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观察 宿艺
很少有车企愿意为改款车型一次投入5个亿,但问界就这么干了。
当余承东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发布24.98 万元起的价格,现场和社交平台上瞬间同步“遥遥领先”。
如果说去年7月发布的问界M7是华为在中大型智能SUV上的首个探索车型,那么如今问界新M7就更像是一个“超级进化体”:其聚合了华为诸多领先“黑科技”,以及扎实的材料与制造工艺,一举打破了目前行业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安全的“三块天花板”,并且带来了同级别最大空间使用率、最佳驾驶体验,以及同样的“最佳价格”。
余承东表示:我们在AITO问界新M7系列上重金投入5个亿,在看不见和看得见的地方,都给用户带来了比“遥遥领先”更领先的体验。
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终于迎来了问界打出的一张“王炸”。
国内首个无图量产智驾,打破智能驾驶天花板今年上半年,包括问界、理想、小鹏等汽车品牌发起了“百城高精地图智驾大战”。
正当业界和用户都在等待具体的落地进展时,余承东在本次发布会上突然宣布:问界新M7率先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这意味着用户无需再关心开城时间表,搭载HUAWEI ADS 2.0的车型在年底将不再区分城市,直接全国开通无图高阶智能驾驶。
中国地域广大,相比有图智驾,无图版高阶智驾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企业投入成本,还可以快速完成高阶智能驾驶的全国部署速度与市场普及节奏。但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如何保障无图版高阶智驾的综合体验和持续进化能力,其实是一个巨大挑战。
全世界可以做到自动驾驶软硬件合一全栈自研的公司只有两家:华为与特斯拉。
并且,华为还有特斯拉所不具备的国内自动驾驶领域含金非常高的地图甲级测绘资质。
这种深入底层、拥有完整核心技术的强悍能力,保证了华为一方面可以在有图与无图智驾的“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也让HUAWEI ADS拥有了“遥遥领先”的高阶智驾体验与快速迭代实力。
HUAWEI ADS 2.0在今年4月16日2023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并被余承东称之为无限接近L3的“L2.999999……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当时很多业界人士调侃“老余又吹牛”,但接下来无论是众多媒体的横向评测,还是购车用户的实际路况体验,皆印证了余承东“此言非虚”。
余承东在本次发布会上介绍,HUAWEI ADS 2.0自2023年4月发布以来,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了丰富的场景库,每天深度学习1000万+km,持续优化迭代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数据,长距离NCA领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达200km,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高达99%+。
那么,HUAWEI ADS 2.0是如何领先行业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高阶智驾全国开跑”的呢?
首先,HUAWEI ADS 2.0 的感知算法极其强大,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前向 170m ,侧向 70 多米的识别距离,这意味着无论是城区还是高速都可具备较为宽泛的感知距离。
第二,是强悍的硬件,问界新M7配备1个顶置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等27个感知硬件。这套多传感器的融合感知系统可以实现360度全范围覆盖,最远可探测到200米,每秒可处理1GB的数据量,核心计算单元为华为MDC610,算力达到200Tops。
第三,是同样领先的算法,HUAWEI ADS 2.0在融合BEV(Bird Eye View,鸟瞰图)感知能力基础上,升级业界首创的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2.0网络,可以做到“无上限”的通用障碍物识别,包括白名单外的异形物体(比如高速路上的塑料袋、狭窄通路上的树枝等),识别率高达99.9% ,尽可能减少感知误判和边角擦碰事件的发生。
华为智能驾驶产品总监缪军海对此表示:如果说GOD1.0让智能驾驶“更安全”,那么GOD2.0正在让智能驾驶“更类人”。
简单来说,就是搭载HUAWEI ADS 2.0的问界新M7,既能“看得懂路”,又能“看得懂物”,避免了“傻傻分不清”的“低智商视觉思维逻辑”。
令《壹观察》印象同样深刻地是,相比其他新能源品牌每月一次的OTA升级节奏,HUAWEI ADS 2.0智能驾驶最快可实现“每五天迭代一个版本”。这背后是每天深度学习1000万+km带来的大数据优势,同样还有华为云端AI 训练平台自带的1.8E Flops带来的强大算力支撑。
