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沙特为了自保,花35亿美元购买中国东风导弹,这钱花得值吗

曼容过过 2024-07-04 08:53:49

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沙特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从中国购买了36枚东风-3导弹,沙特竟花了35亿美元。

然而,这笔交易却引起了美国和以色列的不满和嘲笑。他们认为沙特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废铁,因为这些导弹不仅没有核弹头,而且发射权还掌握在中国手中。

那么,沙特花35亿美元买中国导弹,这钱花得值吗?这笔交易到底是谁的智商税?

沙特购买导弹的背景

时至今日,中东地域仍未见长久的宁静与和平。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地区更是风雨飘摇,充斥着层层叠叠的紧张与不断升温的冲突。

中东,这片拥有极其丰富资源的土地,一直是西方列强瞩目的焦点。他们热切地盼望着能占有这里的石油资源,以此来满足自身不断膨胀的贪欲和远大的雄心。

这里的问题复杂且深远,其中既包括因长久以来的历史问题而留下的种种遗留问题,也涉及不同宗教和政治势力间的激烈竞争。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阿拉伯半岛长时间处于一片混乱和战火纷飞的局面。

西方国家对中东的极大关注和本地区内部的战争和冲突,使得中东各国政府都感到极大的压力和不安。

面对如此多的外部威胁和压力,沙特政府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翼翼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沙特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依靠自己的石油财富和有限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沙特阿拉伯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对敌人产生足够威慑力的战略性武器。这种武器能够让任何敌人在考虑对沙特发动进攻之前都必须三思而后行,而中程弹道导弹,正是这样一种战略性的武器。

沙特购买导弹的过程

1987年之前,沙特阿拉伯享受了美国的深切支持,不仅表现在充裕的军事装备供应和援助,还包括了对其石油出口及安全利益的保障。

然而,随着中东地区的政治氛围逐渐紧张和日益复杂化,沙特发现自身似乎逐渐陷入了美国的控制网络,并在多个层面上被美国利用。

沙特在考虑导弹采购时,首选自然是美国,这个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是沙特的主要盟友,对沙特而言,如果能够从美国购买到导弹,无疑将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尽管美沙两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也有着其独立的国家利益和外交原则。

美国一方面不希望中东地区进一步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让其在该地区的另一个重要盟友以色列感到受威胁。因此,美国对其对沙特的武器出口,特别是对敏感的武器如导弹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控制。

因此,沙特的采购计划遭到了美国的拒绝。

其次,再看苏联那边。苏联作为一核武装力量及超级大国的双重身份持有者,长期与美国在全球舞台上展开冷战式的对立与较量。

虽然苏联与美国长期保持敌对,但它与伊朗的关系却较为亲近,伊朗在前不久采购了一批苏联制造的“飞毛腿”导弹。

基于此类现实政治的背景和国际关系的复杂网,苏联向沙特出售导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反,苏联可能更倾向于继续向伊朗提供更多的导弹装备,并且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旨在扩大和加强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这种局势让沙特感到了极大的安全压力和威胁。

它既不能得到美国的真正支持和信任,也不能得到苏联的真正尊重和友好。

对沙特来说,能否从中国购买到导弹几乎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中国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和中程弹道导弹的国家,它的东风-3型导弹射程可达2800公里,可以覆盖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中国在中东地区没有直接的利益和敌人,也没有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制裁和限制。

中国在当时正处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外汇和资金来支持自己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中国对沙特购买导弹的请求表示了原则上的同意,并很快展开了进一步的洽谈。

谈判现场,中方代表团心惊胆战。他们从来没有销售过这种武器,对国际市场也毫不知情。中方代表团小心翼翼地报出了1亿人民币的价格,暗自祈祷沙特方不要一口回绝。

没想到沙特代表一听这个报价,眼睛都直了!他们原以为中国会像美国人一样狮子大开口,这个价格实在太美妙了。沙特代表团团员们交头接耳,神色之间难掩兴奋。

中方代表团看他们窃窃私语,还以为对方感觉自己价格太高,正打算找个台阶下呢,沙特代表却开口说要35枚,并立即用美元结算!

