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秋风萧瑟,吹遍了纽约城的大街小巷。
就在这个时节,106岁的宋美龄老太太,在她那古色古香的宅子里,静静地闭上了眼睛,走了。
她一走,便带走了整个世纪的记忆。
宋美龄,是个真正的风云人物,活生生地跨过了三个世纪,一辈子身材没走样,脸上皱纹也少,长得水嫩嫩的。
记者们可好奇了,整天围着她问:“宋奶奶,您这长寿又有颜的秘诀是啥啊?”
宋美龄一听,乐呵呵地笑着,拍拍记者的肩膀:“记住,少吃多运动,脑瓜子得勤快点,别生锈了。还有啊,少发愁,多笑笑,常笑百年少嘛!”
在蒋介石走后,宋美龄,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虽然人在海外,但日子依旧过得风生水起,滋润得很。
台湾当局就是她的提款机,有源源不断的金钱和物资,还有一大票服务人员,管家、司机、厨师啥的,都跟着她漂洋过海,继续伺候着这位老太太。
要说这些服务人员里头,谁最得宋美龄的心,那肯定是高瑞坤大厨没错了。
他做的菜,特别绝,色香味俱全,让人吃了还想吃。
宋美龄每次吃饭,都得夸他两句,说他手艺好,比那些高端饭店的厨师还强。
可世事无常,宋美龄一走,这些跟着她的人,都变成了蒲公英,被风吹跑,说散就散,基本上都落脚在台湾了。
高瑞坤也不例外,他收拾收拾行李,带着一身的好手艺,踏上了回乡的路。
回到台湾的高瑞坤,整个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以前的他,爱说爱笑、厨艺高超,现在却变得沉默寡言,整天唉声叹气,也不怎么做饭了。
邻居们都纳闷,这老高咋一回来就变成这样了?
直到有一天,高瑞坤喝高了,才跟老婆吐露了心声。
“我本以为,回到台湾就能摆脱这一切。”高瑞坤的醉话里透出绝望,“但没想到,这里才是我真正的牢笼。”
他的妻子听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预感到自家的好日子已到尽头了。
果然,就在宋美龄离世后不久,她那跟随多年的厨师高瑞坤,变得越来越魔怔,回到台湾没几日,竟在家中自尽了。
这事儿一出,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
“你说这高瑞坤是不是有啥内幕啊?咋就跟着宋美龄去了呢?”
“内幕?哼,我看是被人灭口了吧!这背后的水可深着呢!”
“别瞎扯,说不定他是被卖国贼逼迫,良心上过不去呢!”
“良心?这年头儿,良心能当啥吃?我看他是被时代给抛弃了,心里憋屈,想不开呗!”有人嗤之以鼻。
就在各种猜测满天飞的时候,高瑞坤的老婆,突然站出来,哭得稀里哗啦的,说:“是上面逼的……他们逼得我们没法活啊!”
到底是什么事,能逼着一个老实人走上绝路?