带来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问界新M7的智能驾驶几乎是时刻保持ADAS模型的最新进化状态,并且你使用时长越多、路上跑的问界越多,问界全国无图高阶智能驾驶的成长能力就会越强悍。这其实也是HUAWEI ADS 2.0不屑于做城市通勤模式的重要原因。
移动的全屋智能,打破智能座舱天花板华为智能座舱就是产业新标杆,这点在业界已成为共识,并没有什么悬念。
但问界新M7此次还是带来的诸多新惊喜。
车载HarmonyOS 3再次刷新了业界对智能座舱体验的新高度,比如用户通过手机内各类APP打开相应地址,上车后通过手机“碰一碰”车机互联后,应用内地址信息即可流转至HarmonyOS 3的车机地图,同时开启地图导航搜索,即可确定目的地。这在用户出行场景中非常实用,省去了过去“一个目的地,两个屏幕重复操作”的繁琐。有意思的是,华为表示,目前计划将支持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美团外卖等Top 10+热门应用。
当然,华为这块15.6英寸2K HDR智能中控大屏,无论是在Pad还是车载大屏都是顶级品质的存在,配合HarmonyOS 3和华为一贯的领先调优,操作流畅性再次刷新了问界自己树立的新标杆。余承东将其评价为“和华为 Mate 60 Pro 一样流畅”。
HUAWEI MagLink也终于实现了量产上车,问界新M7配备了HUAWEI MagLink魔吸车载接口,可在后排装载两个华为Pad屏,实现车机无感连接,从而带了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一家人出行,前排副驾驶的妈妈可以为后排的孩子选择内容,还可以锁定屏幕息屏,调节亮度和音量,让父母可以在车机上管控后排屏,让孩子在后排安心使用。驻车后,一家三口可以开启赛车游戏,前后排联机对战,让问界新M7秒变游戏空间。
此外,在与手机、Pad、PC等设备与将这两个华为Pad屏变成组成“超级终端”之后,华为智能座舱还可以变成移动办公空间、个人创作空间、儿童书房等场景,你甚至可以在后排遥控无人机,将拍摄画面实时投放在三块屏幕上,问界官方还提供了选配小桌板,便于后排用户的跨屏操作与日常需求,打造“移动的全屋智能”。
三层安全叠加,打破汽车安全天花板作为一款典型的中大型SUV家庭用车,安全是用户购车的核心考量之一。
据说这次问界新M7投入5个亿做升级,其中2.8亿都花在了安全上。
其中,被动安全方面,问界新M7车身结构匹配开模,重新改造焊装产线,这种花费投入之大可想而知,也确实提前了问界新M7对“车身安全”的高度重视。华为还通过端云协同与制造工艺提升,基于盘古大模型的泛化工业目标检测预训练模型等方式,共同保障问界新M7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质量管理。可实现产品制造环节发现缺陷问题主动拦截,以及通过故障诊断预警实现制造批次质量前置识别,从而保障每一台问界新M7交付的高品质。
根据余承东公布的信息,问界新M7全车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24.4% 、高强钢和铝合金占比80.6% ,全面优于宝马X5等现售50万级豪华品牌主流车型。同时引入CBS(Composite Body Solutions,复合车身解决方案) 复合车身材料,全系标配八个安全气囊、前排双预紧安全带,有效提高车身刚度和碰撞安全性。
问界新M7经过第三方权威评测,中国汽研Super Crash项目给出安全评价。业内首次车对车碰撞,4吨重的货车以40km/h的速度与60km/h的问界新M7相撞,相对时速100km/h,问界新M7的A柱、A柱上边梁及后车体外观无明显变形,四门能正常开启,车体结构整体保持完好。业内最严苛动态压顶测试,用30吨重卡以20km/h的速度上单边桥后动态压顶静置问界新M7,车体结构保持完整,无大变形,乘员头部空间充足,四车门无破坏,可正常开启。
但被动安全只能尽力保障事故发生后的安全,主动安全对于驾乘用户来说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壹观察》之前曾驾乘搭载HUAWEI ADS 2.0的问界M5智驾版在重庆高速道路上行驶,其中在进入高速路的拐弯场景时,在遇到树木遮挡的情况下,前方突然出现横穿高速口入口的人员时,做到了“领先驾驶人员”反应的快速刹车判断,表现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本次发布会上,余承东也展示了大量媒体实测数据和来自问界用户的真车驾乘视频,印证了“问界包揽各类主动安全评测第一”。
问界新M7车搭载的HUAWEI ADS 2.0主动安全能力持续进化,比如首发全向防碰撞系统,实现前向、侧向和后向全方向、全方位防碰撞能力。测试数据显示,AEB(自动紧急制动)最高刹停时速提升至90km/h ,能力提升50%。当侧前方、侧后方有车辆驶来,存在碰撞风险时,ELKA紧急车道保持会介入横向控制,使车辆保持在原车道继续行驶,避免碰撞风险。ELKA紧急车道保持,则在车辆跨越实线、虚线车道、硬质护栏和车道边界时,都能紧急介入,使车辆保持在原车道行驶,避免发生碰撞风险。
当前方遇到施工修路与水马等物体侵占车道时,问界新M7能够精准识别,并自主果断决策,提前采取减速变道等动作进行灵活避险,可借道、换道避障,随机应变游刃有余,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连贯性。
余承东对此表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带来的主动安全,不仅不怕事,更能“避事”,智驾不是炫技,安全才是真谛。
另外一个家庭用户重点关注的,是环境与场景安全。
问界新M7使用了大量环保材料,通过打造“零甲醛”座舱,让很多有儿童的家庭用户免去了对“购新车”健康威胁担忧。针对很多新手用户对于中大型SUV在泊车、商场地库出口拐弯等狭窄空间内的“用车焦虑”。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能力,问界新M7提供了可见即可泊的智慧泊车能力,并支持园区代客泊车和超窄车位泊车。
