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很关键,但别一股脑儿全信它。一家车企要想长远发展,可不是单靠那几组冷冰冰的利润、销量数字就能说清楚的,更不是衡量好坏的唯一尺子。有的车企账面上看着挺惨淡,但说不定人家正在为将来的大计悄悄砸钱呢,这些都得靠时间来慢慢验证。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委会的朱伟华秘书长,在2020年时说过这样一番话:那时候,他强调了很多关于汽车行业的见解。他的话语中,满满的都是对汽车信息服务的重视和期待。他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一直都在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信息服务发展而努力。朱伟华秘书长深知,信息服务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他说,只有通过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让汽车行业更加稳健地发展。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信念和追求。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汽车工业信息委会不断前行,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信息服务。他的付出和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20年4月1号那天,比亚迪公布了一份财报,看得王传福心里直发凉。从营收到净利润,这些关键数字几乎全都在往下掉。具体来说,营收这块是1277.39亿元,这可是从2012年开始头一回往下走;净利润呢,只有16.14亿元,跟去年这时候比起来,少了41.93%,创了近五年来的最差纪录。
那时候,大家只知道王传福的安徽老乡李斌弄的蔚来汽车情况不妙,就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样,但对比亚迪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岁月却知之甚少。好多跟王传福一起奋斗多年的老员工,都在那会儿选择了走人。更夸张的是,有的汽车公司直接把招聘的点设到了比亚迪的大门口,生生挖走了不少比亚迪自己培养的技术高手。
虽然业绩数字连连下滑,但有个数字却反其道而行之,涨得挺欢,那就是研发上的花钱。2019年,比亚迪在研发上砸了84.21亿,这笔钱占他们全年卖货收入的6.59%,比去年还多了0.03个百分点。搞研发的人也多,总共有3578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5.62%,比去年多了15.11%。
王传福在困境中坚定地说:“比亚迪的命脉,那就是工程师的精神。就算咱们啥都没了,厂房、专利、股票统统一扫而空,但只要工程师团队还在,咱们就能立马卷土重来。”
就在这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的头儿朱伟华,他那时是秘书长,写了篇长文章来聊聊这事儿。他瞅出了王传福心里的大志向和真本事,还瞧见了比亚迪那股子对研发的死磕劲儿,简直就是“长期主义者”的典范。
从2020年起,比亚迪真的做到了。他们靠着多年来默默搞研发,一下子推出了超牛的“刀片电池”和“DM-i技术”,就这么一路冲杀,快要站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顶端了。
三年后的那个8月9号晚上,比亚迪迎来了第500万辆车的下线仪式。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王传福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好几次都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里满是泪水。
昨天晚上,比亚迪这个五年前还陷入低谷的公司,竟然发布了他们有史以来最牛的财报。营收达到了7771亿元,比去年多了29%。净利润也有402.5亿元,涨了34%。所有这些关键的经营数字,都创下了新高。
研发费用也创下了新高,达到了542亿,比去年涨了36%,这个涨幅比同期的净利润还要高出不少。说起来,从2011年到2024年这14年里,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投入都比当年的净利润要多。特别是2017年,那时候真是豁出去了,研发费是净利润的2.6倍呢。
要是说王传福的泪水是因为“追梦造车”而落下,那他的一滴泪肯定滴在了比亚迪这些年的财务报表上,渗进了那些既冷静又充满激情的研发数据里头。
史上最能“捞金”的财务报告
2024年,比亚迪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大放异彩,像是无人能敌的高手,公布了一份前所未有的精彩财报。
一天能稳稳当当赚上一大笔钱。
这是很多财经媒体提及的比亚迪财报的标题亮点。瞅瞅财报上的数字,2024年比亚迪的营收达到了7771.02亿元,比去年涨了29.02%。纯利润呢,是402.54亿元,涨幅有34%。要是把非经常性损益去掉,净利润还有369.83亿元,也涨了快30%,就是29.94%。
说起来,吉利汽车现在可真是火得不行,2024年他们的总收入一下子冲到了2402亿元,这可是头一回超过2400亿大关。一年下来,他们纯赚了166亿元,扣掉一些特殊因素后,手里还握着85亿元的净利润。再瞧瞧他们的老对手长城汽车,2024年一年下来纯利润也就124亿到130亿之间,每天赚的钱连个小目标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广汽和上汽呢,2024年各自也就赚了十多个亿。最惨的是北汽,竟然亏了60多个亿。