话说这宋美龄,活得洒脱,走得也安详。她这一辈子,越品越有味儿,让百姓们回味无穷。
宋美龄生前,一直有自己的养生秘诀,更有独家的吃货指南,放到现在,那也是杠杠的潮流范儿。
想当年,宋美龄十岁就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口福享不尽,青菜、水果、牛奶,天天不重样,至于肉和甜食?得嘞,偶尔尝尝鲜还行,多了可不要。
回国后,宋美龄把这样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带回了国,一直陪她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宋美龄长到25岁时,风华正茂,美得让人神魂颠倒。
在宋子文这个“红娘”的牵线下,她华丽丽地走进了蒋介石的视线。
那晚,晚会灯光璀璨,宋美龄一袭华服,犹如仙女下凡,瞬间就把蒋介石的目光给“钩”住了,老蒋的眼神里,满满都是惊艳。
蒋介石这人啊,行事果断,看中的东西就要搞到手,没多久,他就上门拜访,直接向宋美龄求婚了。
可这时候,有个问题,蒋介石在老家还有个发妻呢。
宋母一听,眉头一皱,心里十分不乐意,再加上蒋介石还不是基督教徒,这婚事就更难成了。
但蒋介石是谁啊?他有手段、有魄力,为了娶到宋美龄,他二话不说,就表示愿意皈依基督教,还立马跟发妻离了婚。
这两件事一办妥,宋母这才勉强点了头,宋美龄也接受了蒋介石送的钻石戒指。
宋母还给蒋介石回赠了一本《圣经》,算是正式认可了这门婚事。
到了蒋、宋结婚那天,婚礼十分隆重,鲜花、气球、彩带满天飞,宾客们个个西装革履,珠光宝气。
婚后两年,宋美龄又提出要在明孝陵附近建个别墅,蒋介石二话不说,立马拨款动工。
就这样,宋美龄从奢华无比的宋家花园,搬进了那座宫殿般的大别墅。
这别墅真是个艺术品,构造中西结合,既有中式的琉璃瓦,又有西式的壁炉,还有大花园、游泳池,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宋美龄住在这里,每天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成了妥妥的人生赢家。
宋美龄的穿戴,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她身上戴的,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宝,什么翡翠项链、钻石戒指、红宝石耳环,多得数都数不清。
就说说那对麻花翡翠手镯吧,是北京古玩店的工匠曾精心雕琢的,后来被上海青帮老大杜月笙花了4万大洋买下。
可没多久,这对手镯就到了宋美龄手里,成了她的心头好。
宋美龄穿的旗袍,用的衣料,也都是顶级的香云纱。这东西啊,又被称为“软黄金”,你听到这个称呼,就知道它有多名贵了。
宋美龄每次出门,都是一身珠光宝气,旗袍更是紧身合体,勾勒自己曼妙的身姿。
她毕竟是旧中国的“第一夫人”,风光无限,但她背后的自律,才更叫一个狠!
宋美龄有幸结识一位七十多岁的美国老太太,她身体硬朗,一般的年轻人都比不上。
她经常传授给宋美龄生活秘诀,一句“要想身体好,饮食得讲究”,直接给宋美龄的养生之路指了条明道。
从此,宋美龄的餐桌上,规矩多得跟皇宫大院似的。
蒋介石来了,也得给她几分面子,听她一句:“记住了,啥好吃的东西,吃多了都是毒药!”
宋美龄的养生,讲究的是科学,玩的是平衡。她还常告诉蒋介石,养生这事,跟治国平天下一样,得有策略,得有计划,不能瞎吃海喝,得悠着点。
这话糙理不糙,蒋介石一听,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跟着她走上了养生大道。
宋美龄,虽然常被冠以“素食主义者”的名头,但实际上,她可是个讲究实际、懂得变通的人。
在她的餐桌上,也能见到一些粗粮和精心挑选的肉类,不为别的,就为了营养均衡,不让身子骨儿缺了啥。
想想看,在那个年月,能过上这样讲究日子的,哪个不是福大命大?
宋美龄能长寿,除了她自己的养生经,还得亏了身边那俩厨师——蒋茂发和高瑞坤。
蒋茂发,是宋美龄西餐上的“老搭档”,做的西餐十分地道,让人回味无穷。
而高瑞坤则继蒋茂发之后,一手淮扬菜,一手川菜,厨艺更是精湛,玉盘珍羞值万钱。
两人自从跟着宋美龄,就一直没离开过,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到了1975年,蒋介石老爷子一蹬腿儿,去世了,整个台湾岛都笼罩于动荡之中。
那阵子,风大得能把人吹跑,雨猛得能把心浇透。蒋介石这一走,蒋经国便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大旗,成了台湾的新当家。
宋美龄没了丈夫,在自家大院里踱步,心头百感交集。
“这世道变得太快!”宋美龄暗暗骂了一句,随即打定了主意,台湾这地界儿是没法待了,得,咱去美国享清福去!
