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透过枝繁叶茂的枣树,洒在院子里,斑驳的光影里,我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大娘。她佝偻着背,眼神空洞,曾经的盛气凌人早已荡然无存。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那个在村里叱咤风云的女人,如今竟会如此落魄。而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母亲竟然邀请她一家来我家吃饭。35年了,她们如同水火,老死不相往来,究竟是什么让母亲改变了主意?这顿饭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记忆的长河把我拉回多年前。大娘的到来,让我再次忆起她曾经的蛮横。她孤身一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孙子,靠乞讨度日。前些日子,母亲在街上看到她晕倒,不顾过去的恩怨,把她带回了家。母亲的举动让我不解,甚至有些愤怒。我忘不了小时候,大娘是如何欺负我的,也忘不了她如何挑拨父母的关系,更忘不了母亲因为她受了多少委屈。
“妈,你忘了她30多年前是怎么欺负你女儿的吗?”我忍不住问。母亲叹了口气,指着坐在一旁的大娘,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我没有忘记她当初怎么欺负你,但是你看看她现在多可怜……”母亲的话让我心头一震,我这才注意到,大娘早已不复当年的嚣张跋扈,如今的她,眼神呆滞,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甚至连我走到她身边,她都认不出我是谁。
母亲和大娘的恩怨,源于我们共同生活的那段岁月。我们两家和爷爷奶奶住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摩擦自然少不了。大娘性格强势,嗓门大,脾气暴躁,而母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只生了我一个女儿的母亲,在婆家更是没有地位,经常被奶奶和大娘联手欺负。母亲的隐忍,反而助长了大娘的气焰,她变本加厉地刁难母亲,甚至造谣生事,挑拨父母的关系。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父亲外出干活回家后,大娘就在他耳边嚼舌根,说母亲不守妇道。父亲听信谗言,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母亲一巴掌。得知真相后,母亲收拾行李,抱着我回了娘家。后来,父亲上门道歉,母亲才原谅了他。而我和大娘的矛盾,也因为一个毛绒娃娃彻底爆发。那是我过生日,母亲特意从集市上给我买的。我在院子里玩耍时,不小心砸到了大娘,她二话不说,抢过娃娃扔进了泥坑里。我气不过,咬了她一口,她又打了我一巴掌。母亲看到这一幕,终于爆发了,和她在院子里厮打起来。
那次争吵后,母亲坚决要搬出去住。为了我,也为了他自己,父亲同意了。我们一家三口搬到了村东头,虽然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但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此后,母亲和大娘几乎断绝了来往,即使在爷爷奶奶家碰面,也形同陌路。爷爷八十岁大寿那天,母亲特意做了菜,包了饺子,可看到大娘来了,转身就带着我回了家。
两个堂哥结婚时,我们家也没去随份子。为此,大爷狠狠地揍了父亲一顿,兄弟俩也因此反目。后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为了争夺家产,兄弟俩再次发生争执,最后在亲戚的调解下,才勉强平分了财产。或许是命运的捉弄,两个堂哥仗着父母的溺爱,在村里横行霸道,最终因为犯事双双入狱。大爷受不了打击,郁郁而终。两个堂嫂扔下孩子回了娘家,不久后改嫁。大娘成了孤家寡人,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孙子。
世事无常,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娘,如今却沦落到乞讨为生。而曾经处处忍让的母亲,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看着眼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曾经的怨恨,在这一刻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母亲的举动,让我开始反思。冤冤相报何时了?宽容和理解,才是化解仇恨的最好方式。母亲用她的善良和宽容,不仅帮助了大娘,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但我们更应该学会放下过去,珍惜当下。这顿饭,不仅是母亲对大娘的救赎,也是对过去的告别。而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顿饭,吃下去的是亲情,是谅解,更是人性的光辉。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