看看那些新兴的车企,基本都是亏钱的。李斌的蔚来,从2019年开始就一直亏,亏到了2025年。财务报告上写着呢,2024年一年就亏了224亿,简直就是“亏损大户”。小鹏汽车虽然这几年业绩有好转,但还是在亏钱,只不过亏得少了点,是57.9亿。就连网上特别火的小米汽车,2024年也亏了62亿。不过小米造车才3年,能亏这么少也算不错了。唯一赚钱的可能就是理想汽车了,但他们的净利润也比去年少了31.9%,只有80亿了。
得说说的是,就算去年价格大战打得火热,比亚迪的汽车业务赚钱能力却没受影响。到了2024年,毛利率达到了21.02%,比去年还多了0.63个百分点。这个成绩,不光比特斯拉的17.9%要好,也比理想的19.8%和小米的18.5%要高。
没错,比亚迪的规模效应确实帮了大忙。到了2024年,他们卖出了427.21万辆车,比去年多了41%,直接冲到了全球车企销量第四的位置。这可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来头一遭,有车企能排得这么靠前。这份超牛的财报,说白了,就是靠比亚迪这出色的销量撑起来的。
说到这份成绩单,王传福实话实说,“到了2024年,咱们公司采取了多品牌的路子,慢慢把比亚迪、方程豹、腾势还有仰望这些牌子都摆到位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品牌梯队。这么做,集团的销量也是一路飙升,创下了不少新高。”
从这事儿能看出来,比亚迪对于“赚钱”这事儿,那简直是水到渠成,没啥大不了的。对他们而言,这根本就不是个难题。
研发高手以一敌四
比起忙着挣钱,比亚迪可能更看重怎么花钱。
“赚太多利润那就是战略搞砸了!”这是深圳企业家任正非对于利润的看法,他觉得这是个根本问题。同样,这也是王传福一直在实践中坚持的理念。
各大新闻都在说比亚迪厉害,一天能净赚个一亿。但其实,比亚迪能这么牛,主要靠的是王传福的魄力,他敢一天花出去一亿五。
财务报告说,2024年比亚迪在研发上花了542亿,比上一年多了36%,这个数比它去年赚的净利润还多,而且比特斯拉多投了219亿。看来,比亚迪很有可能成为2024年A股公司里研发投入最多的。
到现在为止,比亚迪在研发上已经砸了超过1800亿的大钱,而且他们的研发团队人数超过了12万,在全球的汽车制造公司里排第一。在行内人眼里,比亚迪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养这“12万工程师大军”,而他们最宝贵的资产也是这支“12万工程师大军”。
比较一下各家的研发投入,吉利花了158.9亿,蔚来是130.4亿,理想则是110.7亿,小鹏相对较少,只有64.6亿。但比亚迪的投入比这四家加起来还要多。网友们开玩笑说:“比亚迪这简直是以一敌四啊。”
比亚迪从创立之初,技术就一直深深扎根在它的骨子里。到了2024年1月19日,北京那边公布了首届“国家顶尖工程师”名单,比亚迪的首席科学家廉玉波也成功上榜。算算日子,他加入比亚迪已经满20年了。回想起20年前,在上海的金茂大厦,那时的王传福37岁,他多次诚邀,连着几个晚上都聊到深夜,最终才打动了40岁的廉玉波,让他加入比亚迪汽车,担任技术总监。
那时候的王传福特别想招到优秀的人才,他会亲自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好学校去挑选。从那以后,比亚迪就一直保留着到学校里招新人的习惯。特别是最近几年,比亚迪招了好几万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了2024年,新招的大学生里,硕士和博士都快占到七成了,搞研发的人员比例也快到八成了。
比亚迪因为有大把的人才和资金支持,技术方面进步飞快。从去年开始,比亚迪接连亮出了好多新技术,像第五代DM系统、易三方平台、天神之眼高级智能驾驶系统、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还有超级e平台等等,这些都是革命性的技术。它们在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这两块儿,让比亚迪的技术遥遥领先。
就在马斯克还在大肆宣扬他的4680电池时,比亚迪那边已经悄悄把固态电池的量产计划给敲定了。而大众还在为快充技术犹豫不决呢,比亚迪的“兆瓦闪充”一出,直接让对手们望尘莫及,瞬间感觉被甩了几条街。
有个懂行的人说,王传福的招数挺直接的:他就是拿研发经费砸,搞出技术差距,再用垂直管理一套组合拳,把对手都挤出去。
尾声写到这里,差不多就该收尾了。想想之前写的那些内容,心里头还是挺有感触的。虽然说得不一定全对,但都是我心里的真实想法。回顾这一路,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好多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写这本书(或文章)的时候,也发生了不少事,有的让人开心,有的则让人头疼。但不管怎样,我都尽力去写了,希望能把我想说的都表达出来。现在,这本书(或文章)就要告一段落了。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里面得到点启发,或者至少觉得读得有趣。如果你们有啥想法或者建议,随时欢迎告诉我。最后,还是要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人。没有你们,我可能坚持不到现在。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写,跟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想法和故事。
要说比亚迪那惊人的赚钱本事让人惊叹,但其实更让同行们心里发憷的,是它花钱的大手笔。
落后时,得加大投入搞研发;领先了,更得舍得花钱继续研发。
哪怕是在最深沉的夜幕下,比亚迪也始终没让“创新的火花”熄灭。
我们公司手里握着不少新技术,就像有个大鱼塘,里面养了好多鱼。啥时候需要新技术了,就随手捞一条出来用。
大家可能不清楚,王传福那句看似轻松的话,其实背后投入的是无法计算的巨额资金。
这就是比亚迪为啥能一直站在顶尖位置的原因。
华为上汽合作新车发布快来了!据说首款车今年就能见到,价格可能会跌到15万左右?
恒大第二,工业垃圾。
船夫哥的眼泪,犹如豺狼虎豹的口水。[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