于是,宋美龄,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在风雨飘摇中,毅然决定离开台湾,收拾行李,说走就走。
宋美龄为什么要走呢?因为她知道,自己这回是彻底被边缘化了,想再回权力中心,简直是痴人说梦。
她裹挟着数不尽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董字画,啥值钱带啥,光行李就整了上百个,差点儿没把家里的仓库给搬空了,看得人眼花缭乱。
“老蒋走了,但我的日子还得继续!”宋美龄在机场,对着前来送行的蒋经国说道。她身着华贵的旗袍,步履匆匆,不曾停下。
台湾当局一看,这哪行?得给宋美龄配几个得力助手啊。
于是,二十多个随行人员就这么被安排上了,专门负责照料她的饮食起居。这里面,有个叫蒋茂发的厨师,就是宋美龄的心头好。
蒋茂发这人,从小就跟着蒋介石混,厨艺早已登峰造极。
他在蒋府当厨师这些年,把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口味摸得透透的。
蒋介石爱吃中餐,讲究个原汁原味;宋美龄呢,更爱西餐,追求个精致浪漫。蒋茂发左右逢源,把这两口子的胃都给征服了。
有那么一回,宋美龄身体不舒服,胃口不好,蒋茂发白天黑夜地琢磨新花样,就想着能让宋美龄多吃两口。
终于,在一次晚餐上,蒋茂发端出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新菜,那味道,简直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从那以后,宋美龄每次尝了蒋茂发做的菜,都得夸上两句。
所以,当蒋茂发提出要跟着宋美龄去美国时,宋美龄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这一去,就是十年。蒋茂发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宋美龄在美国过得风生水起。
他们住的是豪宅,吃的是山珍海味,日子安康乐无边。
直到1986年,宋美龄借着纪念蒋介石百年诞辰的由头,才回了趟台湾。蒋茂发这一大家子也跟着沾了光,一块儿回了国。
宋美龄长年漂泊他乡,难遇故知,回到台湾的那一刻,她觉得心里头十分舒坦。
她穿着华丽的旗袍,戴着璀璨的珠宝,大摇大摆走在熟悉的街道上。
可惜啊,好景不长。宋美龄回台湾后没多久,蒋经国、蒋孝文、蒋孝武这些个蒋家的顶梁柱,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
这些消息,把宋美龄的心都给炸碎了。
“这蒋家是要绝后啊!”宋美龄在心里头哀嚎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看着那些个曾经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离她而去,感到痛心疾首,肝肠寸断。
最后,宋美龄实在是没法待了,她只能强忍着,打算重回美国。
宋美龄坐在飞机上,望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土地越来越远,她知道,这一走,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她身边,跟着一个庞大的团队,从管家到厨师,从秘书到保镖,一应俱全。
他们组成了宋美龄的私人王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为她打造一个舒适的小天地。
在美国,宋美龄依旧保持着她的奢华生活。她的家中,摆满了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她的餐桌上,总是摆满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
但其实,在异国他乡的深宅大院里,宋美龄的日子过得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舒心。
好在,负责为蒋宋两人烹饪了几十年的“御厨”蒋茂发,一直能给她带来家的温暖。每当饭菜上桌,那股熟悉的味道,总能让宋美龄觉得自己已经重归故里。
可是,有一天,蒋茂发站在厨房门口,满脸愁容地看着宋美龄,缓缓开口:“夫人,我……我想请辞了。家里的事儿越来越多,我这身子骨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宋美龄闻言,手中的筷子猛地一顿,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依依不舍地说:“蒋师傅,你可是我们家的定海神针啊!没有你做的饭菜,我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蒋茂发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夫人,您也知道,人总有老去的一天。我总不能一直拖着这病弱的身子,给您添麻烦吧?”
