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周恩来设宴款待了鲁迅的伴侣许广平女士,虽然鲁迅已经去世多年,名气依旧很大,许广平与周恩来是老相识。
她曾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五四运动”,属于进步人士,然而同居者的身份,一直让她受到世人非议,周恩来见到许广平显得十分亲切,居然开玩笑说:“你是我的婶婶。”
许广平大吃一惊,疑惑问:“总理,您喊我啥?”
“婶婶!”,许广平听罢热泪盈眶。

这一声不仅是对她身份的认可,也揭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
提到鲁迅不免会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上,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充满儿时记忆,妙趣横生的散文。
文中介绍了鲁迅童年时期有趣的生活,同时从侧面折射出他的家庭情况。
鲁迅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后来成为我国的文学巨匠,他的两个弟弟,二周作人也是文学大家,三弟周建人则投入革命事业。

鲁迅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祖上世代做官,家宅在绍兴都昌坊口新台门,他的祖父叫周福清,1871年33岁的他考中了辛未科进士,
后来进入翰林院当了一名庶吉士,三年之后赴江西金溪县任知县,任上兢兢业业,清廉奉公。
然而后来被冠上不孝之名罢了官,鲁迅出生之后,周福清颇为开心,大呼:“兴吾家者必此子。”
周福兴的长子即周伯宜是个秀才,却长期屡试不中,心情极其郁闷。

周福清一边培养鲁迅,一边替儿子的仕途担忧,不忍儿子徒劳靡费,当即铤而走险,找到自己的同窗好友即该届浙江主考官殷如璋,希望花钱疏通关系。
哪知操作不慎,东窗事发,周福清锒铛入狱,当即判了斩监候,一家人欲哭无泪。
紧接着周伯宜也被革去秀才功名,落得人财两空。
一家人为搭救祖父,不得不卖房卖地。

鲁迅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到,后来家里连鲫鱼都吃不起,还多次典当衣服。
祖父蹲了八年大牢,赎出来后不久却死了,周家从此一落千丈,鲁迅也从昔日的富家小少爷变成为穷困家庭的孩子,那时阿长、润土相继离去。
父亲郁郁寡欢,最后于1893年因病去世,当时他才36岁,鲁迅在悲痛之余牢记父的告诫:“吾家乃是覆盆乔周氏,世代做师爷的很多,祖上为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
这对后来鲁迅弃医从文有很大影响。

周恩来虽然生于江苏淮安但原籍也是绍兴,其祖父周起魁是地地道道的绍兴人,1844年出生在浙江绍兴,比鲁迅的祖父小六岁,7岁丧父,世代做师爷幕僚。
在哥哥的拉扯下长大,后来二哥去淮安当师爷谋生,周起魁跟随前往,学习做师爷,功夫不负有心人,周起魁刻苦努力考上进士,与
鲁迅的祖父一样踏上仕途,不过周起魁家族人才辈出,兄弟五人,其中有四个都干上知县大老爷,周起魁与鲁迅祖父一样,清正廉洁,不积私财,
次子周贻能也就是周恩来的父亲在淮安出生,自此周恩来家族正式扎根淮安。

周贻能同鲁迅的父亲一样也是个读书人,还中过秀才,此后屡试不第,不久祖父周起魁去世,家道中落,周恩来的叔父辈不得不外出谋生,饱尝生活艰辛。
父亲但对周恩来从小严格要求,悉心培养,虽然生活困苦,却一直很支持周恩来的革命工作,周贻能病逝时也未曾见到周恩来一面。
建国后在与侄子周秉钧谈及父亲时说:“你爷爷一生困苦,但为人老实本分,没做过坏事,尽力掩护我。”
周家向来注重亲族间的相互照顾,周恩来及弟弟周恩寿一直受到大伯周贻赓的悉心照顾和培养,周贻赓还曾不顾危险将周恩来夫妇藏在自己家中。

