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5月10日起施行。以下是对新条例的解读: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不再受户籍限制,可在全国任意一个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只需提供身份证及婚姻状况声明。这解决了人口流动频繁下异地结婚登记的难题,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优化婚姻登记流程:取消了婚姻登记需提交户口簿纸质证明的要求,全面推行电子证照核验,当事人仅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填写简化版《婚姻登记声明书》即可办理结婚或离婚登记,同时取消了婚育证明、单位介绍信等材料。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工作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提供婚前教育、家庭关系调解、离婚干预等全周期服务,引入婚姻家庭辅导师等专业人员,还将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纳入政府职责,倡导文明婚俗,引导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新条例对离婚冷静期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明确了哪些情况可以缩短或免除冷静期,让离婚程序更人性化。同时,在冷静期内提供婚姻辅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帮助夫妻理性处理矛盾。
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婚姻登记的监管,更严格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成年人过早进入婚姻。
规范婚姻登记机构行为:对婚姻登记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更明确的规定,规范了其行为,杜绝违规操作,确保整个登记过程公正透明。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并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泄露隐私者将被追责。婚姻登记全程免费,严禁变相收费。
强化反拐卖与反家暴干预机制:婚姻登记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登记时,若发现疑似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或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需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受害人获取救助,填补了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空白。
针对视障、听障等残障人士,各登记处将配备手语翻译、无障碍设施,并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涉外婚姻登记权限下放至300个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
信息联网核验与信用惩戒双重保障:婚姻登记机关需通过全国联网系统核验当事人身份及婚姻状况信息,确保登记合法合规。对出具虚假证件或声明的当事人,将依法追责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新《婚姻登记条例》亮点颇多。“全国通办” 与取消户口簿要求,极大便利流动人口,降低登记成本,保障婚姻自主权;强化婚姻家庭服务,利于树立正确婚恋观,促进家庭和谐。不过,实施时也面临数据安全、服务质量把控等挑战,需持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