宋美龄沉默片刻,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一亮:“蒋师傅,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能接替你的位置?”
蒋茂发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宋美龄:“这是我远房亲戚的一个孩子,叫高瑞坤。他在台湾嘉义长大,从小就喜欢做饭。现在手艺已经很不错了,尤其是淮扬菜和川菜,做得特别地道。”
宋美龄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好,蒋师傅,你放心去处理家里的事儿吧。我会让人去请这位高师傅来试试的。”
蒋茂发闻言,心中也暖暖的:“多谢夫人理解。有他来接班,我这心里也踏实多了。”
于是,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高瑞坤,这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因为一手做饭的好本事,被一把拽进了史册里。
四十年代末,国共两边打得不可开交,他跟着宋美龄,一起跑到美国去躲躲风头,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了给宋美龄做饭的第二个大厨子。
高瑞坤打小就在村里跟着老爹学做饭,他的手艺,可是实打实地练出来的。
当他听说要给宋美龄做饭时,心里自然很激动。可到了美国,他才发现,这活儿可没那么好干。
宋美龄的口味挑剔得很,要求高瑞坤做的菜既要清淡,又要精致,还得有点中国味。
这可把高瑞坤难住了,他得琢磨着怎么把中餐和西餐结合起来,做出让宋美龄满意的菜肴。
那段时间,他可真是费尽了心思,白天忙着做饭,晚上还得琢磨着明天的菜谱。
第一天正式上菜,高瑞坤紧张得满头大汗。他站在厨房里,看着从未见过的西餐食材和烹饪器具,心里直打鼓。
“高厨师,你准备好了吗?”一个仆人走过来问道。
“啊,啊,准备好了。”高瑞坤连忙回答道。
他做了个深呼吸,开始动手煮饭。他先是按照中式烹饪的方法,把食材处理干净,然后开始炒菜。
可是,炒出来的菜味道却有些不对劲。
“这怎么回事?怎么和我想象中的味道差那么多?”高瑞坤尝了口清蒸鲈鱼配西兰花,有些慌了神。
这时,宋美龄走了进来。她看着桌上的菜肴,微微皱了皱眉。
“高厨师,怎么了,还没做好啊?”宋美龄说道。
高瑞坤心里一紧,连忙解释道:“夫人,对不起,我可能还未完全适应这里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我会继续努力的。”
宋美龄却只是微微一笑,随便夹起一块西兰花,就吃得津津有味。
“高厨师,你的手艺真不错!”宋美龄夸赞道。
高瑞坤没想到,自己的厨艺这么快就得到了宋美龄的认可,憨厚地笑了笑:“夫人喜欢就好。”
高瑞坤果然是个聪明人,没多久,他就摸透了宋美龄的口味,做的菜也越来越合她的心意。
不过,在美国的日子里,高瑞坤除了做饭,还得适应那里的生活方式。
他得学着用英语跟当地人交流,还得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刚开始的时候,他可真是手忙脚乱,不过慢慢地,他也就适应了。
有时候,他还会跟当地的华人聊聊天,说说家乡的事,心里头那份思乡之情,也就没那么重了。
就这样,高瑞坤在美国一待就是几十年。
这期间,他也想过回家看看,可宋美龄身边规矩多,轻易不让他离开。他只能把思乡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继续为宋美龄做饭。
“高师傅,今天的佛跳墙味道真好!”宋美龄品尝着高瑞坤精心烹制的菜肴,赞不绝口。
“谢谢夫人的夸奖。”高瑞坤微笑着回应,十分自豪。他觉得,自己的手艺能得到宋美龄的认可,是今生今世最大的荣誉。
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10月,宋美龄在美国离世,她的团队也相继解散。高瑞坤和其他仆人一样,带着对宋美龄的怀念和感激,回到了台湾。
高瑞坤回到台湾后,因为曾经在宋美龄身边做过饭,受到了当局的重视。
他被调入政府部门任职,还被派到了“总统府”,给当时的领导人陈水扁做饭。
高瑞坤心里美极了,他以为,自己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可世事无常,没多久,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台湾的政治环境越来越复杂,高瑞坤也感受到了压力。
