用来联络的电台,偏偏烧坏了,给粟裕提供了“先斩后奏”的条件。他也不想错过这绝佳的伏击条件,这才有了韦岗伏击战。

在战斗过程中,敌我僵持不下,拖得越久我方就越危险。粟裕也明白这一点,思考以后他看上了北部制高点。

于是他让机枪手从制高点开枪,一下子改变了僵持不下的局面,击垮了日军。其实这次战斗规模很小,加起来不过毁车四辆,歼敌杀敌二十余人。

但是这次战役却告诉老百姓,新四军是敢和日寇打仗,并且是能打胜仗的。那时老百姓很久没见过像样的抗日队伍了,时常几个日本士兵就敢欺压整个村庄。

因而粟裕打的这次小规模胜仗,虽然战果和后来的大战没法比,但是树立起了新四军在老百姓心里的形象。

在饱受欺压老百姓心里,没有什么比遇到一个他们可以依靠的队伍更重要。装备不行就造、士兵不行就练,只要有抗日的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新四军在后来的一次次战斗中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粟裕也打出了更多漂亮仗。

1942年秋,日寇偷袭了苏中四分区。得知此事以后,粟裕决定将计就计,计划把偷袭的日寇一举围歼。

为此粟裕亲自坐镇,正如他所料,日寇按计划进入了包围圈。部队按照粟裕的指令先按兵不动,等日寇取道谢家口再进行阻击。

带队的日军指挥官是保田,出了名的狡猾难打。所以他见势不对立刻做出了反应,一边从薄弱处突围,一边就地挖战壕准备固守。

了解到谢家渡僵持不下的局面以后,粟裕立刻赶到了前线,亲临战场指挥让他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其实保田当时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面对狡猾的敌人粟裕不敢有丝毫掉以轻心,还是调来了援军参与最后的歼灭。

深思熟虑以后,粟裕让人吹了三次号。

第二次号刚吹响,我军出动的同时,却看见了阵前一阵烟雾腾空。原来是保田放了烟雾弹想逃跑。

粟裕也设下了迷魂阵,第三次号让人吹了停止前进号。听到号声保田果然停下了撤退行动,他这一犹豫我军直接扑了上去。

凌晨时分,谢家渡战斗结束,这也是我军当年在苏中一次性歼敌最多的战斗,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从这两次战斗可以看出,粟裕的指挥向来是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的。而他晚年时,也用毕生作战经验,给军队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著书立说

这笔宝贵的财富就是《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大将这一生的战斗经验丰富,这本回忆录就是他毕生经验和心血的总结。

早在五六十年代,粟裕看着军队的建设情况,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他的战斗经验都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学到的,对军队建设大有裨益。

然而没过多久,周总理找粟裕谈了一次话,希望他能到国务院做些工作。其实粟裕做这些工作的经验不多,本想拒绝。

但是周总理真心希望他能到国务院帮忙,还告诉他不会做的可以学。于是粟裕到了国务院工作,写回忆录的事就暂且搁置了。

直到七十年代初,周总理派粟裕到北部边界视察。在那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粟裕做了不少军队基层调研工作。

坐着吉普车,粟裕看到了边防线的地形岗哨。在座谈会上,他听到了一线指挥员和战士们的心声。

回到北京以后,他总结了自己的调研结果,向周总理当面做出了报告。得到周总理的同意以后,他又以书面报告的方式向中央军委做出了汇报。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对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看法都写成了报告,并且向中央军委说明了这些。

就算暂时没被采纳,粟裕也没有灰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有利于军队建设的事。

粟裕一直把自己当成战争中的幸存者,所以他认为应该把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自己的战斗经验相结合,并使之为以后的军事发展服务。

1976年,粟裕又经历了一场大病。身体慢慢恢复时,他还是惦记着这件事。并且郑重考虑了他夫人楚青的意见,决定把这些都写下来。

确定了写作内容以后,粟裕没有耽搁立刻开始了行动,为了对党和人民负责,他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

帮助他整理材料的工作人员,粟裕也都让他们实事求是,不要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无论成败粟裕都写了下来,就是希望能完整地终结经验教训。

还有很可贵的一点是,虽然是他的回忆录,但是书里的内容却不是他的一言堂。对于他自己回忆的内容,粟裕也安排了人员负责找资料核实。

最开始写的时候,粟裕就把那些不为人知或者未详细被人熟知的,重要史料和经验挖掘了出来。

在写作的过程中,粟裕多是采取口述的形式。由浅入深的讲述,似乎能把负责记录的工作人员也带回到战争年代。

从南昌起义到湖南起义,粟裕是最早的一批红军战士,深刻体会了红军发展起来的艰难历程。

发展初期,他率领一小队红军就能转战数省。后来人数多了,他指挥数十万人的大兵团也不在话下。

粟裕是一个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所以他的战斗经验尤为丰富。在人生暮年、疾病缠身之际,他奉献出了自己最后的心血和智慧。

但这样一个将军,却是带着遗憾去世的。81年时,他因病住进医院,本想回家乡看看,便向上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考虑到粟裕当时的身体状态不好,甚至连走路都成了困难,因为在组织上商量过后,胡耀邦最终还是拒绝了粟裕回家看看的想法。

后来,为了缓解粟裕的思乡之情,胡耀邦还专门派了张震等同志前往粟裕的家乡。给他带来了家乡的消息,以及家乡的物品。

可惜的是,后来粟裕病重直至去世,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乡了。

虽然粟裕大将已经离去将近四十年了,但是我们依然能透过文字了解这位英雄的雄才大略。谨以此文,向粟裕大将致敬!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7 阅读:6002
评论列表

围讯见闻

简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