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这东西,固然是财富,但如果花不出去就是废纸。比如,俄罗斯手里的印度卢比就是个大麻烦,存着贬值,换不了美元,连买包泡面都费劲。
印度一边心疼,一边劝俄罗斯:“咱们用卢比交易吧,别嫌弃!”
可莫斯科不愿意了,它琢磨着,这钱不能换美元,咋办?干脆用它买印度货,还能顺便恶心西方,借机突破制裁!

2023年4月,印度政府内部一片焦头烂额。原因很简单,原本以为能和俄罗斯达成的“卢比结算”贸易计划,突然被俄罗斯单方面搁置了。
印度心里不是滋味,毕竟为了推这项政策,政府从2022年开始就忙前忙后,希望能用本币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和其他商品。然而,一年后等到的回答却是:“这生意,不划算。”
这里的问题出在哪里?主要就两点:第一,俄罗斯手里的卢比太多了,根本花不出去;第二,卢比不能自由兑换,存着就是亏本买卖。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2022年2月说起。当时,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西方随即对俄罗斯进行了一连串的经济制裁,试图切断其全球金融联系。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被踢出SWIFT体系,面对这一局面,俄罗斯开始寻找新的结算方式,而印度则趁机抛出了“卢比结算”方案。
印度的算盘打得很精。它能源依赖进口,而俄罗斯在被西方制裁后,需要新的市场,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印度政府提出,既然俄罗斯被西方金融系统封锁,不如直接用卢比进行双边贸易结算,省去美元这个“中间商”,还能减少汇兑成本。

莫斯科当时并未明确拒绝,但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印度进口俄罗斯的商品数量庞大,而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却少得可怜。
以2022-2023财年为例,印度对俄出口额仅为28亿美元,而进口额却暴增至415.6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如果使用卢比结算,俄罗斯会积累大量卢比储备。
但由于卢比无法在国际市场自由兑换,这些钱根本花不出去。更要命的是,俄罗斯即便想用卢比去买其他国家的商品,也基本没什么选择。
“存着亏,花不掉”——这个死循环让俄罗斯高层感到头疼。2023年4月,俄罗斯外长在一次会议上坦言:“俄罗斯在印度的银行里已经存了数十亿计的卢比,但根本没法用。”

面对这个棘手问题,俄罗斯的态度很干脆:卢比结算行不通,我们要换个方式。印度官员听完这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在2023年4月,俄印双方暂停了卢比结算的谈判,俄罗斯要求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进行支付。
印度当然不乐意。毕竟,卢比结算是“重点项目”,目的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提高本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如果被俄罗斯拒绝,不仅意味着计划失败,甚至可能影响印度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但俄罗斯根本不买账。俄罗斯经过测算后认为,如果继续采用卢比结算,它每年可能会积累高达400亿美元的卢比,而这些钱在国际市场几乎毫无价值。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直接使用人民币或阿联酋迪拉姆,至少还能在国际市场流通。最终,俄罗斯用一纸通知宣布暂停卢比结算,彻底让印度政府陷入尴尬境地。
卢比处理大难题,俄罗斯如何“一箭双雕”?就在印度为卢比结算被搁置而烦恼时,俄罗斯悄悄地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案。既然手里的卢比花不出去,那干脆拿来“处理掉”!
2023年5月,俄罗斯通过印度国有银行印度联合商业银行悄然重启了卢比结算,但这次,俄罗斯不再用卢比购买印度石油,而是用卢比购买印度商品。
俄罗斯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再用卢比结算进口印度商品以外的交易。这就意味着,印度只能想办法出口更多商品到俄罗斯,否则俄罗斯的卢比储备就只能在账面上躺着。

《金融时报》爆料称,莫斯科制定了一项秘密计划,计划通过新德里购买关键的电子设备和机械产品。这些恰好是它需求很大,但是自己缺少或者无法生产的产品。
更有趣的是,这些商品正是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出口管制的核心项目。换句话说,俄罗斯不仅成功甩掉了“花不掉”的卢比,还借此机会绕开了制裁,为国内关键行业提供支持。
俄罗斯的计划不仅限于采购商品,还希望通过卢比结算模式在印度建立合资工厂,共同研发电子设备。
这一策略的目的非常明显——与其让卢比躺在银行里贬值,不如将其用于长期投资,从而为俄罗斯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的媒体和政客很快意识到,俄罗斯并未因制裁而“举手投降”,反而利用印度的“中立”立场,成功绕开制裁,继续获取关键的电子元件。
这让美国和欧盟大为恼火,纷纷向印度政府施压,要求其加强对俄罗斯的出口管制。但印度政府并不打算轻易妥协。
莫迪深知,印度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和军备合作,因此,印度政府对外声称“严格遵守国际制裁”,但实际上并未阻止这些交易的进行。
印度的“尴尬”,西方的“无奈”对印度而言,这件事让他们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一方面,印度需要和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另一方面,印度又不愿彻底得罪西方,毕竟美国是印度的“战略伙伴”,而欧盟是其主要的贸易市场。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印度的军购受到了严重影响。由于制裁导致俄印军贸支付受阻,印度不得不暂停了向俄罗斯支付超20亿美元的武器采购款项,而俄罗斯也因此暂停了部分军备交付。

美国和欧盟对印度的态度很矛盾。他们既不愿意彻底翻脸,也不愿意让印度和俄罗斯越走越近。
因此,尽管西方官员多次对印度政府施压,但印度始终采取“模糊策略”,既不承诺终止对俄出口,也不明确支持西方的制裁。
最终,西方不得不接受现实——俄罗斯成功利用印度甩掉了卢比,还绕开了制裁,而印度则在两大阵营之间巧妙游走,最大程度地维护了自身利益。

参考资料:
英媒披露俄政府信件:俄乌冲突后,俄罗斯一直使用卢比储备从印度购买敏感电子产品.观察者网.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