高瑞坤重归故里,屁股还没捂热乎,便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他失去了那个让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失去了那个懂他、欣赏他的人。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独自坐在厨房里,回忆起为宋美龄烹饪的那些日子。
“高师傅,你怎么了?整天都魂不守舍的。”邻居老李看着高瑞坤日渐消沉,忍不住问道。
“唉,老李啊,你不知道。宋美龄走后,我就一无所有了。”高瑞坤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泪光。
那天,厨房里,高瑞坤正系着围裙,手里的铲子在热油中翻腾,香气四溢,那是他精心为家人准备的晚餐。
突然,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份温馨,领导冰冷的声音传来:“高瑞坤,你被调到第三局了,明天就去报到。”
高瑞坤想不到,自己竟会被一纸调令,从热火朝天的厨房里拽了出来,扔到了一个冷清的物资管理岗位上。
“啥?我这做饭做得好好的……”高瑞坤愣住了,手中的铲子差点掉进锅里。
第三天,高瑞坤站在第三局的办公室里,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心里五味杂陈。
这里没有锅碗瓢盆,没有油盐酱醋,只有无尽的数字和报表。
“我这辈子就只会炒菜,居然又让我去管那些破玩意儿?”高瑞坤瞪大了眼珠子,一脸的不敢置信。
他手里拿着那份调令,就像是拿着一块烫手的山芋,扔不掉,也咽不下。
他试着去找领导理论,可那领导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任凭高瑞坤磨破了嘴皮子,也没松一句口。
领导永远只会给他冷冰冰的回应:“这是上面的决定,你服从就行。”
“你这是要逼死我啊!”高瑞坤急了,他一把年纪了,再过两年就能安安稳稳地退休,享清福了,可如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心里十分难受。
“你要是不满意,那就自己辞职走人!”领导愤怒地抛下一句话,转身就走,连头也不回。
高瑞坤愣在原地,如同被万箭穿心,疼得他直咧嘴。他没想到,自己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到头来竟是这么个下场。
他回到家,整天都闷闷不乐,像是丢了魂儿似的。妻子看着他那副模样,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默默地陪着他,安慰他。
“老高啊,咱得想个法子啊,不能就这么憋屈地活着!”妻子抹着眼泪说道。
高瑞坤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能有啥法子?咱斗不过人家啊!”
就这样,高瑞坤在物资管理的岗位上熬了一天又一天,心里的苦水越积越多。
渐渐地,高瑞坤的心冷了,他知道,自己就是颗被遗弃的棋子,前途一片迷茫。
他开始失眠,开始沉默,直到有一天,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绝望。
他再也承受不住那份压抑和痛苦,选择了用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不久之后,一个震惊整个台湾的消息传来:高瑞坤上吊自杀了!
“怎么会这样?他不是个乐观的人吗?”人们纷纷议论着,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高瑞坤自杀的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议论,指责那些冷血无情的领导,同情着高瑞坤的遭遇。
而台湾当局呢,对此却是漠不关心。
高瑞坤的妻子无助地哭诉着:“是上头的人把他逼死的呀!”
可她也无力改变什么。
而其他跟着宋美龄去美国的随行人员呢,他们在宋美龄去世前回到了台湾,日子却是越过越滋润。
有的人甚至还升成了“少将”,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待遇。
高瑞坤走后,他的妻子悲痛欲绝,向外界揭露了丈夫生前的遭遇。
原来啊,他在给宋美龄做饭的那段时间,还曾无意间听到了一些不该听的话,知道了台湾当局里头的一些龌龊事儿。
这些秘密,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所以,高瑞坤的离世,其实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那段历史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