周恩来奉献革命一生无子,对自己的子侄辈格外关心,还抚养过三个侄子。
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观,促使周恩来对于家族的渊源格外关注。
鲁迅在成年之后对兄弟极尽照顾,二弟周作人娶了一位日本太太,这位东洋弟媳妇虽然出身贫苦,但自视甚高。
家里顾着保姆,花钱大手大脚,周作人为此经常入不敷出,鲁迅看不下去,多方接济,后来弟媳又在兄弟间挑拨关系,鲁迅为了家庭和睦一直隐忍不发。

直到周作人倾向日本当了汉奸,鲁迅苦劝不住,这才与兄弟决裂。
周恩来与鲁迅的家世极为相似,同样是书香门第,同样具有极好的家风。
周恩来家有“百岁堂”,鲁迅祖宅中有“百草园” 鲁迅留学日本,周恩来则游历东洋。
1919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周恩来21岁,从旁人的口中,得知外地有一个叫鲁迅的人正领导学生游行。

然而由于年龄及人生轨迹的不同,二人从未见过面,这也成为周恩来一大遗憾,作为老一辈革命领导人,唯一见过鲁迅的人——陈云,
更是被周恩来多次追问关于鲁迅的言谈举止及相关事迹。
周恩来曾拜读过鲁迅大量作品,当时通信不发达,只要是鲁迅发表的文章,他都会第一时间托人买来相关的报纸及书籍阅读。
1936年鲁迅因肺结核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周恩来得知后大为悲痛,当即写去慰问信以示哀悼。

1939年3月份,周恩来因工作原因,去了一趟绍兴,他饶有兴致地拜访了老家的族长,在查阅族谱的时候发现自己竟是周敦颐第32辈孙。
这时他又忽然想到鲁迅,由于鲁迅名声在外,族长随口一句:“鲁迅先生算起来与我们还是亲戚呢!”
周恩来听闻大吃一惊,随后请教族长,族长一五一十地分析起来。
原来鲁迅一脉属覆盆桥周氏,而周恩来属于宝祐桥周氏,两支都是出自“鱼化桥周氏”。

他们的老祖宗都是明代正德时期周逸斋,而周逸斋原籍汝南周氏,祖先是宋朝大理学家周敦颐。
所以算起来鲁迅是周敦颐31辈孙。
周恩来恍然大悟,一想到曾经的偶像原来是自己的族叔,心中狂喜。
鲁迅身为民主斗士大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而“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这句豪言壮语,一直是周恩来年少时期立下的志愿,冥冥之中,一个为民,一个为国,都在为解救苦难的百姓,积贫积弱的国家而努力。
二人虽生前无交往,却是处处神交,
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声情并茂地怀念这位“故交”,不吝溢美之辞。
时过境迁,面对许广平,周恩来再次动容,她并非鲁迅正妻,也非鲁迅妾室,她原本是鲁迅的学生,二人是师生恋。

为了照顾鲁迅不顾世俗眼光与鲁迅同居,并为其生下一子,面对非议,许广平坦言自己是鲁迅的同居者,鲁迅死后,她还尽量每月给周家汇去生活费。
1941年12月,日军想得到鲁迅的手稿,殃及许广平,将她抓起来逼问手稿下落,许广平坚贞不屈。
出狱后,将手稿交给上级部门。
周恩来的这一句:“婶婶”,让许广平难言激动,虽然看起来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却是莫大的荣幸。

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了世人的承认,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受人诟病,只顾私欲破坏他人家庭的坏女人。
实际上鲁迅所在的周氏家族对于许广平多年的艰辛付出早已认可。
1968年初,许广平突发心脏病去世,次年在遇到鲁迅三弟周建人时,周恩来又脱口而出:“算起来我还要叫你三叔呢。”
在座哈哈大笑,自始至终周恩来对于鲁迅都保持着一种敬仰的心态。
参考资料:
原来鲁迅与周总理还有这层关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