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怒批!“法圣”罗翔,这一回真的翻车了!

曾杨清评 2024-09-25 06:11:2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风云变幻往往令人目不暇接。近日,在互联网上颇具影响力的法律学者罗翔,因一则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论而陷入了舆论的风暴中心。这场风波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复杂多变,更引发了关于历史认知、爱国情感以及公众人物责任的深刻思考。

罗翔,这个名字在许多法律爱好者和关注社会公正的网友心中,曾代表着理性与正义。然而,9月22日,他在B站发布的一则视频,却意外地点燃了微博上的热议。这起事件的起因,是罗翔在评论深圳一名10岁日本儿童被杀害事件时,并未直接表达观点,而是选择以史论事,讲述了一段“清末排满”的故事。他提到,清末的排满运动是不对的,章太炎、邹容等人的极端排满行为导致了变革的失败,并大力赞扬了梁启超后来提倡的健全爱国论和五族共和思想。罗翔的核心观点在于,爱国应该是“健全的爱国”,不分中外,不排外,爱全世界,爱全人类。

然而,这段言论却引发了轩然大波。视频下方的留言中,骂声不断,甚至有淹没之势。有人开始罗列罗翔的黑材料,把他的不当言论一一翻出,趁机挞伐。更有人为了证明罗翔的伪善,专门找出他视频下方的对话,试图证明他的人格有问题。就连他往日读书做的笔记,也被当作了一项罪证。一时间,罗翔被贴上了“两面人”的标签,被指责为“羞羞答答欲拒还迎”。

罗翔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这背后,其实是他同时踩中了两个坑。第一个坑是“明”的,即历史常识的错误。罗翔在视频中将辛亥革命的目标定义为“排满”,这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事实上,辛亥革命的历史任务和意义早已有公论。它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革命。这场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然而,罗翔却将这次历史意义重大的革命简化为“排满”,这无疑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贬低。

对于这一点,许多网友和学者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们指出,罗翔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尤其是在涉及历史这种严肃话题时。他的错误不仅误导了公众对历史的认知,更可能损害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而第二个坑则是“暗”的,即忤逆了社会对日情绪的认知。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矛盾的交织,部分公众对日本持有强烈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虽然不一定完全理性,但它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事实。罗翔所推崇的“大爱”,即爱天下人、不排外的思想,在这种情绪背景下显得尤为敏感。他的言论被一些人解读为对日本人的同情,甚至是对仇日情绪的批评。这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逆鳞,导致他遭受了猛烈的攻击。

其实,罗翔并非第一次遭受网暴。此前,他就曾因对美国法律界泰斗德肖维茨涉案一事的回避态度而引发质疑。而这次,他再次因为自己的言论而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不同的是,这次他是在法律赛道之外,跑到了历史赛道上,而且跑得有些偏了。

对于罗翔的这次“翻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我们必须承认,罗翔在言论自由上享有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他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然而,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言论影响力远超普通人。因此,他在发表言论时应该更加谨慎,尤其是在涉及敏感话题时。他的错误不仅可能误导公众,更可能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排满”。将辛亥革命简化为“排满”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更是对革命先烈的亵渎。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看待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不是将其当作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

我们还应该理性看待爱国情感。爱国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它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认同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然而,爱国并不意味着排外或仇视其他国家和民族。真正的爱国应该是包容的、开放的,能够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和民族。我们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全人类。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还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允许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而,网络舆论也往往容易被情绪化、极端化的言论所左右。在面对网络舆论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不盲目跟风、不轻易被他人左右。

回到罗翔本身,作为一位知名的法律学者和公众人物,他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光环、人设和影响力。他的言论不仅代表着自己,更影响着许多人。因此,他在发表言论时应该更加谨慎、负责,避免误导公众或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他也应该积极回应公众的质疑和批评,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舆论的挑战。

我想说,无论我们是谁、身处何地,都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态度去看待历史、看待世界。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其他文化和民族、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罗翔的“翻车”并非偶然。它既是罗翔个人言论不当的结果,也是网络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的反映。

0 阅读:0

曾杨清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