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底,我军刚刚结束宿北战役,就在士兵们为战役胜利欢呼庆祝之际,叶飞气冲冲的撞开了司令部房门,“声泪俱下”的向陈毅诉苦,并要求严惩山东野战军参谋长陈世榘。
各位如果有对华东军史稍有了解的,应该都听过陈世榘上将之名,其性格耿直不屈、颇有傲气,全军唯有毛主席、陈毅等寥寥数人,能让陈上将心服口服。
当时,华东野战军尚未正式组建,陈世榘作为山野参谋,是陈毅老总极为倚重的一员悍将。
而叶飞的职务是山野1纵司令,地位要低于陈世榘,平日里两人关系尚佳。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让叶飞不顾情面,公开告陈世榘的状呢?
一,叶飞被围
此话还要从宿北战役讲起。
1946年下旬,国军加大对两淮地区的进攻力度,并先后调集20多个旅,兵分四路,对苏北发起总攻,试图切断山东与华中两大解放区的联系。
眼见敌人步步紧逼,毛主席决定将计就计,集中力量打一场大战,灭一灭敌人其嚣张气焰。
不过,由于山野此前的战绩并不理想,再加上陈毅在泗县失利后,华东内部出现换帅风波,部队人心不稳。
为稳妥起见,毛主席亲自致电华中军区,要求粟裕连夜北上,全权负责宿北战役的军事指挥。
此战,算得上粟裕在华野的第一仗。
当时,粟裕因为苏中“七战七捷”,已经名震天下,由这样一位战神猛将空降指导,宿北战役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然而,等粟裕到了山野指挥部后,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
起初,按照粟裕的构想,敌军来势太猛,我军应该机动作战,在运动中寻找机会,集中兵力攻击敌人弱处。
就在粟裕向各层指挥官讲解这个战术想法时,陈世榘却提出了反对,他坚持认为我军应该采取重兵攻坚的方式,与敌军硬碰硬、一较高低。
为此,两人在指挥部里争执不下,最后还是粟裕拿出毛主席要他全权负责指挥的命令,事情才算作罢。
强扭的瓜不甜。
虽然陈世榘在宿北战役中听从了粟裕的建议,但结合之后的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中,陈上将的表现来看,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小情绪”。
而这次争论也为之后的“粟陈相争”传言埋下伏笔,此事先暂且略过,后续展开细述。
12月中旬,陈毅和粟裕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山东1纵、2纵、8师、华中7师相互配合,穿插敌人纵深。
其中,1纵和8师的任务最为艰巨,他们需要直入敌后,寻机切断敌人各部间的联系,并逐而击之。
为此,1纵司令叶飞提早要求官兵们做好心理准备,打一场恶仗。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12月15日傍晚,1纵指挥部突然收到山野前敌的电话,声称“宿迁北犯敌人已经向南全线溃退,决心进行全面追击,命令第一纵队迅即向井儿头、曹家集出击。”
仗还没打多久,敌军就“溃退”了,不仅官兵们一头雾水,叶飞也是稍有困惑。
但由于战情紧急,再加上对山野前敌情报的完全信任,叶飞最终果断听从命令,带队出击。
12月16日凌晨,1纵与敌军相遇,并展开激战。
战斗刚打一会,叶飞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上级情报说敌军溃逃,但此时从前线形势看,敌人不仅没有一点逃的迹象,反而是步步为营、严防死守。
由于当时已是深夜,摸不清楚敌人真实情况。再三考虑下,叶飞决定停止进攻,并要求部队收缩阵线、紧急休整。
等到天亮,1纵官兵们环顾四周,才发现部队已经深入敌军腹地。而敌人早已包围上来,并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我军阵地发起猛攻。
情形严峻,叶飞一方面严厉各部守住阵地,另一方面向山野前敌紧急求援。
就在这个时候,山野前敌的一通电话,犹如一盆冷水,浇的叶飞浑身冰凉。
在电话中,山野参谋长陈世榘说道“因敌人攻势太猛,其余部队要求撤退,我已经同意,1纵也要立即后撤”。
也就是说,深陷敌军包围的1纵,不仅等不来援军,还要自己找机会冲破包围圈!
叶飞听完陈参谋的话,又惊、又急、又气,当场和陈世榘大吵一顿、摔了电话。
在叶飞看来,陈世榘此举无疑是“卖队友”,而1纵最终也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才成功脱困。
因此在战役结束后,叶飞没有好心情参加庆功会,而是直接找到陈毅,结结实实的告了陈世榘一状。
二,陈粟之争
明面上看,1纵此次遇险,有两处古怪:
第一,关于敌军溃逃的信息,究竟从何而来,山野前敌在向1纵传到此信息时,有没有证实信息真伪?
第二,1纵既已深陷敌人包围,陈世榘为何同意其他可用部队提前撤离,坚持要求1纵独自撤退?
关于第一点,笔者在浏览诸多书籍后,仍未找到合理的解释,似乎已成了“无头悬案”。
至于第二点,有人猜测,陈世榘之所以如此做法,是因为和粟裕在宿北战役打法上的意气之争。
叶飞虽是山野纵队司令,但其实仍属于华中体系,陈世榘“放弃”增援叶飞纵队,有借机出气之嫌疑。
三,真相如何?
这种猜测是否有根据呢?
实事求是的说,粟裕和陈世榘之间确实存在分歧。
解放战争前,粟裕长期带兵在闽浙地区打游击,长时间的以弱对强,让粟裕精于运动战,其打法可以用十六字概括:飘忽不定,出没无常,支配敌人,掌握主动。
粟裕的运动战水平,已经到了“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的境界。
反观陈世榘,其早年跟随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而后上井冈、征赣南、转战三晋、东入山东,基本都留在中央军队或者八路军主力中,很少独自带领小部队作战,所以他更擅长于集结重兵,打攻坚战。
粟裕和陈世榘在战术大方向上的偏重差异,注定了两人不能在战役指挥上有互补性的合作。
所以,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奇怪一幕:陈世榘虽担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却每逢大战必不在司令部。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这种分歧仅限于战役理解上,两人并无私人恩怨。
而陈上将也是识大局之人,绝不会因为和粟裕间的一些纷争,就上纲上线,把战役胜败、官兵性命当儿戏。
至于陈世榘和叶飞之间的矛盾,也是战场局势所逼,仅此而已。
所以在陈老总亲自出面调解后,两人很快冰释前嫌、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