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四大野战军的军事主官各有自己的指挥风格。
四野林帅好打稳仗,每逢大战,必事先精打细算,以至有足够把握;三野粟裕大将擅长于临场变通,讲究“奇中有险,险中有奇”。
刘帅天纵英才,有古将之风,作战特点可以用稳、巧、猛三字概括。彭老总的打法,偏向大开大合、直来直去,能打硬仗,更能打苦仗。
相比较而言,彭总的打法更常规一些。注意,笔者此句并非是说彭老总指挥水平就明显弱于其他三位,而是现实所逼。
在解放战争中,彭老总带领初创时仅有2万余人的西北野战军,与数十万敌军周旋,敌我兵力比高于9: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此悬殊的实力差,纵使彭老总有能力打几场神仙仗,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使这样,彭老总硬是一声不吭,在西北高原山坳之间,打出了西野的名气。
然而,几乎从不劳烦中央的彭总,竟在1948年6月间,罕见的给毛主席发去了一封求援电报,希望军委能调一人进入西北,和西野并肩作战,此人正是徐向前元帅。
彭老总看重徐帅哪里了呢?
一,徐帅的脾气
1947年7月,已经在后方养病近五年的徐帅,终于病愈出山,空降晋冀鲁豫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当时,刘邓大军刚挺进大别山不久,军区精锐抽调一空,仅留下八纵这一支正规军部队。
那时的军区情况,用徐帅回忆录里的话,可用两个字概括:摊子。
为此,徐帅在到达军区后不久,就把陈赓兵团的一些将领和军区留守的骨干召集在一起,商讨抽调兵力组建二级兵团一事。
大会还没开多久,时任四纵参谋长的刘忠就表示,四纵要南下作战,他本人也要跟队,所以就不参与兵团组建的事情了。
刘忠是双一背景,和徐帅并不熟悉,他能当众说出这些话,估计也是觉得徐帅好说话,所以也没多少顾虑。
没成想,徐帅不仅当面批评刘忠不顾大局,顺带着连会上一些心不在焉的将领全部斥责了一遍。
后来,刘忠将军在写一篇纪念徐帅的文章时,特意提起此事,声称就连一向乐呵呵的陈赓大将都“焉巴了”。
但徐帅也只是就事论事,发完火继续心平气和的不把批评扩大化、延伸化,事情说完就翻篇。而刘忠也听从徐帅命令,留在军区,为部队建设立了大功。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好脾气或许能管得了一些士兵,但绝对带不好一支大规模的部队。而怎样把控脾气的“度”,这又是一个极其考验指挥官情商、大局观的技术活。
脾气太“硬”了,下面将领会有逆反心理、闹意见。西野在榆林战役前后,彭老总因为战役问题,打电话怒批一纵司令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几人当场就吵了一架。
脾气太“软”了,又难以树立指挥官该有的威信。华野军事主官粟裕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先是因为南临战役,谭震林公开写信批评粟裕“在军事上粗枝大叶、缺乏远见”;后是在济南战役中,宋上将、许和尚两人闹情绪、不听粟裕指挥,导致战役打的不尽人意。
若不是陈老总、饶书记等人在旁边站场子,力挺粟裕、打压一众骄将,华野能否打出淮海战役这样的神仙仗,还是个未知数。
东野林总性子孤傲不群,不轻易交心,手底下军官摸不清底细,黄克诚大将就曾因和林帅交流不及时,几次拍桌子闹意见,不过幸有罗帅当一个“缓冲垫”,部队也没闹出多大问题。
中野由于有邓公这位“钢铁司令”坐镇,诸将震服。刘帅平日里倒是很少发脾气,但一旦动起真格,又容易冲破那个“度”。
洛阳战役后,因华野陈士榘对陈赓稍有轻慢,刘帅当众狠批华野部队太过骄纵,白天开的大会,愣是批到深夜才散场。
综合来看,在管理部队脾气的“发”和“收”上,徐帅对力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1948年中旬,正处于解放战争大决战前夕,西野也迎来队伍壮大期,彭老总急需徐帅这样的,实现军队帅将间的快速磨合。
二,以战养兵
除了上面一点外,徐帅还有一大绝活:以战养兵。
徐帅出身黄埔一期,排兵布阵不在话下、各种兵法也是手拿把掐,大到战略规划、小到战术布局,对麾下将领都能倾囊相授。
运城战役后,八纵的攻坚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临汾战役打出了名震天下的“临汾旅”;晋中战役,徐帅以6万对10万精锐敌军,一仗打的敌人“闻徐色变,望共而逃”。
徐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组建起十三纵、十四纵、十五纵三个正规部队,还向中原前线输送了三十多万的新兵、民夫。
仗越打越狠,兵却越来越多,徐帅这手以战养兵的绝技,在我军一众名将中,也能位列前茅!
中野背靠中原腹地,人口、钱粮都不缺,但自挺进大别山后,部队精锐损失七八万,元气一直难以恢复。
东野能从入关之初的十万余人,快速增长到数十万、近百万,除了罗帅、陈云等人的苦心经营外,与东北特殊的位置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其中原因细说不清。
淮海战役开打前,毛主席严令东野迅速入关,震慑华北傅作义,防止其南逃。却遭林帅数次拒绝,其理由就是士兵刚打完仗,部队损耗太大要休整。
西野不用多说,一直处于兵少将乏的状态,华野三年兵力更是几乎零增长。
这一对比,足见徐帅的硬实力。
三,太原战役强强联手
难得彭老总开口要人,中央是怎么回复的呢?
6月16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一封电报,向彭老总解释道“你们以七万人左右担负西北作战重任是很艰苦的,但别方面很难给你们以兵力上的直接援助。杨罗几次要求(徐)向前兵团协助打傅作义,你们现在又要求该兵团协助打胡宗南,我们认为均不适宜。”
紧接着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固定各兵团之兵力与任务,不惜时间各自寻找歼敌较为有利。
话说到这一步,彭老总心中了然,知道时机未到,所以也就没再提起此事,而是安心在西北拖住胡宗南。
1949年3月28日,彭老总来到太原前线,准备接替病重的徐帅,指挥太原战役的最后阶段。
躺在病床上的徐帅不顾辛劳,和彭总就战役指挥问题再三商讨,把自己对战斗的最新领悟全盘托出,彭总心领神会,两人强强联合,指挥能力共上一台阶。
民间有“彭林刘徐粟”为我军五大战神一说法,如果按照这个排名,徐帅位列第四,在笔者看来,徐帅这个位次,多少有点屈才。
徐向前,一位低调务实的元帅,有大智慧者!
彭林刘徐粟,这个是按军衔排名来排的,又不是按能力排。话说,按能力也很难排啊,毕竟各有优缺点,战功方面又受到中央任务安排的影响,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个人能力优劣。
徐帅根本不在乎这些
尔等有资格给他们排名?呸呸呸!别污了他们名声!
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