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一切有为法就像是梦幻泡影,应该这样去看。
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真实的?
这是一个问题。
死去元知万事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这辈子不管忙乎什么,得到了什么,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不会说还要攥着什么带走。
西方有个皇帝临终前把棺材两边开洞、好让他把手伸出来,让世人看一看,哪怕他几乎拥有了名利权等一切,死后也是什么都带不走。
所以人都是好生恶死,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最后发现无济于事,只能感叹“天命难违”。
想来想去,还是赚钱最好玩!
既然一切都是经历和感受,那要紧的就是你怎么想和怎么做了。
我在人间已经走了很久,也曾迷恋繁华,也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曾阅人无数,做过很多事,尝试过很多方向。
到现在才发现,还是赚钱这个事最有意思。
因为它很直接很简单,比如你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钱都会给你真实的反馈。要知道这其实不容易。
你在一个公司上班,虽然按道理来说应该公平公正,多劳多得,实际上并非如此,不是你的劳动产生了多少价值就一定能够得到客观正确的回报。
当然,这里面还有比较复杂的内涵,但只是专注于赚钱的话,钱不是有血有肉的人,钱是流动的,所以钱足够“客观”。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这是一个金融家的名言。
我们可以对照巴菲特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来看,意思都是反其道而行之。
赚钱的关键在于眼光。对此,老方说范蠡才是经商赚钱的祖师爷,春秋战国时期,他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仇,成功后果断归隐。范蠡深谙道家思想,擅长把握时机,他通过做生意三次成为天下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
“水则资车,旱则资舟”,“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得时无待,时不再来”,“随时以行”是范蠡的经商理念,他认为世界是有规律的,“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不管赚钱还是做事都需要顺应时势、时局和规律,顺势而为,才能成功。
范蠡人弃我取,李嘉诚低买高卖,巴菲特别人贪婪他恐惧,意思都是靠反共识发财。
道理很简单,月满则亏,天时有循环,行业有周期,事物都是从一个反面走向另一个反面,但其中的转化是最难的。
“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 ,能够看准时机,果断行动的人世所罕见。很多人不是太早就是太迟,更多人是无知无觉或不敢去做。从时而追这个事可能就源自人的主观感觉,大商人都是直觉很准,最重要的判断不是靠分析而是靠直觉。
只有能赚钱的人才能赚到钱,这是很精辟的一句话!
赚钱很考验人的水平,或者是赚钱就是一种游戏,需要你的分析判断和行为果断,还要跟市场和别人斗智斗勇,挑战很大,巴菲特一辈子乐在其中是有缘故的。
人都喜欢钱,哪怕圣贤也不例外,孔夫子就曾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人生在世,随处都要花钱。不仅仅是衣食住行,包括人际关系,人情往来,金钱都称得上举足轻重。
钱是最现实的东西,尽管“钱”本身毫无意义,但钱跟世上的许多东西关联在一起的,因此你如果想要赚钱,首先是要转变对钱的认识和态度。其实很多人对钱都缺乏正确的理解,表现出来就是要么是吝啬和市侩,要么就是敷衍和不屑一顾。
这样的人往往都赚不到多少钱,哪怕一时赚到了也用不好钱,钱会“闻味道”,钱只会为能够用好它的人服务。所以曹德旺“钱是用来玩的,别把钱当真”的认识、态度是对的,谁水平高就多玩一些时间,谁水平低就少玩一些时间。
真正爱上赚钱,才能借假修真!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赚到大钱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一方面是追求效率,不近人情,做事非常功利,目的性强,但另一方面他们对金钱财富又很淡然很洒脱。
而大多数人都是患得患失的紧张状态,“输不起”一样,害怕亏钱,为没钱而恐惧,有钱后又自我膨胀,洋洋自得,这样就还是修养不够,对金钱缺乏驾驭力,心态上差了很多火候。
所以赚钱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老方问你一个问题,你说是人可靠还是钱可靠?如果你没有钱,那还有谁会在乎你?埋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不过是弱者的呻吟,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现实主义,比如下面这段话所说:
紧张工作之余我有时会稍作遐想,如果早出生一百万年,作为一个男人,此刻我应该正在狩猎。我应该围着兽皮裙,手持标枪,正在捕捉山羊野鹿,也可能正和虎豹豺狼大狗熊做生死之搏。如果我干不好,我就会被咬死,我的家人族人就会饿死。每想到这里,我就决定集中精力,回到中国互联网这个现实丛林中来。
既然需要用钱解决现实问题,那就不妨认真对待这件事,借假修真。你真的爱上钱,钱才会真的爱上你。至于如何赚到钱,请关注后面的文章和专栏,最后如果你有所启发,请分享出去。另外赞赏也是很好的交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