这下中方代表也是懵了。他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于是顺水推舟,爽快地达成了协议,将人民币价格直接折算成了美元。

双方签约的时候,看到沙特客户脸上洋溢的笑容,他也禁不住心花怒放。

沙特购买导弹的影响

沙特阿拉伯购买中国东风-3型导弹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引起了各方的震惊和反应。

美国和以色列是最不满和最紧张的两个国家,他们认为沙特的行为是对他们的挑衅和威胁,也是对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和平的破坏,要求沙特取消这笔交易,或者至少接受他们的监督和限制。

他们还向中国施加了压力和制裁,要求中国停止向沙特出售导弹,或者至少提供他们导弹的技术细节和发射控制权。

然而,沙特和中国都没有理会美国和以色列的要求和威胁,坚持了这笔交易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沙特表示,购买导弹是为了自卫和自保,并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条约或协议。沙特还表示,它有权选择自己的武器供应商,不受任何国家的干涉和控制。

中国表示,出售导弹是为了促进贸易和友谊,并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律或规则。中国还表示,有权决定自己的武器出口政策,不受任何国家的指责和制裁。

这笔交易对中东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沙特通过拥有中程弹道导弹,提高了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和声望,也给伊朗和以色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震慑和恐惧。它使得沙特在中东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使得其他国家对沙特更加敬畏和尊重。

另一方面,这笔交易也促进了沙特阿拉伯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1990年,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0年后再看这笔买卖值吗?

那么,这笔交易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

有人认为是沙特的智商税,因为它到现在没有发射一枚,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没有核弹头的废铁,还惹来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反感和敌意。

这笔交易如同一块敲响中东和平大钟的重锤,自然在国际上造成了巨大反响。西方媒体纷纷批评在中东这个火药库里添柴加火,这会破坏地区力量平衡。而沙特民众中,也有人私下议论国王是否花冤枉钱,英勇的士兵需要的是否是更多的武器。

的确,以每枚1亿美元的天价,沙特似乎有点“傻大户”的嫌疑。如果仅仅只看制造成本的话,东风-3的价格看当时中国的出价,就知道不会太贵,面对着滚滚资金流,恐怕也会暗自偷笑这个阿拉伯老爷“有钱任性”。

但是沙特自己明白,所谓“任性”,其实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当伊拉克的阴云笼罩,人民的生命财产岌岌可危之时,他们需要的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坚实的底气。哪怕多花几个亿,也要让导弹尽快到位,以免民众被战火波及。

1990年8月2日清晨,伊拉克大军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跨过边界,大举入侵科威特。这一出人意料的进攻行动,让这片原本平静的土地瞬间陷入了战火与恐慌。

而与此同时,伊拉克大军在坦克和武装车辆的掩护下,很快就攻占了科威特机场和政府大楼,并在当晚驻扎在距离沙特阿拉伯边境仅有几公里的地方。

沙特方面立刻进入戒备状态,边境一线防守部队进入备战位置,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进攻。

但是由于拥有东风3导弹,这些具有较强打击力的导弹使沙特方面获得了可靠的战略威慑力量。他们再也不必担心会遭到伊拉克的突然进攻,国家安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这股威慑力的存在下,伊拉克不敢轻举妄动,沙特在地区事务中占了上风,中东地区的局势也变得稳定了许多。

这笔仅35亿美元的导弹交易,无疑是沙特阿拉伯进行的一次“小投入,大回报”的典范。对一个拥有雄厚财富的产油国家来说,这个金额虽然巨大,但与换来的几十年太平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当年的避战投资,如今看来无比英明。沙特用自己的 “任性”换来了一代人的安宁,35亿美元的投资,这正是“小投入,大回报”的真谛所在。沙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这一政治智慧的意义。

0 阅读:43