据了解,问界新M7未来通过OTA系统升级,还将支持地库自动出入,以及在用户到达电梯口下车或卸下货物之后,自动寻找停车位与智能泊车功能。
如果说,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是问界新M7“看得见的进化”,那么智能安全的全维升级很多都是“看不见的地方”,这也是问界新M7作为升级车型却投入5个亿的重要原因。余承东也对此表示:“问界M7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已经遥遥领先,质量和安全也同样要做到遥遥领先”。
华为智选车业务迎来“Mate时刻”在手机业务“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问界新M7发布会上的余承东更加自信,也更加平和。甚至在台下现场嘉宾和观众多次喊出“遥遥领先”之后,老余还多次向大家微笑致谢。
这一幕,也让业界很多人想起华为手机经历的“Mate时刻”。
《壹观察》与余承东首次相识是2012年MWC,令《壹观察》至今都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全世界用户都知道,最好的产品来自于华为,而不只是来自苹果和三星”。此时华为终端刚刚开启从运营商定制机型向大众消费品牌转型,在此之前业界鲜有成功案例。余承东的这句话被很多媒体和行业人士调侃,将其称为“嘴哥”。
一年之后的CES2013展会上,第一代华为Ascend Mate正式发布,主打大屏与长续航,正面采用6.1英寸“巨屏”与4050mAh超大电池,相比同时代的4-5英寸屏幕与2000-3000mAh电池容量的竞品手机可谓“遥遥领先”,引领了之后手机旗舰在“大屏”与“长续航”的重要趋势创新。2014年9月发布的华为Mate 7终于迎来了“爆款时刻”,不仅“一机难求”,并且一举奠定了华为Mate系列在国产品牌在手机市场中的“高端旗舰”地位。
如今的华为智选车业务,从2021年上海车展发布之后,历经了SF5、问界M5、问界M7、问界M5智驾版,再到如今的问界新M7,也历经了超过两年五款产品的迭代,进入了“超级成熟进化体”。
更重要的是,华为智选车业务如今也同样正在成为“行业标杆与规则制定者”。
除了“连续打破了目前行业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安全的“三块天花板”之外,问界新M7还大幅加强了底盘和驾乘调优,新推出的大五座版本更强强调家庭出行、自驾与露营等众多细分场景需求。
(图片来源:CNMO)
比如拥有同级别最大车内有效空间(3338mm,领先宝马X5),同级别最大的后备箱容积(670L,二排放倒后可达1714L),轻松容纳30个20英寸行李箱,还可切换2米大床等多种模式,轻松实现双人躺平,配合后备箱52L储物暗格,可满足了家庭用车的各种出行和灵活装载需求。
驾控体验方面,问界新M7升级HUAWEI DATSTM 2.0()与前后悬双FSD(Frequency Selective Damping,频率选择性阻尼)可变阻尼减震器,驾乘更稳更平顺。更低的车身高度,让问界新M7拥有0.298Cd的超低风阻系数,以及更好的综合驾驶体验。问界新M7搭载HUAWEI DriveONE增程电驱平台,四驱版百公里加速4.8s 。在满油满电CLTC工况下,问界新M7综合续航1300km ,纯电续航240km,馈电工况下油耗低至5.6L/100km ,实现了超长续航与超低能耗。
对比理想L7、小鹏G9、蔚来ES8等新能源竞品车型,问界新M7的各种领先技术、配置、空间和功能也非常明显。并且,问界新M7的起售价还在25万元以内(24.98万),现在下定的用户还能够得到包含6000元现金减免在内的共计33000元优惠,真正做到了“同价格段无竞品”。
华为内部有句话:“做产品,三代出贵族”。这其实反映了基于强大研发投入、技术记录与用户洞察基础上,华为那种强悍的学习能力和产品创新进化力。这点在过去30多年中,华为在电信设备、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在手机、穿戴、平板、PC终端业务上都得到了反复印证。
不过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2023年华为智选车业务面对的汽车市场,与2012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相同点是同样处于技术大变革与市场各家洗牌新周期,不同点是其面对的竞争对手更成熟、市场竞争更惨烈。
在今年5月第十万台AITO问界量产车下线仪式上,余承东对《壹观察》表示:AITO问界15个月达成十万辆下线,标志着用户对我们的认可与信赖,也标志着华为智选车模式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接下来AITO问界将加速从1到N,未来汽车行业都将是“数百万台起步、千万级入门”的品牌集中性行业。AITO问界就是要做“汽车行业的主力选手”,成为少数能活下来的汽车品牌,并且对此有充分信心。
显然,华为所选的路,从来没有容易的路,而“难而正确”的路,才能更加有利于发挥华为的技术与创新优势。
就像华为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所说,问界一个个强大的功能,都来自于华为长期技术的积累,包括半导体、材料、工艺、OS、AI、云、工具链和软件等很多领域的持续投入,才聚合成为遥遥领先的优势。
哪有什么弯道超车和一夜突破,有的只是热血奋斗和负重前行。“遥遥领先”背后,一定是长期的投入和扎实积累,没有容易和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